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教学及成效研究
2020-01-07黄飞
黄 飞
(重庆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 重庆 400039)
引言
小学数学采用算法多样性教学,促使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形成,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数学知识学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算法多样性教学,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问题,也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一、小学数学算法多样性教学对策
(一)激发学生计算欲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转变知识灌输理念,注重学生计算欲望培养,使学生对数学计算充满好奇心,以此实现算法多样性教育。每个学生学习基础不同,计算问题的思路也不同。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学习基础与知识应用情况,合理设计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问题,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计算学习能力[1]。数学计算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口算、笔算、心算都是比较常用的计算方法。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计算方式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计算,以此提升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学习数学知识。
如,用玻璃制作一个长方体的水箱,已知水箱的地面是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高为100厘米。若是将175升的水倒入水箱中,问水箱的水深为多少?(忽略玻璃的厚度)
确定问题后,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确定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通过不同算法的应用,使学生产生计算学习的成就感,为学生后续更好学习打下基础。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投入解题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借此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提升学习效果。如,教师:你们是怎么计算这个问题的?学生1:先统一单位,将175升的水转化成175000立方厘米。因为长方体水箱的容积=底面积×高,所以得到175000÷(50×50)然后再计算最后的得数就可以。学生2:我认为他说的不对,我觉得应该先统一单位,再确定长方体的体积,50×50×100=50000立方厘米,而175升的水等于175000立方厘米,大于长方体的容积,所以问题不成立。这是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中发现问题答案,并思考自己学习过程是否正确,以此完成解题。学生在表达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对不同算法的认识更加清晰,有利于后续问题解决中实践应用。
(二)一题多解,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算法多样性教育的目的,就是拓展学生数学思路,使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题多解的方式进行算法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与喜好,选择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2]。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不仅满足学生学习之间的差异,同时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能够促使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高。
以小学阶段经典数学问题为例,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5千米,另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4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设计问题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了解题干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理清学习思路。当学生解题后得到以下解题方法:解法一,已知一辆车的速度是:55×5=275(千米)另一辆车的速度是:45×5=225(千米),所以可以得到甲、乙两地相距:75+225=500(千米)。解法二:55+45=100(千米)100×5=500(千米)(55+45)×5=100×5=500(千米)。当确定两个简单的解题方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次进行思考,探究还有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算法多样性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价值
数学课堂活动中,采用算法多样性教学手段进行知识教学,不仅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同时促使学生个性发展。该教学理念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使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就是利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的应用能力。通过算法多样性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促使学生个性能力形成。第二,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3]。现代教育背景下,单一算法教学模式,不仅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同时还会使学生出现思维固化额情况。算法多样性教学行为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这一问题,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更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第三,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当前教育环境下,要求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算法多样性教育活动实施,使教师掌握更多新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数学意识,使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不同计算方法的探究热情,使学生在计算中获得成就感与自信,为后续数学计算打下坚固的基础。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