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2020-01-07张柱饶胡从勇张可凤

关键词:探查胆总管乙组

张柱饶,胡从勇,张 蓉,张可凤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贵州 遵义 563100)

当代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升,饮食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加之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压力的增加,导致患者胃肠疾病的患者人数逐渐增加。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作为一种常见的胆道外科疾病,以往的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LC)实际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临床上微创技术凭借独特的优势,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创伤小、安全、可靠,但是技术要求较高,联合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手术效果更为可观。本文就我院2017年5月~2019年9月收治的40例胆囊结石病发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5月~2019年9月收治40例胆囊结石病发胆总管结石患者,其随机划分甲组和乙组,每组20例。甲组患者实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乙组患者实行EST联合LC治疗方式,所有患者符合胆囊结石病发胆总管结石诊断标准。甲组男13例,女7例,最小23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49.50±5.92)岁;乙组男11例,女9例,患者年龄最小24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48.52±5.26)岁。

1.2 方法

甲组患者实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患者保持仰卧位,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上腹经腹直肌切口,探查胆囊病理改变情况,牵开胆囊。切开肝十二指肠韧带附近的腹膜,牵引胆囊管,将胆总管暴露出来。切断胆囊动脉,切除胆囊和胆总管[1]。

乙组实行EST联合LC治疗方式,确定胆管结石后进行EST治疗,将Oddi括约肌切开大约1.5cm的窗口,取出结石。EST治疗后24h内禁止饮水,做好补液抗感染治疗,实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患者尿淀粉酶和血监测,如果并未出现并发症,1 d~3 d后为患者进行LC治疗。患者保持仰卧位,全身麻醉,常规3孔治疗,剑突下1cm主操作孔,肋缘和锁骨中线下1cm处腋浅显和肋缘下1cm切口副操作孔。将胆总管暴露出来后,分离胆囊周围组织,关闭和切除胆囊管。切除胆囊,对于渗血症状进行电凝处理,将胆囊取出后释放二氧化碳,改善患者的气腹症状。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效果,对比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9.0软件统计数据,(%)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甲组的治疗成功率为80%,乙组治疗成功率为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乙组明显少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上较为常见,以往采用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尽管手术效果可观,但是患者的机体创伤大,愈合缓慢,并且容易出现并发症,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实行EST联合LC疗法,治疗效果可观,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窗口较小,愈合速度快,有助于患者身体尽快恢复[2]。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甲组的治疗成功率为80%,并发症几率15%,乙组治疗成功率为90%,并发症几率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乙组明显少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临床治疗中,实行LC联合内镜EST方法效果显著,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的同时,降低并发症几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探查胆总管乙组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煤矿常见隐蔽致灾因素及其探查技术分析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实施及可行性分析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的比较
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穿孔术中护理配合策略
阻止接球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