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网络空间安全创新人才培养问题与挑战

2020-01-06杨颖何杰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机遇人才培养

杨颖 何杰

摘要:隨着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环境愈加复杂多变,网络攻击时有发生,国内外对网络空间安全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分析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索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于提升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机遇

分类号:G633.67

1.引言

随着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在社会、经济、政治、外交、文化、军事领域无网不在,网络安全环境愈加复杂多变,网络攻击时有发生,因此,国内外对于网络空间安全的关注程度也逐日提升,从国家战略规划、人才队伍培养、政策法规制定上都有所体现,因此,面对技术飞跃的新形势,分析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索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着巨大机遇和挑战,对于提升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现阶段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人才培养规模较小,培养数量跟不上时代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20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9.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67.0%,我国正由一个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但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数目远远不能满足强国需求。根据教育部2017年9月发布的《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7950号建议的回复》和《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3679号建议的回复》,目前全国高校开设的与网络安全直接相关的本科专业主要包括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信息对抗技术、保密管理、网络安全与执法五个专业。网络空间安全共有专业点168个,分布在132所高校。其中,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点10个,信息安全专业点110个,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点17个,保密管理专业点11个,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点20个。按每所高校每年培养100人次,网络安全专业毕业生不超过1.5万人/年。除此以外,社会层面有10多所培训机构,每年培养人数1到2万人。因此,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数目不超过3.5万人/年。虽然高校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数目也会逐年增加,但仍然与国家人才需求、时代发展速度存在较大差距。

2.2人才培养结构失衡,高层次人才输出严重缺乏

根据我国高校信息安全专业建设情况来看,自2001年设立以来,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等42所院校分别挂靠在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科学与技术、数学等一级学科,自主设立了信息安全相关二级学科。2003年,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国防科技大学等单位建立信息安全博士点。由于缺乏一级学科支持,导致人才结构失衡,赛迪智库2014年研究表明,信息安全人才大专占25.2%、本科学历占61.8%、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9.6%、其他约3.4%。2015年设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四川大学和空军工程大学等29所高校新增或调整设立博士学位授权点,但由于网络空间安全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涵盖了计算机、通信、数学、物理、法律、管理等领域知识,因此具备扎实网络空间安全理论知识的高层杰出人才和国家战略人才相对匮乏,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梯队尚未构成。

2.3人才培养质量不等,能力水平与产业需求脱节

20世纪至今,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经历了三个阶段演变,从以指标标准为导向的知识质量观到以用人需求为导向的能力质量观,再到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全面素质质量观。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质量更多是以用人需求和创新能力为导向,但从用人单位反馈的网络空间安全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岗位适应能力中得知,一般情况下,毕业生所熟悉的安全理论和实践能力有限,且与用人单位所要求的能力素质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课程体系设置永远赶不上知识更新速度;二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需求定位存在偏差;三是产学研联合培养没有细致深入落实,缺少有效执行和评估的监督体系。因此,现阶段高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与灵活多样的产业需求部分脱节。

3.新形势下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1网络安全形势日趋严峻,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加突出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迅速崛起,人们驶入了信息高速公路,网络空间正在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等多个领域,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开放互联、方便快捷和资源共享时,也要面对越来越多的网络攻击和威胁,从海湾战争到震网攻击,从棱镜门事件到邮件门事件,从熊猫烧香到WannaCry,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制高点。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等也将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列入国家计划、纲领文件和政策法规当中,我国于2014年2月27日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并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国家总体安全观深入人心,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地位凸显,这就要求建立一支攻防兼备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应对各种复杂网络局势,掌握具有国际战略地位的制网络空间权。

3.2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确立,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

为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加快网络空间安全高层次人才培养,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在“工学”门类下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2016年6月6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六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2018年4月教育部更新学位授予和人次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11月1日,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其中包括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这一系列举措表明网络空间安全学科自确立到发展,倍受国家重视,多学科融合、多领域深入,这就要求建立一支多层面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创新发现机制、健全评价体系,完善培养机制。

3.3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安全人才需求更加多样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量子通信等新兴技术的不断产生,人类社会引来了全新技术革命,“工业4.0”的概念进入人们视野。在未来十年的发展中,多学科交叉融合是主要趋势,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关键技术将改变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安全概念已经渗透到个人隐私、工业设施和网络战争等多个领域和层面,网络安全的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这就要求建立一支多层面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从不同高度、深度、广度、细粒度上满足对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崔光耀,冯雪竹.强力推进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建设—访沈昌祥院士[J].中国信息安全,2015(11):62-65.

[2]翁健,马昌社,古亮.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J].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2016(2):1-7.

猜你喜欢

机遇人才培养
再见,机遇号
泸指v型逆转 进场机遇可期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