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MP理论的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2020-01-07傅倩楠
傅倩楠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康养研学旅行是针对个人全生命周期,通过研学探索、颐养感悟、休养乐享以丰富康养知识、开拓康养体验,实现养身、养心、养神目的的旅游活动(1)肖岳峰、傅倩楠:《桂林发展康养研学旅行的思考》,《社会科学家》2020年第2期,第105-110页。。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是以中医药康养知识学习与生活体验为主,通过融入性的学习与实践,达到身心修养的目的。中医理念强调“天人合一”,中医药在“治未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以为康养研学旅行提供理、法、方、药等方面的支持。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就是充分运用中医文化的理念和实践价值,让旅游者在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环境中学习中医知识、体验中医文化、实现康体养身目的的旅游活动。我国对中医药的社会贡献给予高度认可,先后出台了众多文件以支持中医药发展,从《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均提出要继承、发展和利用好中医药,在国民健康、经济增长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中医药的作用。目前,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运行机制尚不成熟,在“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市场参与者需要抓住机遇,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RMP理论是以“Resource(资源)—Market(市场)—Product(产品)”为分析流程的旅游产品开发理论(2)吴必虎:《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地理研究》2001年第1期,第103-110页。,本研究以该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国内资源和市场情况,旨在为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借鉴。
一、文献回顾
(一)基于RMP的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学界运用RMP理论对旅游产品开发进行分析的文献不在少数,并且在长期的理论与实践中发展出了新的形式。罗辉(2011)认为,应将旅游产品的竞争与合作分析纳入产品开发研究,并提出RMCP模式(3)罗辉:《基于修正RMP模式的旅游小镇主题策划——以云南省玉溪市高古楼文化旅游小镇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第31期,第19278-19280页。;李敏琦等(2015)认为,应充分考虑旅游者的体验感,并提出了RME模式(4)李敏琦、张玉钧、吴必虎:《市民农园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的“资源—市场—体验”模式研究——以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为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年第12期,第141-146页。;黄元豪等(2018)将生态理念引入RMP理论,提出了E-RMP模式(5)黄元豪、赖启福、林菲菲等:《基于E-RMP视角的生态旅游规划提升研究——以福建3个县的生态旅游规划为例》,《林业经济问题》2018年第3期,第39-45页。。现有运用RMP理论的文献主要针对某一地区的某一旅游产品开发,且分析对象具有明显的时期特征:过去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育旅游、生态旅游和工业旅游等产品开发,近五年来针对森林旅游产品开发、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的文献不断涌现。运用RMP理论对养生旅游产品开发进行分析的文献相对来说数量较少,主要针对特殊地区如终南山(6)董晓英、赵欢、赖伯年:《基于RMP分析的终南山地带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研究》,《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第8期,第1976-1979页。、舟山(7)朱晓辉:《基于RMP分析的舟山佛教养生旅游开发研究》,《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8年第3期,第71-75页。、巴社山(8)刘静静、陆军:《广西巴社山景区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研究》,《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第70-74页。等地的养生旅游产品开发,对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的分析更为稀少,如刘涵(2018)运用RMP理论分析安徽亳州中医药文化旅游开发,提出中医药文化可以成为带动旅游市场发展的枢纽(9)刘涵:《亳州市中医药文化旅游开发研究——基于RMP方法》,《黑河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第54-55页。;徐峰等(2019)分析金华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10)徐峰、胡欢欢:《基于RMP分析的金华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现代企业》2019年第10期,第64-65页。。总体来说,RMP理论运用已20年,研究积累较为丰富,但是大都以地区案例分析为主,缺乏对特定旅游产品本质的分析,研究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
(二)中医药康养旅游研究
中医药康养旅游顺应时代潮流,发展迅速,也因其集康养、休闲、教育于一体,受到广大旅游爱好者的喜爱,相关理论研究也在不断丰富。黄顺红(2016)将中医药康养旅游的产品体系划分为五种:中医药医、教、研与产业文化旅游产品,中医药养生旅游产品,中医药生态旅游产品,中医药资源科考旅游产品以及中医药文化旅游节庆产品(11)黄顺红:《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泸州市中医药康养旅游开发研究》,《酒城教育》2016年第1期,第59-64页。。罗明义等(2017)认为,中医药康养旅游是融中医疗法、古文化传播、商务会展和中药材科学考察于一体的旅游形式,能帮助人们在旅行中获得养生知识,从而达到防治疾患、康体健身的目的(12)罗明义、罗冬晖:《关于发展“大健康旅游”之我见》,《旅游研究》2017年第2期,第2-5页。。段志祥等(2017)认为,中医药康养旅游产品主要形式有中医药参观游览和中医药会展旅游(13)段志祥、李泽庚:《中医药健康旅游的策略研究》,《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年第13期,第7-9页。。刘思鸿等(2019)认为,中医健康旅游产品主要包括中医医疗类、养生保健类、文化教育类以及健康产业类(14)刘思鸿、张华敏、吕诚等:《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概念界定及类型探析》,《中医药导报》2019年第19期,第9-12页。。虽然当前学界将中医药与康养旅游结合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是对概念、现状以及策略的分析,但中医药康养旅游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在逐步完善。沙莎(2017)对“中医药康养旅游定制式管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讨(15)沙莎:《“中医药康养旅游定制式管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育观察》2017年第17期,第90-92页。。肖岳峰等(2020)提出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的概念,并对桂林发展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提出建议,贵州丹寨泓文康养研学中心正在将理论付诸实践,打造针对国内外客户康养研学需求的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项目(16)肖岳峰、傅倩楠:《桂林发展康养研学旅行的思考》,《社会科学家》2020年第2期,第105-110页。。因此,学界应当进一步探讨更为普适性的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策略,这对于丰富中医药康养旅游研究、指导中医药康养旅游实践大有裨益。
二、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的R性(资源)分析
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分析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明确两个关系:一是旅游资源本身就是旅游产品,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即“资源产品共生型”,如桂林山水;二是从旅游资源转化到旅游产品需要增加理念、资金等投入,即“资源产品提升型”(17)吴必虎:《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地理研究》2001年第1期,第103-110页。。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不是单纯的观光游,在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还必须重视产品配套资源的供给。
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产品依托的自然资源包括生态环境、空气质量以及中药资源。优质的生态环境以及空气质量是以康养为目的的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前提,也是提升康养效果的重要推力,丰富的中药资源更能为中医药康养研学提供核心物质支持。全年空气质量指数(AQI)达标天数高于80%、海拔处于500~2 400米的亚高原区域更适合开发康养旅游(18)任宣羽:《康养旅游:内涵解析与发展路径》,《旅游学刊》2016年第11期,第1-4页。。就目前公布的数据,我国生态环境质量优良地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以南及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地区和长白山地区(19)《2018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9-05-29,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15/201912/t20191231_754139.html。。全国空气质量优良、气候较舒适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以及南部等森林覆盖率高、经济欠发达区域。因此,秦岭—淮河以南以及东北地区拥有更适合开发康养旅游的自然生态条件。
中药资源在全国分布较广,而且各个地区基本都有本地特色的道地药材。全国有中药资源12 807种,从西南到东北,中药资源种类逐渐由多到少,按行政区划降序排列:西南区>中南区>华东区>西北区>东北区>华北区,其中西南区和中南区的种类约占全国的50%~60%,华东区和西北区的种类约占30%,东北区和华北区的种类约占10%(20)欧阳静:《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新疆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第47页。。民族医药资源是我国中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大部分拥有民族药物,据统计,我国民族药有4 300多种,其中藏药约300种、蒙药约2 230种、维药约600种、傣药约1 200种(21)陈士林、苏钢强、邹健强等:《中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中国中药杂志》2005年第15期,第1141-1146页。。
其他配套资源是指一切能为产品开发提供有利条件的社会资源。第一是政策资源,目前中医药的发展已备受重视,但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政策尚不健全,行业准入、市场推广和企业支持等政策需要政府与社会的支持。第二是人才资源,包括中医学研究型人才以及中医从业人才。人才是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的智力支持,也是打造高端品牌的重要条件。目前,全国开设的中医学类专业主要包括中医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养生学、针灸推拿学以及傣、回、壮、维、藏、蒙医学等具体专业,院校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东部地区。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从业者人数呈稳定增长态势,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由2013年末的52.3万人增至2019年末的76.7万人,增长46.65%(22)数据来源于《2014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0-05-28,http://www.nhc.gov.cn/guihuaxxs/s10748/new_list.shtml。。第三是文化资源,地域性的特色中医文化是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的历史根基,要挖掘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医药文化以及拥有深厚中医历史文化的地区优势,如安徽亳州、甘肃天水以及河南禹州等具有典型中医药特色资源的城市,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药材资源条件和人文历史条件,当地的服务和产业等资源也是开发的有利依托。
三、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的M性(市场)分析
康养是贯穿于个人全生命周期的活动,一个人从婴幼儿到中老年都有康养需求,包括康养知识的学习、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生活技能的掌握以及特殊病症的调理等方面。中医在疾病预防、身体保健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同时注重心理健康,对各个年龄段的健康护理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又因其“简单易上手”的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追捧。由此可见,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的市场是广阔的。
(一)妇孕婴幼市场
2015年,我国实行全面二孩政策,虽然出生人口继2016年增幅较大后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每年出生率均在10‰以上(23)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20-05-28,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当前,人们的生育观念日益从多生、重男轻女转变为少生、优生,孕妇的健康决定了胚胎的健康,越来越多的群体认识到中医药对妇女孕期、产后调理以及平衡婴幼儿体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母婴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健康儿童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广应用中医防病保健方法,扩大中医药在孕育调养和产后保健等方面的作用(24)张斯文:《发挥中医药保障母婴和儿童健康作用》,《中国中医药报》2018年5月9日,第1版。。
(二)青少年市场
中医能帮助青少年做好心理调适。青少年时期处于心理发展的过渡阶段,容易引发负面情绪,他们面临着心理压力、社会压力和自我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青少年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自杀是15~29岁人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全球有10%~20%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有精神障碍。除教师和家长的帮助外,中医也能提供快速的干预和有效的解决方案(25)Wang Q, Bai M H, Yang Y, et al., Application of TCM Constitution in Lifetime Health Maintenanc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2018, No.1, pp.6-15.。
中小学生是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的重要客户群体。中小学研学旅行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经过数年的摸索与实践,已经具备成熟的运行模式和庞大的实践主体。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研学旅行需求的不断释放,研学业务每年增长速度超过10%,未来3~5年,我国研学旅行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元(26)《研学旅行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元》,2017-10-22,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2/c_129724673.htm。。
(三)中老年市场
根据《2016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我国居民中医健康指数为60.9,健康状态、中间状态及疾病状态人群分别占51.0%、31.7%和17.2%(27)刘甦:《〈2016年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发布》,《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年第10期,第147页。,接近半数的居民存在健康隐患,包括环境污染、心理压力、不良生活习惯等导致的亚健康问题以及恶性肿瘤、糖尿病等疾病。随着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们热衷于健康投资,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怀有强烈的学习健康养生知识的愿望(28)耿慧、周培骥、赵萤辉:《大健康战略背景下云南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路径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第82-88页。。现如今,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剧,老年人口数量逐年递增。而我国老年人在60岁以后的余寿中,在60%~80%的时间里带病生存,即“长寿却不健康”(29)赵晓芳:《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兰州学刊》2014年第9期,第129-136页。。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老年人首当其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们增强保健。
四、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的P性(产品)分析
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观光游、养生游,而是综合中医药康养旅游与研学旅行的特性,通过对课程、活动和路线等的规划与组合,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最终让旅游者能“游有所得”。因此,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产品需要兼具休闲价值、康养价值以及教育价值,且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
(一)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产品开发原则
1.主体性。要结合研学主体的特点,发掘研学主体的需求,设计具有特色、富于创造性的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产品,在保障知识性、科学性的同时,兼顾趣味性和新颖性。对于不同的目标群体,设计不同的产品。针对中小学生,可以开发一些中医药文化故事讲堂、养生药膳制作课程和中医药辨识等趣味性、体验性较强的项目;针对中老年人,开发强身健体、美容养颜和谈经论道等实用性、参与性较强的项目。
2.教育性。研学主体具有出游动机明显、目标明确的特点,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的主旨就是将“学中医”与“中医游”结合,“研学”是重点,也是出游目的之一。教育性体现在丰富的教育空间和融洽的教育环境。教育空间的丰富不是简单地增加空间的数量,而是通过合适的开发设计,对空间内的每一处陈设赋予教育内涵;融洽的教育环境是指需要营造研学群体内部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每位参与者都能全身心投入。
3.体验性。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使旅游者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天人合一”的境界,同时也能在实践过程中体会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旅游者需要在实践中感知自身身体情况的变化,因此,体验感应贯穿研学活动始终。体验性不仅体现在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的教学活动中,让旅游者亲身体验中医康养活动、感受中医康养给身体带来的变化,还体现在餐饮的药食同源、酒店的中医文化传播等方面。
4.综合性。要综合多种产品形式,满足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如可以将运动康养、药物康养、膳食康养结合起来,帮助亚健康群体调整身体状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养身的同时,通过禅修等方式,兼顾养心、养智、养性、养德。
5.可持续性。一方面,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的发展依赖于生态环境,因此,在大力发展相关产业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将保护与利用结合起来,创造人与自然相融的和谐环境,实现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注重产品的更新与创新,通过与各类资源相结合,挖掘资源的深层价值,不断赋予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类型
1.以产品形式分。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可以从康养目的、康养方式、康养主题、地域特色和康养时长等方面进行划分。
(1)康养目的。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产品可分为养心、养身、养性、养智和养德。养心即对心理的养护,使旅游者感受到放松愉悦,对生活乐观积极;养身即对身体的养护,使旅游者拥有健康的体魄,身体各项机能趋于最佳状态;养性即对天性的养护,帮助旅游者陶冶情操、摄生养性;养智即对心智的养护,帮助旅游者培养智慧、涵养心智;养德即对德性的养护,旨在保证旅游者精神世界的健康与安逸。
(2)康养方式。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产品可分为药物康养、膳食康养、运动康养和生态康养。药物康养是根据个人体质搭配合适的中药材以调理身体,实现康复;膳食康养是运用中医食疗文化,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制作美味食品,以达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运动康养是通过运动激活身体机能以强身健体,除跑步、登山等日常运动外,还包括古代健身养生功法,常见的有太极、五禽戏、八段锦等;生态康养是指借助自然的力量,通过修身养性等一系列活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活动。
(3)康养主题。可开发多种产品形式,如中医科考研学、养生知识研修、亚健康调理、传统健身方法教学以及糖尿病康复训练营等。
(4)地域特色。可开发基于少数民族医药学的康养产品,如瑶医、壮医、苗医和蒙医等。少数民族医药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医疗诊断体系,如壮族和瑶族善用药膳、苗医诊疗方法操作便捷。
(5)康养时长。可分为短期康养、中长期康养和长期康养。由于产品的特殊性,需要有短至几周、长达数月甚至常年的研学周期。
2.以产品类型分。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产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不同的研学群体进行调整,通过对产品形式进行多重组合,开发出各式各样的产品类型,以下列举五大常见的产品类型。
(1)传统医药研修类。此类产品主要是让旅游者接触与了解传统中医药文化,在实践中感受中医药的价值。传统中医是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养生方法,被认为是温和有效的身体调理措施。人们渴望能系统地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疾病或应对身体不适等状况,这类旅游者会选择传统医药研修类产品。该类产品提供的项目包括了解中医发展、聆听中医故事、学习辨识中草药、学习常用养生方法和体验艾灸、针灸、按摩等。
(2)自然养生体验类。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相融合,通过借助自然的力量,使人的机体达到最佳状态。旅游者在体验自然的过程中,使身、心、神都能得到休养,这类旅游者会选择自然养生体验类产品。该类产品提供的项目包括登山体验、温泉体验以及在自然环境中无形的调养方法,如练功、打坐、调息、闻香和听乐等。
(3)健身功法研修类。我国古代采用体育健身进行防病、治病的途径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导引、气功、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小劳术和太极拳等健身功法(30)刘耀武:《中医健身运动》,《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第59-61页。。健身功法研修类产品内容主要是古法中医健身运动的学习与操练,帮助旅游者正确认识身体缺陷,有的放矢地改善生活习惯。该类产品可以根据不同的健身功法进行开发,如针对矫正肩背、调理脾胃、增强眼肌、防治近视等康养目的的八段锦体验营,以及针对提高平衡能力、预防肌肉萎缩、改善行走姿势等康养目的的五禽戏体验营等。
(4)药膳制作体验类。药膳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人在日常饮食中都会注意营养的搭配,通过食物来调理身体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病从口入,很多疾病的发生都与饮食有关,建立系统的膳食养身知识体系对于保持健康至关重要。药膳制作体验类产品内容主要是常见药膳配方及功效的学习与实践。
(5)主题病症康复类。主题病症康复类产品主要针对有特殊病症康复需求的旅游者,通过运用中医疗法,有针对性地为某类病症制定疗养方案。如假性近视矫正、更年期调理、高血压患者体质辨识与健康指导、抑郁症疏导等。
五、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的思路
(一)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产品设计要素
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产品的类型多种多样,但是每类产品都离不开三大设计要素:康养主题、康养时长以及康养方式。
1.确定康养主题是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的首要环节。康养主题是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产品的灵魂,康养主题的确定不仅要看旅游者“要什么”,更要看康养目的地“有什么”。低氧环境有助于辅助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因此该类群体偏向于前往亚高原地区的康养旅游目的地(31)任宣羽:《康养旅游:内涵解析与发展路径》,《旅游学刊》2016年第11期,第1-4页。,亚健康人群倾向于前往远离城市喧嚣、环境污染较少的地区放松身心,当地悠久的中医历史底蕴以及特色的中医诊疗方法能吸引旅游者前来康养研学。因此,要充分挖掘当地特色中医资源,结合市场需求,开发设计出可持续发展的产品。
2.康养时长主要受旅游者的计划时间以及康养效果的呈现时间影响。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活动主要集中在寒暑假,一般来说,小学3~4天、初中4~6天、高中6~8天;中老年人主要受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大部分人选择在法定节假日出行。由于中医药康养的特殊性,康养时长最好能保证康养效果的实现,如传统医药研修类、自然养生体验类、药膳制作体验类等产品应偏重“游”和“学”,康养时长不宜过长;而健身功法研修类、主题病症康复类等产品更注重“康”与“养”,为保证研学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康养效果的延续性,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
3.康养方式主要表现在研学活动的内容。对药物康养、膳食康养、运动康养和生态康养等方式的组合,共同构成了研学活动的整体。研学内容既要符合康养主题,又要保证一定的康养时长;既要体现研学内容的完整性,也要保证活动过程的有趣性。如针对主题病症康复类的产品,不仅需要安排养生知识教学课程、身体调理实操课程,还需要安排符合游客身体素质情况的养生活动,如药膳制作、生态运动和谈经论道等。
(二)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策略
1.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以开放的态度促进市场有效竞争,适当降低行业准入门槛,降低服务成本,鼓励和支持优质社会资本进入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产业,同时也要完善行业标准,杜绝不良资本蚕食优惠政策,保障市场平稳有序开发。企业进入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领域,可以实现行业内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良性竞争能让市场保持源源不断的创新与活力,推动行业发展。因此,要以企业为主体,发挥社会资本在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生产、推广与销售等方面的优势,推动研发各类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产品,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2.以康养资源为依托。第一,舒适的环境和宜人的气候是产品开发的物候基础。全年空气质量指数和常年气候舒适度指数高的地区,更利于提高人体的舒适感和旅游者的幸福指数(32)任宣羽:《康养旅游:内涵解析与发展路径》,《旅游学刊》2016年第11期,第1-4页。。各地区要以全年或季节性宜人的自然物侯为依托,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建立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基地,以满足旅游者休养乐享的旅游需求。第二,深厚的中医药文化是产品开发的文化基础。要紧密结合地区特色中医药文化,发掘少数民族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如壮族和瑶族的膳食养生法、白族的泉水养生法和食花养生法(33)吕跃军:《白族传统养生文化》,《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年第7期,第3183-3186页。等,都是长时间积累下来的文化产物。第三,高端人才是开发的智力基础。对于拥有中医学类专业开设院校的地区,可以整合高校及社会的优质资源,通过联合培养等措施,为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基地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一导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开发组合型产品。通过对多种康养形式的组合,开发能多方面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产品。第二,建立研学基地,完善康养设施。完善的康养设施是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基础保障。由于旅游者需要在研学基地停留较长时间,基地需要有一定的客容量,并能为游客提供学习、休闲和生活等服务,营造温馨、融洽且专业的学习环境。第三,全面培育市场。市场培育包括已开发市场和未开发市场的培育。对于前者,要不断加强资源整合、利用与创新,增强旅游者黏性;对于后者,要加强推广、普及与引导,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推广方案,引导该部分群体尝试体验。如引导妇孕婴幼群体尝试体验旅游与中医养胎一体化服务。第四,打造优质中医药康养研学品牌。各地区要积极挖掘当地特色优质资源,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优质品牌。品牌知名度的增加是开拓市场的有利条件,优质品牌能增强旅游者的品牌忠诚度,加大重游和自发推广的频率。
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既能满足旅游者放松、休闲的旅游需求和拓宽知识面的学习需求,也能实现旅游者强身健体的康养需求,它正慢慢改变着以往以观光游为主的传统旅游方式,在健康中国时代背景下,旅游产业与康养产业的融合是时势所趋。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是建立在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业态,在我国拥有独特的发展优势,既能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传播,又能在帮助人们强身健体的同时带来可观的效益,推动各地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及企业要大力支持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的发展,做好政策扶持、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等工作,确保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