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乔木林资源动态变化调查与分析
2019-06-17孙伟博
孙伟博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37)
1 引言
我国每5年进行1次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为了定期掌握我国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利用固定样地为主,采用系统抽样方式,进行定期复查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这种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具有分布范围广、测量因子容易获得、时间连续性强等优点。林业是我国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产业,应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和调节,挖掘内部潜力,做到既求速度,又求质量;既上规模,又讲效益的目标。重庆市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其森林资源种类丰富,生态区位重要。本文以重庆市2017年和2012年森林调查结果为依据,对该地区乔木林地面积、林木蓄积、龄组结构、树种组成和林种结构等动态变化进行分析,以期为重庆市森林生态建设及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2 调查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重庆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总面积8.24万km2,是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属于上江上游地区,是青藏高原到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东西长约470 km,南北宽约450 km,地跨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与湖北、湖南、贵州、四川、陕西等地相连,占有重要的生态区位优势。
2.2 地形地貌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山地占76%,丘陵占22%,其余为河谷平坝,海拔500 m以下的地区为3.18万km2,占总面积38.61%。北有大巴山,南有大娄山,东南有武陵山,西北及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总地势呈现东南及东北部高,中西部低,由南北各自向长江河谷倾斜。
2.3 气候
重庆空气湿润、少霜雪,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季温暖,平均气温6~8 ℃,夏季炎热,全年云雾多,雨量充足,日照少,春夏之交多夜雨,秋季阴雨绵绵,又因山地众多,依据海拔部分地区可具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气候类型。
2.4 土壤
重庆市属沉积岩广泛发育区域,境内中生代地层出露面积甚大,全域范围内森林土壤主要有黄壤、黄棕壤、紫色土、石灰(岩)土[1]。且境内河流纵横,在河流两岸广泛分布冲积物发育土壤,肥力水平较高,宜耕性强,是重庆市种植蔬菜和经济作物的重要土壤资源。
2.5 植被
重庆市植物种类资源丰富,特有种及少种科属多,全市分布有各类地方特有植物226种,区系起源古老,孑遗植物多;裸子植物种类多,共分布有裸子植物9科34属79种,其中野生植物裸子植物7科23属39种;珍稀濒危及野生保护植物种类丰富,具有各类珍稀濒危及保护植物达244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野生重点保护植物60种。主要植被型可分为6种,即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竹林和灌丛。主要群系有25种,据此可将重庆分为六个植被小区[2]。
3 重庆市乔木林资源概况
3.1 乔木林林龄(组)结构
根据清查结果(表1),可以发现乔木林地面积当中,幼龄林6366百hm2,占25.89%;中龄林8982百hm2,占36.53%;近熟林5389百hm2,占21.92%;成熟林3285百hm2,占13.36%;过熟林563百hm2,占2.29%;乔木林蓄积方面,幼龄林279846百m3,占13.53%;中龄林724142百m3,占35.02%;近熟林560026百m3,占27.08%;成熟林393754百m3,占19.04%;过熟林110050百m3,占5.32%。统计可得,乔木林各龄组幼∶中∶近∶成∶过面积比例为11∶16∶10∶6∶1,蓄积比例为5∶13∶10∶7∶2。
表1 重庆市2017年乔木林龄组结构
3.2 乔木林种类结构
在乔木林林种结构方面(表2),防护林面积13678百hm2、蓄积1181008百m3,分别占乔木林地面积和蓄积的55.64%和57.11%;特用林面积2453百hm2、蓄积203200百m3,分别占乔木林地面积和蓄积的9.98%和9.83%;用材林面积8182百hm2、蓄积676029百m3,分别占乔木林地面积和蓄积的33.28%和32.69%;薪炭林面积112百hm2、蓄积4569百m3,分别占乔木林地面积和蓄积的0.46% 和0.22% ;经济林面积160百hm2、蓄积3012百m3,分别占乔木林地面积和蓄积的0.65%和0.15%。各林种防护:特用:用材:薪炭:经济面积比例约为122∶22∶73∶1∶1,蓄积比例约为392∶67∶224∶2∶1。
3.3 乔木林优势树种(组)
重庆地区乔木林地面积及蓄积按优势树种(组)统计(表3),针叶林所占比重最大(图1),其面积9634百hm2、蓄积938981百m3,分别占乔木林地面积和蓄积的39.19%和45.41%,松、杉为主要树种且马尾松占主体地位;阔叶混面积4858百hm2、蓄积315793百m3,分别占乔木林地面积和蓄积的19.76%和15.27%;针阔混面积3557百hm2、蓄积261056百m3,分别占乔木林地面积和蓄积的14.47%和12.62%;针叶混面积2924百hm2、蓄积304819百m3,分别占乔木林地面积和蓄积的11.89%和14.74%;硬阔面积1878百hm2、蓄积164342百m3,分别占乔木林地面积和蓄积的7.64%和7.95%;软阔面积1510百hm2、蓄积75602百m3,分别占乔木林地面积和蓄积的6.14%和3.66%;其他经济林面积及蓄积均占有比例较小。
表2 重庆市2017年乔木林林种结构
表3 重庆市2017年乔木林树种结构
图1 重庆市2017年乔木林树种比例
4 乔木林资源动态变化
4.1 乔木林地面积及蓄积变化
根据2002~2017年之间4次森林调查结果(图2),可以发现重庆地区乔木林面积及蓄积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并在2002~2007年和2012~2017年两个时间段内具有快速增长。尽管在2007~2012年间,乔木林面积增长缓慢,但2017年乔木林面积相比2002年增长8545百hm2,增长率达53.27%,蓄积增长1502265百m3,蓄积量接近2002年蓄积量的3.66倍。蓄积的变化也反映了重庆地区在整体林木采伐和森林经营策略方面的改变,采伐量低于生长量以及采用科学的森林培育手段是实现林木蓄积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
图2 重庆市2002~2017年乔木林资源变化
4.2 乔木林龄组结构变化
由表4可以发现,2012~2017年,乔木林在整体面积增长的环境下,各龄组面积及蓄积也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中龄林面积增长最多,为1201百hm2;过熟林面积增长最少,为112百hm2;而面积增长率最大的是成熟林,达到29.79%;近熟林面积增长率最小,为7.37%。在蓄积量方面,依然是中龄林蓄积增长最多,增长量为192864百m3;过熟林面积增长最少为24279百m3,其增长率28.31%同样是最低值;蓄积增长率最高的是幼龄林,达到78.09%。到2017年为止,重庆地区乔木林在面积和蓄积方面,均是中龄林占有率相对较高且增长量最大,而蓄积增长最快的是幼龄林。表明重庆地区加强了森林的保护和培育,在乔木林采伐管理方面切实做到了严格控制中龄林的采伐利用,合理开发利用成熟林及过熟林。
表4 乔木林面积蓄积按龄组结构变化统计
4.3 乔木林树种组成变化
由2012~2017年数据(表5)可见,重庆地区乔木林总面积及蓄积均有显著增长,其中面积增长3756百hm2,蓄积增长595568百m3;其中纯林占有量大幅减少,面积减幅达35.97%,实际面积减少7315百hm2,同时纯林蓄积减少18.28%;而混交林面积大幅增长,5年间增长近30倍,实际面积增长10971百hm2。另一方面,尽管在2017年混交林面积仍然低于纯林,但蓄积增幅明显,较2012年增长了38.5倍,实际蓄积量增长859348百m3。退耕还林以及推广混交林是实现混交林蓄积增长的重要手段,也更有利于重庆地区森林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表5 乔木林面积蓄积按树种组成变化统计
4.4 乔木林种结构变化
重庆地区乔木林林种结构中防护林和用材林占主体地位,根据调查结果(表6),表明2017年防护林和用材林的面积较2012年分别增长371百hm2和1987百hm2,蓄积分别增长317389百m3和171169百m3。而增速最快的是特用林,其面积和蓄积的增长率分别为64.4%和113.74%,另外薪炭林蓄积也有较快的增长。经济林缺少2012年相关数据,故没有比较。林种结构的变化是重庆各地因地制宜育林政策的体现,同样也受到市场经济的调节。
表6 各林种面积蓄积动态变化统计
5 讨论与结论
重庆地区乔木林资源培育效果显著:①乔木林面积及蓄积较2012年均有增长,增长率分别为16.57%和41.13%。②在乔木林面积和蓄积方面,中龄林占有率相对较高且增长量最大,同时幼龄林蓄积增长最快。③混交林面积及蓄积大幅增加,尽管仍低于纯林面积及蓄积,但混交林蓄积较2012年增长38.5倍。④乔木林林种结构中防护林和用材林占主体地位,且特用林呈现快速增长。
乔木林资源变化原因分析:①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生态退耕造林的自然增加,天然林保护以及林业生态示范林等建设项目的推广,都能够促进乔木林资源的增长。②对林业资源采伐利用政策的调节,保护幼龄林及中龄林,对过熟林的开采以及对病害林的砍伐,都会造成乔木林资源的变化。③城市建设、市场经济的调节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的改变,也会对乔木林面积及蓄积产生影响[3]。
乔木林动态变化效益评估 :①加强中龄林的培育并严格控制对幼龄林的采伐利用 逐步形成林龄丰富的针阔混交异龄林,在保证林分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也能维持乔木林面积和蓄积的持续增长,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双重保障[4]。②混交林能够提高林木生态体系的种类多元化,强化林业物种的抗灾害能力,保证林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及可持续发展[5],具有更高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是现代人工营林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各种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及验收的重要指标[6]。③因地制宜进行林种的培育,在不同地区进行相适林种的构建更有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综合效益的提高[7]。
重庆地区乔木林资源数量持续增长,林龄结构日趋合理,林种结构不断优化,林木质量稳步提升,是实施林业生态工程,科学开展混交资源培育而获得的显著成效,也更有利于构建层次丰富、林种多样、功能完备、效益最大化的森林生态系统,使重庆地区的森林资源得到更有效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