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艺术初研(釉料)
2020-01-07张传军
张传军
(淮南陶瓷工作室 安徽 淮南 232000))
1 青花瓷的概述
青花瓷是我国优秀的文化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传统青花瓷的起源与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青花彩瓷始创于宋代,一直到元代逐步繁荣。至明代则渐趋精美。加上在绘制和烘烧技术上熟练技巧和掌握其科学性能,因此出品的青花瓷器以其幽艳纯朴特色,又经久耐用永不褪色,而受到世人的赏识及珍藏。随着青花瓷的大量生产,江西景德镇瓷业空前繁荣,“瓷都”之名享誉世界。
可见,元、明、清是中国传统青花主要发展的时代,元代青花瓷器型硕大,画风豪放;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达到了青花瓷史上的最高峰,造型从疏朗转为繁密;清代青花绘画吸收了西洋画的技术特点,民窑青花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2 青花瓷的魅力
在中国古代的明正德年间,英宗皇帝在光禄寺设宴,招待外国使者。一百多桌酒席餐具,用的全部是青花瓷。那清新雅致的花色,让外国人看得如醉如痴,惊为天人之作。那么,为什么青花瓷会受到古今中外人们的普遍欢迎?它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呢?
第一,青花是一种釉彩绘,在胎上用青花料画好花纹图案后,再吹一层透明釉,经过高温烧成,永远不褪色的产物。其彩在釉里,经过高温处理,化学稳定性很强,不怕大气和酸碱侵蚀,色彩能经久不变。第二,白瓷衬托出莹色的花纹,具有明净、清雅的色感。青花料如同墨一样,墨分五色,它也如此。其艺术效果往往出类拔萃,引人入胜,使人感到清新明丽,庄重大方。第三,青花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人们在长期生产和使用的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与提高,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生产经验。第四:青花原料原名是氧化钴(早期是进口的叫苏麻属青),在高温(1300度)烧制下,色彩鲜艳于白釉一次烧成。
3 青花瓷的制作
烧制精美青花彩瓷,关键是选料。首先要有目的选用适应生产青花瓷的土质。使之在高温烧制过程中,青花料能达到预定的发色效果。其次青花是青花料的主要介体。需要有恰当的颜料配方。在施彩后的坯体上需罩于一层透明釉层,所以呈色效果好坏与瓷釉关系密切。因此土质、颜料、瓷釉这三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环环相扣,是青花瓷器烧制成功的前提条件。
从成形的坯体到青花装饰一个个工序完成,必须经过高温烧制。因此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烧制。下面是笔者在烧制过程的几个操作方法:
焙烧期。这一阶段要尽可能地提高窑炉的通透性。逐渐排去窑内水分。以免水分聚集于彩绘部位而产生气泡,出现残次品。
氧化期。这一阶段要严格控制温度,使窑内温度均匀。并在釉面封闭前排去所有有机盐类及结晶水。这样保证烧成后产品不出现针孔,毛孔,蓝色带灰等毛病。
强还原期和弱还原期。这一阶段是青花料发色的关键,气温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而随着窑内温度和一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应该让残留于制品的一氧化碳烧去。使釉面变白。同时使残留于花面的一氧化碳烧尽。蓝色更鲜艳。
4 青花料的呈色
4.1 元代与洪武青花瓷的花色。
元代青花料大部分用进口为主,色泽浓翠,有少量的墨色结晶斑美,用料均匀、线色精细。所绘纹饰具有主体效果。明洪武年间是沿着文化的遗风。生产的目的也是如出一辙。但呈色偏墨或灰。远不如元青花明亮。高温青花相比,区别很大。
4.2 明成化、弘治、正法青花瓷器的呈色
成化、弘治、正法三朝的青花瓷器,使用的是国产的青花料绘制。所产青料一般称为“乐平青料”也就是文献记载的“坡塘青”或辛等青料。成化后期被大量使用。从珠山明成化遗址发掘出土的成化彩瓷器物中青花也全都使用的是国产物料。正法与弘治时期青花相差不多。但有些不纯。原因“平等青”已用完,正法后期用江西上高县无则岗的“无名子”青料也叫“石子青”,发色偏灰。
靖青花色泽呈现一种莹中带紫的鲜艳色调。这就是在配方中的比例呈色。据文献记载《明会典》靖三十二年(1554年)所载吐鲁番贡回青三百二十八斤八两。及《明实录》万历二十四年间闰八月—祭未—,先呈奏,回青出吐鲁番异域回表大小进贡。
4.3 清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的呈色
到了清代康熙青花瓷使用的原料为浙江和云南的所产的珠明料。康熙青花色泽纯蓝、鲜艳,充分体现出了景德镇制瓷业的技术高超。康熙中后期,在青花表现层次色调差别大,留白也多。雍正青花的呈色较多与明成化青花相似,不像年代的青花即样浓艳,也没有康熙青花层次渲染的效果,一般较为淡雅,呈得柔和鲜艳。乾隆青花没有康熙青花的翠莹色调,但青花发色比雍正青花要深,在深蓝中呈微苇紫色。乾隆时期青花与釉里红完美结合,青釉绘青花都很成功。
4.4 嘉庆宣统青花瓷器呈色表现
青花瓷器经过康熙、雍正、乾隆“青花三盛世”后从18世纪末开始走下坡路。随着社会经济的衰退,景德镇瓷业的生产情况日渐衰落,历代的青花虽然超着瓷器生产的主导地位,但也逃脱不了减退的厄运。在这个时期基本沿袭旧制,没有什么创新。但这段制瓷史无法抹去。
江西省九江市博物馆有一件是元延祐六年(1319)安百四墓出土的青花牡丹塔成瓶,此瓶早于正十一年的青花络双向耳瓶32年。
青花原料为氧化钴为主,是一种着色力极强、稳定性最好的彩绘原料,它不仅烧成面较宽,而且容易烧成,这是他的主要性能,氧化钴的成分一般会含有不同成分的氧化铁与氧化锰等多种元素,其他含量的多少,决定了氧化钴的性质,在我国古代用料中所使用胡,经科学化验证实,分进口和国产料两种,进口料含铁量高,含锰量低并含有砷,国产青料与此相反,含铁量低,含锰量高,不含珅。因此我们又把进口的“苏麻离青”称为“高铁低锰”料把国产的称为“低铁高锰”料,由于两种原料的额含量成分不同所以烧出的瓷器也不相同,致此,青花瓷的质量与青花原料有着直接的额管子,尽管烧制条件对青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蒂娜青花料对青花瓷器的呈色总是起着主导作用的。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分辨出每个朝代青花料的色泽不同。最早期元青花到最辉煌的清三代青花,却是一步步经过岁月的洗理变化而成就的,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有着质的美的改观。我个人才疏学浅从事陶瓷生产、制作、设计二十余载,难免言语偏见,望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