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广告课程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2020-01-06方婕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广告设计新媒体时代教学改革

方婕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教育更要与时俱进。本研究以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的创新途径进行探索、提出问题。并解析符合现状的教学原则以及开设新媒体广告设计课程等策略,以达到完成广告设计课堂的教学改革需求。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改革;

分类号:G633.67

广告如何在短时间内抓住受众的眼球,传统意义上的做法与当代大径相庭。不仅是从媒体形式上有了飞跃的突破,内容上也应该在教学中更加注重与市场相呼应,关注广告的核心品牌的价值,提高广告的整体质量。

1.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特点

1.1共鸣及互动性

当代成功的广告是可以在情感上跟人达成共鸣或者共情,也就拥有了互动性。心理学家亚瑟桥拉米卡里在其著作《共情力》一书中这样阐述:是一个人能够理解别人独特的经历,并对此作出反应的能力。换作我们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将心比心”、“感同身受”等这样的词语去形容。在广告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广告中的文案,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受众群体有种很懂我之类的感受存在。这就是现代广告的一大特点,转换思维,用消费者的角度去观察设计。

1.2理解销售渠道

如何能做好广告,达到想要的宣传目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解销售渠道。

新的渠道模式不断涌现,营销渠道争夺已经白热化,每个广告都恨不得占领全渠道。我国高速发展的零售行业和阶梯式的社会环境,导致了销售渠道的梯度。线上线下的创新多集中于人群细分与渠道创新。和十年前线下品牌开始开设线上商店的动作有些相反,現如今,很多电商大咖开始从线上慢慢渗入线下,以增强品牌与受众的互动性。

2.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2.1广告专业教师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综合性高校内的广告设计专业存在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广告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科目,需要视觉设计、文案设计、心理学及营销方面的知识构成。而现存的一些高校专业结构很单一,只有设计类的教师才能担任广告课程的教师,无法真正的做到学科交叉。

2.2教学目标无法与市场完全融合

尽管大部分高校一直在寻求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但从目前的现实状况看来,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更新却因缺乏动力而难以做到与时俱进。整体缺乏实践创作,纯理论教学是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的,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教学目标无法与市场接轨。学生在创意度上存在着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但无法精准融入市场。广告设计应该是完全与市场结合,关注消费者需求,为品牌将来的业务扩展提供方向。

2.3信息同质化严重

因互联网、新媒体、自媒体的兴起,在信息传递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信息同质化,缺乏创新精神,也是对广告的一个冲击。据心理学的观察,人们认识到熟悉一个品牌,一般总是从商品的视觉形象开始的,广告设计的意义就体现于此。好的品牌最首要的传感系统来自于视觉,所以如何根据市场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视觉形象是非常有必要的。

3.改革措施

3.1产学研结合项目,与市场无缝接轨

用项目带动教学,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完成项目,用市场去检验,是最有效的提升。用实际项目促进高校与市场的接轨完成产教融合,对学生和老师都有很大的提升。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项目化”设计教学体系,真正锻炼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从根本上实现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的目标。

3.2真正完成学科交叉

因广告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设计学、心理学、文案及营销等内容,建议在开设这门课时,配备相关专业的老师,真正在课堂上实现学科交叉。对于学校的发展,对于市场的需求都发挥积极作用。

3.3赛教融合促改革

通过指导参与比赛,老师能发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实践课程延伸展开,与学科竞赛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建立多维度实践教学方式,并提出“三转化”措施:是将学科竞赛内容引进课堂,转化成课程作业与考试。带领学生参加比赛,无异于经历一场广告行业实战的洗礼,让学生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了专业实践及团队协作能力。围绕比赛,教学理念从“知识输入导向”转向“能力输出导向”,从传统式课程体系转向“团队协作式”行业体系,带领学生广泛搜索触发广告创意信息点,完成创意思维导图训练,借助课堂讨论、社会实践、市场调查、品牌策划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与创作积极性。同时,在课程安排上,压缩整合传统理论模块,新增适应市场文化创意需求的创意训练和人文素质等模块,解决知识输入与能力培养割裂的问题,实现人文艺术教育与技能教育的融合发展;将行业工作流程引入课堂,转化成全新的教学方式;引入行业评价标准,转化成实践效果评价机制。

打破年级和班级的界限,鼓励学科交叉,增强项目制自主学习教学效果,改革基于能力导向的考核模式,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以赛促学,以赛促能,解决学生自主学习内驱力不足的问题。

3.4广告内容与多媒体融合

后工业社会是以服务为基础的社会,所以衍生去很多服务性经济。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更要与时俱进,更新内容,例如基于大数据的创新,高校课程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大数据本身来源于用户,所以本身含有人性特征的,通过技术分析让其脱去数字的外衣,以设计的思维从中挖掘用户的需求,这样的广告投放会更精准,以此循环,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为服务设计的创新降低了门槛,但也为创意设计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可结合广告课程整合出内容与技术的融合。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传播方式及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的广告设计教学也必然经历这一改革,强化广告人才的培育,重视市场的实时性,用创新的角度去迎接这一机会,同时也是挑战。

参考文献:

[1]薛敏之,胡雅.数字环境下的广告实战研究:理论、案例与分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2]从传播学“5W”模式初探微电影广告[J]. 赵凯.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3]新媒体时代微电影广告的营销现状与对策[J]. 韩冰.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05)

2019年合肥学院校级质量工程 项目号:2019hfjyxm34

猜你喜欢

广告设计新媒体时代教学改革
浅析数字媒体艺术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论新媒体技术对现代广告设计的影响及思考
互联网发展对广告设计教学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