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福利机构寄养儿童特殊教育课程设置的实践研究

2020-01-06陈瑛

下一代 2020年3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课程设置

陈瑛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特殊教育的开展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发展。福利机构儿童的特殊教育开始受到政府和社会更多的关注,本文对儿童福利机构家庭寄养儿童在特殊教育课程方面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以期待能更好的提高孩子的各方面能力。

关键词:儿童福利;家庭寄养;特殊教育;课程设置;社区融合

一、开展福利院家庭寄养儿童特殊教育的意义

儿童福利机构家庭寄养儿童都是社会中弱势群体,因为一出生就身患残疾而被亲生父母抛弃,在认知、记忆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都比正常的孩子要差,所以这些孩子内心比较敏感、脆弱,也非常容易出现过激反应。容易给周围的人造成困扰。而对于寄养在家庭中的孩子们实施特殊的教育,能够通过相应的教材、教法以及课程和相应的教学组织进行特别的设计,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孩子的认知、意志、情感和社会融合都将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儿童福利机构家庭寄养特殊教育课程设置

儿童福利机构家庭寄养特殊教育,一般都是以学前和学龄儿童的教育作为重点,与正常教育存在有许多的差异性,大多孩子们都身患残疾、同时伴随智力等多方面的问题,他们从小被父母抛弃,缺乏家庭的教育,加之他们长期的群体生活,与社会的接触机会比较少,心理和生理方面存在很大问題,所以在对儿童福利机构家庭寄养孩子的教育当中,更多的需要关注他们心理、社会认知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从而弥补各方面的不足,提高他们的能力。

(一)小班教学

一般在教育前,首先要做好教育基础的评估和分类,可以通过相关的评估表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和教师来进行。幼儿的能力评估,根据结果在对每个孩子进行个案教育计划的制定。因为每个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水平不同,所以在分班时就需要根据各自的能力水平进行小班教学。教师对于学生的优点多加鼓励和表扬,注重引导互相学习,从而让他们能够主动与人交流,与社会进行接触。

(二)个案教学

因为福利机构家庭寄养孩子的教育跟正常孩子的教育不同。在更多的情况下,需要注意的是个案的教育要针对于每个学生的特点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这是对整体的教学上一个补充,做到因人而异,以此弥补在日常课堂中存在的缺失。个案教学是在对孩子进行了充分评估和了解的基础上再经过分析后特别定制的,具有针对性,特别对于行为障碍、智力较差的孩子,开展一对一的个案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通常在进行个案教学时,需要有安静的、简单的环境,以减少环境对孩子学习及注意力的影响,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日常教学中注重运用游戏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对于游戏中的教学往往能够有更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让孩子们参与进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启发孩子们的思维。在福利机构家庭寄养的孩子中,大多在理解、思维、运动等能力方面都较弱,倘若只是通过简单的语言讲解,孩子是很难掌握所授知识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实施“康教结合、生活教育、寓教于乐、潜能开发”模式,使康复功能训练与特殊教育相结合,把一些浅显易懂的常识融入到游戏当中去理解,并通过孩子们的亲自参与,让孩子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对相应的知识加深印象。

(四)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不管是哪一类的教学,都有许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教学当中,应该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的筛选。然后将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可以针对认知、理解及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服务对象,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一起互相交流、互动学习,减少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赖,使他们在认知、语言和社会技能等各个训练活动中,尽可能多地得到提升和锻炼。如蒙特梭利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在教学当中可以采用这些相关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实际的运用。只要是适合孩子的需要,都应该加以尝试,并在工作中学会总结,慢慢形成一套适合当前情况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日常工作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开设相应的社会实践

因为孩子们自身身体的原因,与外界的接触机会比较少,所以在日常当中要开设一定的社会实践课,充分充分发挥寄养家长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寄养家长的专业指导及培训,让寄养家长了解康复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利用专业的康复训练和教育活动来增强残障儿童的功能及社会适应能力。鼓励家长经常带着孩子外出,比如超市、银行、医院、邮局等,并且在季节更替的时候带孩子感受大自然的变化等,让孩子不仅能够更好的掌握。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并能够更多地融入社会。

(六)加强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学习

福利机构家庭寄养孩子大多是身患残疾,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比较差,但生活自理却是他们应该要掌握的最基本生存功能。在日常生活及教学过程中,应该更要引起重视。不仅要把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做为课堂的主要内容教授,还需要寄养家长在实际生活当中经常性地带动孩子主动锻炼,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七)加强技能的培训

为了能够让孩子们融入社会,就必须要培养他们一技之长。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加强手工和技能方面的培训,让孩子们能自食其力、养活自己,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八)尊重孩子,充分重视心理干预对教学和学生的影响

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的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每一位孩子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对于孩子们存在的缺陷不歧视、不放弃。孩子们智力或身心上的问题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同时也会对教育产生一种阻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从而矫正孩子的各种不良的心理偏差的情况,健全孩子们的身心发展,从而减少对孩子的影响,提高教育效果。

结束语

儿童福利机构家庭寄养儿童以及社区特殊群体儿童的特殊教育课程设置从整体上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完善,希望更多的教育机构能够重视对这部分孩子们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且对于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各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的创设来提高教学的效率,让这些特殊孩子们的未来也有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勤.儿童福利机构学前特殊教育模式回顾与展望[D].华中师范大学,2011.

项目基金:宁夏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编号:JXKT-TS-05-006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课程设置
浅议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如何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