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0-01-07梁亚君
梁亚君
(重庆市酉阳县酉州初级中学 重庆酉阳 409800)
素质教育的发展吹绿了创新教学的春风,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思辨、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今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标。但体现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存在学生操作能力薄弱、成绩差等问题。身为一名现代化的教育工作者,要加大改革和创新,将生本理念融入其中,以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文章立足初中物理,着力于问题和对策两个关键词对文章主题进行深入阐述[1]。
一、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化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大都采取单一模式,而且在教学课堂师生没有交流和互动,导致物理课堂沉闷、枯燥,而且学生根本无法理解物理知识的来源。并且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物理知识都是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但单一化的物理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而阻碍学生物理能力的发展。
(二)师生时间缺乏交流和互动
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开展讲解、学生死记硬背知识,全程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路和思想,进而阻碍学生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由于师生缺乏交流和互动,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教师也无法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如此循环便影响了物理教学的开展。
(三)初中物理课时少
基于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每周只会安排2-3节的物理课。基于课时紧张、任务重,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由于初中物理知识点多且杂,教师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平衡好内容,无法对学生开展针对性指导,由此导致初中物理教学效率低下。
二、初中物理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积极创新物理课堂模式
初中物理是物理教学的启蒙阶段。学生在初步接触的时候,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促使学生全身心的进入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中来。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就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物理兴趣。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和课堂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要想提升物理课堂效率就要唤醒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在学生的深入学习中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浮力”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在河边扔下的石子是不是沉入水中,河边树叶落到河中是不是漂浮在水面上。教师通过现实生活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生活现象背后的浮力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课堂可以将学生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进而缓解学生紧张的压力,推动学生的深入学习。
(二)改变单一化的物理教学模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化的模式,基于物理内容,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比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和周围生活结合起来,进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另外教师要善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开展教学,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深化学生记忆,让学生抓住物理知识的本质,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比如在“摩擦力”这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没有摩擦力的世界,让学生想象没有摩擦力我们的世界会怎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开展无限的想象。之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现没有摩擦力的视频,让学生对摩擦力进行深入的理解。
(三)强化师生的交流、沟通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学情、物理内容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指导,并通过指导把握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进而调整课堂教学,并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比如在“看不见的光”这节物理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在课堂提出问题:老师有神奇的魔力,大家知道吗?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利用红外线打开多媒体屏幕,当屏幕呈现的时候,学生的探究欲望更加高涨,都想要知道其中的原理。由此教师要鼓舞学生开展探究,通过趣味实验引发学生的深入探究,以推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顺利开展。
(四)聚焦初中生思维,利用过程性评价
核心素养是21世纪的基本特征,是当今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想发展学生的物理素养,除了做好基础知识教学,更要发挥过程中评价的作用,以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并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但体现在当今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大都采取一种标准开展评价,进而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得学校培育出来的人才都是同一规格。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善用激励法,采取过程评价方法引领学生的发展,教师作为评价者要综合学生学习情况、课堂行为表现以及阶段性成绩对学生做出合理评价,以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己,同时推动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三、结束语
初中物理课堂存在的问题需要教师的深入分析和探究,在把握问题的基础上,了解初中生的发展特点,以采取有效的方式开展教学,可以推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持续开展[2]。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教学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不断渗透的今天,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离不开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创新。身为一名基础阶段的物理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加强教学和生活的联系,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才能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推动初中生物理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