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运是个什么东西
2020-01-06高源
高源
被人夸奖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我是一个很容易感到尴尬和害羞的人,隔着屏幕还好,假如是当面被夸赞,我总会一阵恐慌,无地自容,要么低头不语,要么极力掩饰:
“没有啦,只是运气比较好而已。”
“这次考的内容碰巧很简单。”
“我写得很差啊,还要继续努力。”
这是些连我自己都不大相信的套话,是中国人特有的谦虚的方式。如此贬低自己的价值,否认自己的努力,倒也不是虚伪,只是习惯性退缩,生怕显得太招摇,太骄傲。可是,还真的有人看不到“努力”,只看到“幸运”。
记不清有多少次,陌生的读者给我发类似这样的私信:
“我觉得你挺幸运的,十几岁就在刊物上发表作品,高考也考进了名牌大学,一路顺风顺水。”
“你是怎么认识那些编辑,怎么跟他们搞好关系的?”
“真羡慕姐姐,你好像很少为成绩苦恼,而且现在可以每天做喜欢的事。”
我哭笑不得。在他们眼中,好像这一切都是老天送到我嘴边喂我吃下去的,我只要享受幸运就够了。
十几岁的我不认识任何编辑或作家,家人也没什么文学修养,更无资源引荐,自己的作品能被编辑从浩如烟海的稿件中拣出来,靠的完全是质量,而且在发表第一首诗之前我有多少投稿石沉大海,没人数得清;我生在考生多、高校少的高考大省河南,“很少为成绩苦恼”的背后,是拼命学习的苦与累;“顺风顺水”的前提,是自己造风,自己划水;“现在可以每天做喜欢的事”的背景,是至少十年的创作积累,是毕业时顶着各方压力的咬牙坚持,是直到现在还要承担的收入不稳定的风险。
我想说的不是自己幸运与否,而是,我并没有先天优势,并非他们想象中的那么轻松。即便有所谓“才华”之类的东西,若无努力的土壤,“才华”也不过是蒲公英的种子,飘着飘着就找不到了。
很诧异地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崇拜幸运。
网上,满眼都是“锦鲤”和“转发抽奖”的微博。我特别纳闷,真有人觉得自己会是百万人中的幸运儿吗?“转发这条微博,一周之内就会有好事发生”这样的蠢话真的有人信?如果事实并非如此,那么那惊人的转发量和点赞数又该作何解释?
我不转发,因为我不相信自己能中奖,也不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幸运。记得小学三年级时,我和表弟热衷于在学校门口买一种幸运贴纸,中奖率不高,即便中了也不过是三五块钱。几乎从未批评过我们的外公得知此事后,竟板起脸严肃地说:“我从不让你们的妈妈和舅舅买彩票、玩抽奖,我总教育他们别想着不劳而获。想要什么,应该靠自己的劳动得到。”从那之后我再没试过这类碰运气的事。
而如今,外公所坚持的那种质朴风气,那种“靠自己努力发家致富”的信念,似乎已成了被摒弃、被鄙夷的对象。特别是疲于奔命的年轻人,缺钱时不再天真地想:“只要我努力工作,总有一天会好起来。”而是绝望且不失调侃地说:“真想一夜暴富啊!现在买彩票还来得及吗?买之前先转一条锦鲤!”电脑壁纸、手机壳、帆布包,甚至衣服上,都坦荡张扬地印着“一夜暴富”四个字。以前的人也会做天上掉馅饼的美梦,但没有现在这么普遍,这么理直气壮,也不这么大动干戈。
靠努力不如靠锦鲤,怎么会丧到这种程度?倒也不完全因为他们好吃懒做。我身边的朋友,毕业后很少有过得满意的,特别是进公司工作的,多半被压榨得萎靡不振、气若游丝。加班和熬夜是常态,薪资不多,即便多,也没时间花,或者全都花在医院了。还有个在保险公司工作的朋友,居然给自己买了一份猝死险……
“好日子是奋斗来的”,这话不错,但反过来讲,“奋斗就能过上好日子”,这就不一定了。年輕人热衷于转发锦鲤,口口声声崇拜幸运,多半是在脆弱、无助、无望的状态下做出的挣扎和发泄。这样一想我就明白了,很多人并不真的相信好运,也不是无所事事游手好闲,而是在疲惫不堪的时候,以这样的姿态进行戏谑和自嘲。
对这些付出了努力暂时还没得到回报的人来说,要么是付出的还不够,要么是目标设定出了问题,要么是缺一点机遇,缺一点好运。
可是,好运又是个什么东西?如果我不努力,即便最好的出版社、最好的编辑来找我出书,我又能拿出什么来款待这从天而降的好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