汝城县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措施探讨
2020-01-07罗邦建
罗邦建 何 矣
(汝城县林业局 湖南郴州 424100)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森林生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等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林业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森林经营、加快生态安全屏障建设,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森林质量提升试点。
1 探讨区域概况
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东经113°16′~113°59′,北纬25°19′~25°52′之间,素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湘江、珠江、赣江)”之美称,总面积2424.96km2。境内地貎主要特征是山地为主,平均海拔600 多米,水系呈树枝状,向东西南辐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平均气温16.6°C,平均年降水量1547.1mm,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之一。
2 汝城县森林资源情况分析
2.1 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2018 年森林资源更新数据,汝城县林地面积19.32 万hm2,其中有林地16.95 万hm2(其中乔木林地14.16 万hm2、竹林地1.87 万hm2、灌木经济林地0.92 万hm2),疏林地0.054 万hm2,灌木林地0.64 万hm2,未成林造林地1.2 万hm2,苗圃地0.002 万hm2,无立木林地0.24 万hm2,宜林地0.23 万hm2。森林覆盖率71.31%,活立木蓄积量1280 万m3。
按功能分,汝城县公益林6.03 万hm2,商品林13.29 万hm2。乔木林14.16 万hm2,按起源分类,其中天然林5.61 万hm2,占比39.62%;人工林8.55 万hm2,占比60.38%。乔木林按树种组分类,其中杉木7.55 万hm2,占比53.32%;马尾松2.51 万hm2,占比17.73%;阔叶类树种4.06 万hm2,占比28.67%;柏木0.04 万hm2,占比0.28%。乔木林按龄组分类,其中幼龄林4.55 万hm2,中龄林3.73 万hm2,近熟林1.61 万hm2,成熟林3.15 万hm2,过熟林1.12万hm2。乔木林按混交情况分类,其中纯林11.84 万hm2,占比83.62%;混交林2.32 万hm2,仅占比16.38%。
2.2 森林资源问题分析
(1)从汝城县森林资源现状可知,汝城县每公顷林木蓄积量只有75.52m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4.05%,世界平均水平的58.83%,这与我国和世界平均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2)树种组成单一。汝城县人工造林树种主要就是杉木和马尾松,这两个树种就占乔木林的71.05%,阔叶林、珍贵树种很少,树种单一降低了自然界植物生态的多样性,容易造成病虫害的发生,对整个森林资源的稳定性以及多样性产生了较大影响,不利于森林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很难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经济价值,总体树种结构不合理;
(3)纯林多,混交林少。在乔木林中,纯林面积占乔木面积的83.62%,混交林面积仅占16.38%,由于前几年杉木市场行情好,林农只考虑单纯的经济效益,不愿意按照林业主管部门指导的营造混交林模式,就大量种植杉木纯林。这样的林分结构稳定性、抗逆性和生物多样性较差,生态系统稳定性也会较差;
(4)中幼龄林多,成熟林少。2008 年冰雪灾害对汝城的森林资源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造成林地地面可燃物陡增,从而引发了较多的森林火灾。然后进行了大量的雪折林木和森林火灾林木采伐,同时进行了大面积的人工造林,形成幼、中龄林占比达58.47%,明显成熟林面积相对太少,森林资源的林龄结构存在着严重不合理问题;
(5)人工林多,天然林少。乔木林中天然林5.61 万hm2,占比39.62%,天然林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强,能持久地生产木材和发挥多重效益,并与很多物种的生存有密切关系,是生态平衡的稳定器。而人工林多样性低,稳定性差,轮伐期短,集约栽培的工业人工林尽管速生,但对地力消耗大,影响林业的持续性发展。
3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原则与措施
对于汝城县存在的林地生产力相对较低,无法充分发挥森林综合效益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多方面措施更加精准的提升森林质量,在充分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林分质量、林地生产力,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提升森林质量,需要遵照“可持续经营”“永续利用”的基本理念,不断提升森林资源数量,同时加强森林资源质量方面的提升,由“生态绿”向“生态美”转变。
3.1 基本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要充分保留原有天然林资源、动植物资源,确保生物多样性;
(2)试点示范原则。重点选择在国有林场进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试点,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辐射全县区域;
(3)因地制宜,造抚结合原则。要充分遵照当地实际条件,宜造则造,宜抚则抚,宜改则改,全面提升建设水平;
(4)可持续发展和近自然经营原则。遵照可持续发展和近自然经营的基本理念,大力优化低质林分的树种、林层、林龄的布局,形成健康平衡的生态系统。
3.2 森林经营技术对策
(1)加强近自然森林经营。近自然森林经营主要指在林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改变林业经营模式,建立起符合自然科学发展规律的经营模式。此种经营模式能够按照森林资源发展态势和生态机制进行功能、结构方面的优化调整,确保其满足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的要求。
(2)加强森林的多功能性经营。从前文分析可知汝城县的树种结构相对单一,不够合理,所以需要通过森林的多功能性经营来改善此问题。利用不同树种的培育来增加森林功能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森林的作用,包括林木产品的经济性、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水土保持以及涵养水源、休闲旅游等等。
(3)加强森林的定向培育。通过对森林实施定向培育能够更加精准提升森林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大径材的定向培养和低效林实施大力改造,从而充分发挥单位面积林业的经济价值。对于关键位置的防护林要通过复层林分的方式增加阔叶树种以及彩色树种,从而有效提升乔木树种的多样性。
3.3 森林经营管理对策
(1)增强科技力量投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需要加大科技力量的投入,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实用技术实现森林多资源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增加林业相应科技资金的投入,通过制度改革来引进社会资本、外资等进入到林业项目建设中,加大不同森林类型、不同环境下林业培育方式的技术研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互联网+林业建设”的智慧型林业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升林业培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进一步增强组织管理力度。要根据我县林业资源现状从实际出发制定出针对性的发展规划,将其作为工作方向,充分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加强森林质量提升的监督检查,重点关注低效林改造、中幼林抚育、封山育林、廊道建设等等,保证森林质量提升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3)采取分区经营、统筹推进的模式。对于汝城各区域来说,在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点、地理情况、森林类型、林业资源质量等因素的基础上对于该区域进行详细分区,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更精准的方式提升森林质量。
(4)不断完善政策,促进森林质量提升。政府需要针对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制定出完善的鼓励奖补政策,对于有意愿、有条件、有能力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政策优惠,以此来激励更多人士投入到森林精准提升经营中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4 结束语
森林资源不但具有环境效益,同时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分析了汝城县森林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措施。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森林质量提升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对于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