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与欧洲央行体系的回顾与展望
2020-01-06刘彼得
刘彼得
摘 要:欧元区(Euro Zone)与欧洲央行(ECB)体系是现今全球最大的统一货币体系,建立至今已有约20年的历史。欧元区以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为理论基础,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逐渐形成。欧洲央行体系具有最优货币区的优势,但同时也有着分割的财政政策与统一的货币政策难以协调发挥作用的缺陷。未来,欧元区应从制度上进行深入改革,以更好地整合财政和货币政策,避免矛盾积累引致更深层次的危机。
关键词:欧元区;欧洲央行体系;货币政策;缺陷;展望
一、欧元区与欧洲央行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使用欧元作为欧元区统一货币这一实践的理论基础是最优货币区理论,Mundell[1](1961)在比较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时提出了这一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认为,经济情况趋同的一组国家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基础上可以组成一个货币区,货币区内部各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而货币区内部国家与货币区外部国家之间实行浮动汇率制度[2]。
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经济开放程度越高、产品多元化程度越高、通货膨胀相似性程度越接近、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越高、财政政策越统一的地区越适合构建最优货币区。欧洲大陆具备部分的上述条件,从而成为一个潜在的最优货币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就开始探索欧洲经济一体化之路。随着欧共体内部贸易的迅速发展,成员国之间经济的依赖程度大大加强。1996年,欧元区内部贸易占欧元区全部进出口总额的51%。除此之外,成员国之间的政策协调机制也逐渐完善。这些都是欧洲构建货币区、使用统一货币的有利条件。
(二)欧元区与欧洲央行体系的发展历程
欧元区与欧洲央行体系的发展建立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欧洲货币一体化最早可以追溯至1950年欧洲支付同盟的成立。1969年,在荷兰海牙举行的欧盟前身欧共体首脑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理念。1988年,在汉诺威举行的欧共体首脑会议上正式提出统一货币的计划。1992年原欧共体12国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一般简称为《马约》),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按照《马约》,欧盟成员国将逐步实现经济一体化并引入欧元作为单一货币(仍坚持使用本国货币的成员国除外)。1999年1月1日,欧洲央行体系正式启动,负责欧元地区各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及执行。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发行。2002年7月1日,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法定货币,欧元区内各国原有法币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三)欧洲央行体系的制度框架
从制度框架来看,欧洲央行主要采用德意志联邦银行的运行模式,其目标、独立性等各方面的设计均是按照德意志联邦银行为蓝本进行设计的。这种模式有利于货币政策的稳定执行,且容易被各国所接受。同时,欧洲央行体系也汲取了其他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的制度经验,采用以美联储为代表的中央——地方中央银行体制的运行经验,来实现各成员国间配合的协调统一。欧元区成立后,欧元区各国仍保留各自的中央银行,并由各国中央银行推举代表通过欧洲央行在欧元区行使货币当局职能,从而形成由欧洲央行和各国央行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央银行体系。其中,欧洲央行是决策机构,通过其三大部门是管理理事会、执行董事会和全体理事会制定货币政策,各国央行则负责政策的执行工作。
欧洲央行沿袭了德意志联邦银行的传统,具有相当高程度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组织机构、人事任免、资金的预算与使用、货币政策、规章制定等方面。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对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十分重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提高,可以增强政府货币政策的可信度,有利于实现稳定物价的目标,这也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检验[3]。
二、欧洲央行体系的货币政策
(一)欧洲央行体系的货币政策目标
根据立法机构赋予中央银行的不同使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可能包括物价稳定、就业充分、经济增长、汇率稳定中的一个或几个。然而,这些目标有时会相互冲突,很难同时实现。例如菲利普斯发现在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向关系,由此提出了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此外,还存在着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相互冲突。全球范围来看,一类央行以维持物价稳定为单一使命,另一类央行除维持物价稳定外,还承担上述其他使命。欧洲央行在大体上继承了德意志联邦银行的传统,即以维护物价稳定为单一使命,在不影响这一目标的前提下,兼顾其他的经济指标。
货币主义理论和理性预期理论为选择稳定物价作为政策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货币主义否认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消长关系。整个经济体系中只存在一个与实际经济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它由经济体结构性因素决定。这样,货币政策至多只能暂时影响就业水平。如果按照理性预期的有关理论,货币政策手段甚至在短期内也不可能影响就业水平。降低失业率的可行方法只能是诸如降低税收等结构性调整措施。与此相适应,央行的政策目标应该集中于其所能控制的目标上,那就是维持物价稳定。
(二)欧洲央行体系的货币政策工具
为了实现制定的货币政策目标,欧洲央行主要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贷款便利和最低存款准备金要求三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控[4]。公开市场操作主要包括主要再融资、长期再融资操作、微调操作及结构性操作。欧洲央行通过这四种方式选择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或吸收市场上的流动性,以达到其引導市场利率、管理市场流动性的目的。在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时,欧洲央行可以选择反向交易、完全交易、外汇互换、定期存款和欧洲央行债务凭证等操作工具。存贷款便利的主要用途是控制市场利率范围。中央银行分别设有贷款便利和存款便利,前者允许信贷机构通过抵押的方式向中央银行贷款,后者允许信贷机构将剩余资金以隔夜存款的形式存放在中央银行处。一般而言,贷款便利利率高于相应的市场利率,而存款便利的利率低于相应的市场利率,从而二者能够共同确定市场利率的上下限。与大多数央行一样,欧洲央行要求欧元区信贷机构在欧洲央行处存放法定准备金,以控制货币乘数进而控制货币创造活动。
(三)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框架
欧洲央行依据经济和货币两方面的分析制定和调整货币政策。在政策实施后,中央银行同样通过这两方面评估货币政策的影响和结果,并决定是否需要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故这两大分析框架事实上共同支撑了整个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体系。经济分析主要分析当前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运行情况,中央银行通过产出、需求、劳动力市场、国际收支等经济变量评估实体经济发展状况,进而预测短期通货膨胀率和物价水平并判断有无必要进行货币政策的调整。货币分析则主要从货币和物价的关系出发,根据经济增长前景、通胀率目标和货币流通速度制定货币总量的长期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三、欧洲央行体系的优势与缺陷
(一)欧洲央行体系的优势
由于欧元区建立的基础是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欧元区成员国自然会享受到最优货币区带来的种种优势。最优货币区成员国所享有的优势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统一货币,欧元区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不再承担汇率风险,使得各国之间的商贸得以获得促进,同时有利于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从而使得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获得提升。其次,统一货币有利于欧元区形成单一市场,增大规模效益。再者,欧元以整个欧元区的经济实力为背书,更难以被诸如索罗斯之类的外汇投机者选为狙击目标。此外,统一的货币、统一的经贸政策将加强欧洲的整体地位,提高它与其他国家集团进行经贸谈判的地位;而在区域内的贸易活动因实行单一货币能够节约成本。
(二)欧洲央行体系的缺陷
欧洲央行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大胆创举,虽然在理论上它具有上述的优势,而且在实践中也确实为欧元区带来了一定的收益。但是不可否认,其运行也面临着诸多比较严峻的问题和风险。欧洲央行体系中的主要缺陷在于分割的财政政策与统一的货币政策难以协调发挥作用。
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当中,各国只让渡出货币主权,而保留了财政主权。从这个角度来看,欧洲央行体系本身就是利益妥协的产物。采用博弈论的分析框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代表集权的货币政策的欧洲央行和代表分权的财政政策的各国政府之间必然存在利益冲突,而这种利益上的冲突将导致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和各成员国财政政策的矛盾。这种矛盾無疑显露了欧洲央行体系当中的重大缺陷,并对欧元区的长远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宏观经济目标的成功实现需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协调配合。在失去货币主权的情况下,为促进经济增长各国普遍存在财政预算超支的动机。在以欧元为货币,以稳定物价为单一使命的欧洲央行为货币当局的背景下,各国财政政策制定者无须担心本国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对本币汇率造成不利影响。另外,货币一体化使得各国可以统一以欧元融资,融资成本相对以原有的本币有所下降,更加鼓励各国政府扩大债务,而各国将欧洲央行视为最后贷款人的观念则会导致出现经典的道德风险问题,激励各国的财政赤字政策和加杠杆倾向。这一倾向则反过来又会危及欧洲央行的单一目标使命。
为了减轻道德风险问题,欧盟不得不加强对各国财政的纪律约束,然而这结果上常常使欧盟陷入政治矛盾中。强制的财政纪律约束实际上已经干涉了国家的财政主权,客观上为近年来欧洲民粹主义和离心主义的发酵提供了条件。
另外,财政纪律约束进一步减少了各国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工具选择。在已经让渡了利率和汇率控制权的基础上,更强的财政纪律约束意味着各国政府的财政政策空间也受到限制。在受到外部冲击的情况下,严格恪守财政纪律,意味着要容忍本国经济大幅波动,这是许多政府,尤其是民选政府难以接受的局面。如果执政党选择顾全欧盟大局,放任经济下滑,则很可能被民粹主义反对党取代,后者会直接执行反欧盟政策。而如果执政党迎合本国民意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冲外部冲击,则这一行为本身就会损害欧盟体制。在这种情境下,形势总会倾向于陷入囚徒困境,导致次优结果出现。当然,如果欧洲主义能够深入人心,各国民众自发拥护欧盟大局,这种结局或许可以免于出现,然而从近年来的欧洲政治形势来看,似乎前景并不乐观。
再者,从税收政策的角度出发,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上的矛盾也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各国税制不同会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作用,从而部分地抵消前文提到的统一货币提升资源整体配置效率的效果。从公共物品供应的角度出发,欧元区增强了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但劳动力要素的提供者同样是理性的经济个体。作为理性经济个体的劳动者会倾向于向税收更低,而公共物品提供更优的国家流动。从而各国面临着公共产品的供给与税制的竞争压力。为了在劳动力供给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各国需要实行更低的所得税率并提供更完善的公共物品,这无疑又对财政预算构成了压力。
四、欧元未来展望
欧洲央行体系业已诞生约20年,欧元这个年轻的货币在短短20年间获得如此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不得不说是极大的成功。但与此同时,对于欧元区现行制度的疑虑也是广泛存在的。若不对现行体制进行改革,对于欧元区内各国财政政策的整合以及修正欧元区内部的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忽视可能引致未来更深层次的危机。这使得对于欧元区进行体制改革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欧元区应从制度上进行深入的改革,以更好地整合经济和政治资源。这种改革应当能够降低成员国财政上搭便车的情况并提高欧元区应对未来突发风险的能力。改革应以更好地实现财政联邦化治理以及紧急情况金融救助机制为目标。近年来获得较广泛讨论的提案包括从全欧元区的角度统一管理各国预算、在稳定增长条款框架下执行更为严格的对于债务和赤字水平的限制以及建立永久基金以帮助发生财政问题的成员国等等。
目前,改革的方案都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财政政策的控制权大多还保留在各成员国水平上,成员国的金融救助仅仅是三年一协商。由于财政政策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改革的风险来源于各国政府很可能不愿意大规模地放弃自身控制而追求所谓的协同发展。各国也难以消除对于救助的可持续性、以及欧盟是否在今后危机加剧或者新危机产生时依旧会愿意提供支援的疑虑。必须建立一个固定的危机处理框架,才能够保证欧元区真正能在决策上有效地应对成员国的危机。2020年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让欧洲各国再次意识到了财政整合的重要性,为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而设立的欧洲复兴基金(EU Recovery Fund)正是朝着这一方向迈出的坚实一步。未来,市场信心、改革计划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以及欧元区成员国政府在多大程度上愿意放弃自身的一定经济控制以谋求整个欧元区的稳定将是决定欧元区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Mundell R.A.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4):657-665.
[2] 吴碧英.蒙德尔的最优化货币区域理论与欧元的实践[J].国际金融,2000,(3):41-43.
[3] Grilli V.,Masciandaro D.,Tabellini G.,et al.Political and Monetary Institutions and Public Financial Policies in the Industrial Countries[J].Economic Policy,1991,(13):341.
[4] 王宏来.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