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诉说与热爱
2020-01-06刘悦
刘悦
摘 要:韩少功是中国当代文坛一直致力于乡土书写的作家,他的知青岁月以及他主动的文化意识使《马桥词典》成为当代文坛的经典之作。不同于以往的乡土书写,韩少功开创了乡土书写的新模式,他用文字还原乡土的本来面目,展现出独特的历史风俗与人情。本论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表述《马桥词典》的乡土叙事,回忆中的马桥人事中彰显出人性;诉说出的语言展现马桥的文化与历史;热爱的是那段知青岁月更是那片乡土。本篇论文主要是对文本的分析,以探求作品叙事的策略与情感的深刻。
关键词:韩少功;《马桥词典》;乡土叙事
鲁迅作《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时说到乡土文学具备“侨寓者”、“乡愁”和“异域情调”的特征。中国的历史伴随着农业文明,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乡土气”的。韩少功一直致力于乡土文学的创作,《马桥词典》用更是创新用写作词典的方式来写作小说,可以把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塑造变得简洁,在有限的文本当中表现出无边的乡土回忆和浓重的乡情。本文从作品中彰显的人性、表现出的语言艺术和知青的乡土情结三方面探讨《马桥词典》的乡土叙事。
一、《马桥词典》对人性的彰显
人性是乡土文学的叙事核心,很多文学家都曾强调过人性在文学作品创作中的重要地位。迟子建指出“文学的终极理想其实也是对人性的挖掘和拷问。在文学作品中,善和恶不管怎么去写,尊重人性,或者说从人性的角度山发,这才是对的”。在《马桥词典》中,韩少功在乡土人物的身上展现出人性的光辉。
面对苦难,有的人全力反抗,有的人沉默地应对。盐早就是马桥这个乡土世界的沉默者,沉默是他选择的适合自己的睿智生存之道。周围人盐早的带来的冷遇并没有让他灰心失望,而是以一颗宽厚的心静静接受,可以说是逆来顺受。《宝气》中的志煌却是与盐早完全不同。他本名是志煌,他的言语和行为都带着“宝气”,也就是傻气,以至于他的行为在外人看来或是鄙夷,或是不解。他无理也要犟三分,把别家的磨子说是自己的;做事一根筋,对大家胆怯的事情不屑一顾,彻屋的时候不惧怕本义的威胁,并以砸墙表示自己的愤懑。盐早的温和与善良,志煌的憨傻与耿直,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沉默的生存之道,抑或是女性对性别无名化的反抗,韩少功都不仅仅在讲述一个个故事,而是在故事中探讨人性。
二、《马桥词典》的语言艺术
《马桥词典》不仅仅很好地运用语言以丰富形象和意蕴,而且把语言变成文学作品表现的主要内容。在这里,人物和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语言和丰富语言而存在的,方言与普通话的沟通,使得作品的语言表现出活脱脱的生命力。
马桥的乡土世界是马桥方言存在的根本,也是马桥方言获得深刻意义的地方。《马桥词典》中话语的方言义有的与普通义之间存在对立的关系,在《醒》中,首先说到的就是醒这个字在大众认知里是什么意思,当然也是词典中的解释,“醒都是与昏乱迷惑相对立,只可延伸出理智、清明和聪慧的含义”,但是这样一个我们认为普通不过的字在马桥世界里却有着相反的解释。醒的意思是愚蠢,韩少功还举了屈原的例子,屈原投身汨罗江以示自己对国家的忠贞,自认为是明智的,但他是明智还是愚蠢,这无人可知。不仅有词义的相悖,《马桥词典》中还有词义的蜕变。一个词的意义从来都不是固定的,有的本身就存在多重意思,有的会因为时代发展、民族性格、个人思想等因素在不同的时空中衍生出不同的含义。
怀特在《文化科学》中的表述“全部文化依赖于符号”。所以马桥世界里的语言折射出的是一个世界的文化,词语中表现出的文化让这个马桥世界不朽。
三、知青的乡土情结
韩少功的文学创作执着于对乡土的关注和书写,难以割舍的知青经历成为韩少功创作的宝藏,所以把知青作为叙述者合情又合理。虽然生在城市,但是乡土生活岁月可以说是他人生的宝贵时光,也正是这段宝贵的人生经历成就了他乡土书写的地位。
韩少功在创作的时候采用的是“第二故乡”的视角,这和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沙是韩少功出生的故乡,但是他真正成长的地方是汨罗。因为在知青生活地,他开启了人生的另一篇章,可以说汨罗是韩少功的“第二故乡”。也就是说韩少功的叙述身份是双重的,一个是当时生活在那里的知青,另一个是回忆那时生活的知青。在《渠》迭一词条讲述了我眼前的“他”和我记忆中的“渠”之间的区别。尽管都是同一片天空下的他,但是因为时间的不同,观照也产生了距离。在观照的时候,韩少功想给马桥的每一个东西立传,每一棵树,每一座山,每一处风景他都想放在自己的作品里,深深存放在心中。所以这本“词典体”的小说是带着回忆的温暖和叙述的温情的。难以忘记的知青岁月,不能忘怀的深厚情感。韩少功的文学作品乡土生活和知青身份这两种元素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虽然在文学创作和人生追寻之路上曾有迷茫,但是《马桥词典》是韩少功为他自己的尋根之旅找到最终的归宿。韩少功用独特的语言形式把回忆里的人事讲述,将自己的感悟与热爱也和盘托出。《马桥词典》独具匠心的叙事为后来人提供了新的书写范式,绚丽迷人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美好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 韩少功.马桥词典[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2] 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
[3]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4]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 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 怀特.文化科学[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7] 杨位俭、许斌、王光东.乡土文学观念与研究思路的思考[J].当代作家评论,2011(1).
[8] 迟子建、周景雪.文学的第三地[J].当代作家评论,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