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炊烟里的味道

2020-01-06耿国彪

绿色中国·B 2020年10期
关键词:白面玉米面天台

耿国彪

炊烟里藏着怎样的味道?这是我最近读陈舟宝先生《巧得天味》一书后的感慨。这是陈舟宝先生记录家乡天台民间美食的一本书,内容涵盖了天台一地的乡间风味,有面食、米粉、糯米、粥类、土烧酒、竹笋等当地食材巧制而成的各种吃食。

对于吃,不同地域有着属于自己的制作方式和口味,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巧得天味》一书图文并茂,介绍详尽,可以说是一册天台乡村饮食活地图,让人很想拿着此书走进天台去寻访这些植根于一方山水中的味道。

这些饮食属于山野,和稻田、竹林、小溪、屋舍、鸡鸭相关,让人闭上眼睛就能闻到饭香,脑海里就会飘起一条带状的炊烟包裹着暮色中的村庄。此时的耳边,仿佛有人呼喊你的乳名,堂屋里的一张方桌旁爷爷奶奶已经坐定,系着围裙的妈妈正将最后一盘菜端上餐桌。

炊烟里到底藏着什么味道?我想是家乡的味道,是每一个身处异乡闻到它就周身溫暖的味道。

家乡,家乡,是家和乡的组合。家是生命是血缘,属于身体本身,而乡是土壤,是环境,则是生命的根。所谓乡愁是对家乡的怀念,而家此时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家人,就像一棵大树上的枝丫虽触摸不同的天空但彼此来自同一个主干,属于亲情;另一层是风物,是伴随自己一天天长大的环境,一条河、一座山或是一片田野、一道土墙,都是成长的见证,进入了人生最初的记忆。

怀念家乡往往最先想起母亲和母亲亲手做的吃食。乡村中的母亲们,灶台上的手艺差不多都来自母亲的母亲,一代代的传承,使她们将土地的馈赠变成了生活中的美食。对于孩子,每个母亲都是巧手,虽然她们烹饪的能力各不相同,但对孩子的爱却出奇的一致。有了母亲的爱,再加上取自当地的新鲜食材,也随之铸就了孩子味蕾的根基,正所谓南有南的特点,北有北的风味。

饮食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着亲情,一头挑着乡情。忙碌了一天的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太阳已经落山,炊烟从各家的屋顶飘出,仿佛挥动的手臂,等待一个饥肠辘辘的归家者。而遥望炊烟的人已经从这手臂的挥动中感知到家的温暖和美食的召唤。那些隐藏在村庄各处的孩子们,呼吸着炊烟的味道,竞猜着热气腾腾的饭香,小鸟归巢般涌向不远处永远敞开的大门。

而这个村庄、这片土地,还有母亲手中的美食,最终都沉淀为游子心灵的印迹。读着《巧得天味》中一种种冒着热气的饮食,心就不自觉地飞到了远方的家。

我的家乡距离浙江天台有千里之遥,是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庄。北方少雨,没有天台的葱绿和修竹,但小麦、玉米、高粱、花生、红薯、土豆、黄豆、红小豆等物产也自有特色。北方喜面食,贴饼子、蒸窝头、饺子、包子、粉条、面条、烙饼等是餐桌上的主角,但不管是白面还是玉米面,家中的主妇们都会花尽心思把灶台上的技艺发挥到极致。

小时候家里穷,玉米面勉强能吃饱,妈妈总是挖空心思将仅有的一点白面和玉米面巧妙搭配,希望给孩子们做出更可口的食物。玉米面比较粗,粘性较差,无法像白面一样烙饼,妈妈创造性地先将一个小小的白面团压成饼,然后包裹住粗糙的玉米面团再压成饼放进锅里烙,口感虽不及白面饼,但已经让人闻之而心动。妈妈将之叫做“金裹银”,现在想来应该是“银裹金”,因为玉米面是黄色而白面是白色。记忆最深的是妈妈做的面菜,那是一种黄米面过出的面筋糊糊,摊煎饼一样做成薄饼,然后再卷成卷,切成段,伴上葱花、蒜汁等作料炒制而成,对我来说那是一种人间美味。至今,每每想起面菜,嘴中不自觉地就充满口水。

在《巧得天味》书中,天台乡间美食可谓一网打尽,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陈舟宝先生对家乡浓浓的情感。读着一行行飘着天台饭香的文字,仿佛看到一位穿行于乡间的老人,将镜头对准灶台前忙碌的乡邻大厨,其举手投足之间的认真和精心赶制美食的人别无二致。而《巧得天味》就是这样一本匠心精神组成的书。

感谢已至古稀之年的陈舟宝先生,为我们奉献了一本看得见炊烟,望得见青山绿水的乡间美食之书;感谢《巧得天味》一书,让我们在炊烟中闻到了柴的清香、泉的清冽,在美食中体味了匠心,回归了自然。

猜你喜欢

白面玉米面天台
天台植物
休闲小食玉米脆片
胡须
天台植物
天台
玉米面糊饼
玉米糊糊
不同添加剂对玉米面饺子皮老化控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