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游戏进幼儿园研究

2020-01-06陈文凯巴晓鲜陈晓雪龙琴

下一代 2020年3期
关键词:黔南州民间游戏幼儿园

陈文凯 巴晓鲜 陈晓雪 龙琴

摘 要:2018年9月-2020年12月在贵州省黔南州12个县市的幼儿园进行了民间游戏进幼儿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民族民间游戏在民族地区获得较高认同,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存在一定困难。鉴于民族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游戏内容符合幼儿好动、好学、好模仿的心理特点,能促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生活、交往、竞争、合作、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民族地区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策略于建议。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园;黔南州

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教育部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都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民族民间儿童游戏(简称民间游戏)是民族传统文化范畴中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一部分,它的内容符合幼儿好动,好学,好模仿的心理特点,能促使孩子在游戏中学会生活、交往、竞争、合作、创新;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情感情绪,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学会理解和照顾他人等社会性发展的良好品质。

作者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简称黔南州)对民间游戏进幼儿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一、研究区域概况

黔南州是贵州省辖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东与黔东南州相连,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西与安顺市、黔西南州接壤,北靠省会贵阳市。全州总面积2619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12月辖2个县级市、9个县、1个自治县;常住人口328.09万人,户籍人口419.89万人,户籍户数1295425户。黔南州内居住有汉、布依、苗、水、毛南、瑶等4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59.05%。2018年,黔南州教育支出83.74亿元,同比增长8.1%。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20.1%。黔南州教职工数56466人,专任教师数46680人。其中:幼儿园教职工14386人,专任教师8566人,幼儿入园率93%。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实地访谈法、问卷法等。实地访谈12个县市的95所幼儿园,其中城镇62所,乡村33所,公办园31所,民办园64所。幼教工作者101人,其中幼儿教师58人,幼儿园长36人,保育员7人。通过发放问卷收回分析与处理。

三、结果

(一)对民间游戏的认同。在访谈中,所有的受访者都认为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非常必要,问卷调查中民间游戏同样得到较高认同。在问卷调查中认为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有必要和非常必要占89.1%;认为幼儿园有必要将民族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占92.8%;所在幼儿园开展民族民间游戏有占76.2%,没有占31.7%。

(二)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开展现状。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开展现状不容乐观,从以下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开展并不理想。虽然在组织民间游戏活动中户外活动有占77.2%,在特定的民族节日期间占66.3%,但在区角活动占29.7%。是否将民族民间游戏纳入教学计划或幼儿园课程方案中有占58.4%,没有占46.5%。一日活动环节中开展民间游戏中户外活动占58.4%,教学活动占30.7%,区域活动占28.7%,过渡时间段占24.6%,入园、离园占9.9%,沒有开展过占8.9%。所在的幼儿园是否有专门的民族民间游戏的环境创设中有占33.7%,没有占65.3%。所在的班级开展民族民间游戏频率中每月至少一次占43.7%,每周至少一次占25.7%,半年一次占13.9%,没有开展过占12.9%,每天都有占4%。

3.3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的来源与教研。调查中幼儿园开展传统的民间游戏获得途径网络搜集占65.3%,家长、民间艺人搜集占45.5%,教师之间研讨、学习他人占39.6%,书刊教材占28.8%,其他占25.7%。是否参加过民族民间游戏的研讨活动中从来没有占65.3%,有时参加占31.6%,经常参加占0.9%。参加过何种类型的民族民间游戏的研讨活动中没有占65.3%,园内讨论占32.7%,县级研讨占3%,市州级研讨占4.9%,省级及以上研讨占3%。在开展民族民间游戏时是否进行改编中偶尔占60.6%,经常占15.8%,没有开展过占19.2%,总是占3.8%。民间游戏来源途径单一,民间游戏的教研活动开展较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较少且级别较低,高级别的民间游戏研讨会很少。

(三)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开展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在开展民间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反应中一般有占41.6%,不积极有占22.8%,较积极占20.8%,非常积极占7.7%。在开展民间游戏时遇到问题和困难中没有足够时间占20.2%,场地材料限制占56.7%,传统民间游戏资源欠缺占67.3%,幼儿不感兴趣占4%,教师不熟悉占43.3%,家长不理解、不支持占6.7%,传统民间游戏难以适应现代幼儿生活占6.7%。民进游戏在当地幼儿开展受到影响因素较多,使得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活动中传承与发展遇到困难,对弘扬民族文化不利。

(四)幼儿园开展的主要民间游戏。通过实地访谈、问卷、文献查阅等当地幼儿园开展的民间游戏主要有:滚铁环、丢沙包、跳八格、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地方童谣、剪窗花、跳绳、划龙舟、斗鸡、捉迷藏、民族服装秀、中国象棋、五子棋等。

四、问题与困难

(一)民间游戏受到现代游戏的冲击。传统民间儿童游戏一代有一代传承与发展,折射民族的精神风貌与生活源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游戏中的电脑游戏、现代玩具、卡通等逐渐取代传统民间游戏。如何使民间儿童游戏得以弘扬和传承是当务之急。

(二)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开展不足。民间游戏除了在民族节日开展较多外,在平时教育活动中开展较少,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中不多。民间游戏在开展过程受到诸多因数影响,特别是年轻教师对民间游戏的了解不够,认识不深。民间游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想用和不敢用。城镇化的加速使民间游戏开展空间缩小,逐渐被现代玩具、电子游戏等取代,同时民间游戏材料在城镇获取有一定的困难。

(三)民间游戏的创新与重视不够。从民间游戏来源途径调查的结果发现网络搜集占65.3%,家长、民间艺人搜集占45.5%,教师间、家园间、师幼间等交流获取的民间游戏资源也很少。当地教育主官部门、协会、幼教集团等组织的民间游戏研讨较少,教师参与民间游戏研讨机会在省级、地州级、县级的机会少,使得民间游戏的创新与发展受到阻碍,导致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五、对策与建议

(一)增强民间游戏的认同感。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融入民间游戏,拿入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编写乡土幼儿游戏教材用于教育活动。幼儿通过民间游戏活动获得轻松、自由、愉快的感觉,使儿童在认识祖先创造的文化历史时,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让幼儿在感受祖先留下的经典文化遗产的同时,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和归属感。

(二)搜集、整理民间游戏,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对本地民间游戏素材搜集后进行整理,筛选出安全可行的民间游戏。筛选出的民间游戏应具有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积极健康、寓教于乐和适合幼儿年龄等特点。各幼教集团或区域性幼儿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观摩、培训等途径,使每位幼儿教师对民间游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理解民间游戏的价值所在。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合理安排民间游戏,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正真将民间游戏付诸实践。注重民间游戏开展的科学化、经常化,为弘扬民族经典文化传承作出贡献。

(三)民间游戏渗透一日活动,重视环境创设。将本地民间游戏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把当地民族童谣游戏编进幼儿韵律操,在升旗仪式、晨操时间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在“跳皮筋”的欢快节奏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利用晨操活动、户外活动时间玩地方民族游戏。如幼儿在“滚铁环”、“划龙舟”游戏中养成拼搏精神;在“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跳绳”等游戏中发展动作灵敏性;在“滚铁环”中培养耐力,在“捉迷藏”培養幼儿的智慧;在“剪窗花”、“民族服装秀”培养幼儿的艺术细胞;在“中国象棋”、“五子棋”中培养幼儿发展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焦给党 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传承与发展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年第03期.

[2]丁亚红 李国勇 民族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现状调查研究---以河北省位例 《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年第6期.

[3]程艳 岭南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中国校外教育》2018年23期.

[4]梁艳 蒙古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个案研究《西南大学》 2007年.

[5]毕欣欣,范明丽蒙古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6期.

[6]滕鸿珊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民间游戏的实施及指导策略的研究 《丝路视野》2018年 第11期 .

[7]左瑞勇 张婧 论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利用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07年11期.

[8]李颖;儿童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机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9]巩玉娜;传统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作者简介:

陈文凯,男,教授,学前教育系主任,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贵州省教育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8B36.

猜你喜欢

黔南州民间游戏幼儿园
春日花田映红颜
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研究
黔南州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赴黔南州农业产业发展协会交流工作
爱“上”幼儿园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
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和运用
黔南州各县认真贯彻落实州离退休干部工作会议精神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