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水为苗乡儿女托起稳稳的幸福

2020-01-06水文

绿色中国·B 2020年10期
关键词:彭水集体经济贫困户

水文

彭水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地处武陵山腹心地带,居乌江下游,是“七山两水一分田”的农业大县,是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和全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同时也是全市贫困人口最多的4个县之一。与贫困并存的,是当地“民族、生態、文化”三大特色优势。

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彭水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特色宜居城、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产业发展区、生态文明示范县,高水平打造“世界苗乡·养心彭水”,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用“绣花”功夫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全县115个贫困村全部销号,28859户贫困户117654名贫困人口脱贫,今年2月正式退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党建扶贫 当好村民增收助推器

今年10月,大垭乡木蜡村贫困户王天忠正在自己的中蜂养殖场忙碌,他要将50个蜂箱依次打开,对蜂王、蜂脾进行仔细检查,并查看中蜂是否需要补料。

“多亏上次参加院坝会,听了黄书记的分析,养起了中峰,今年单靠卖蜂蜜收入都已经上万元了。”王天忠介绍,去年7月,村里第一书记黄上组织召开院坝会,决定利用村里自然生态的优势,发展中蜂养殖产业。

据了解,今年木蜡村注入6万元资金,发展750群中蜂养殖产业,该产业一共涉及到农户30余户150余人,其中贫困户26户,户均增收在1000元左右。截至今年10月末,木蜡村集体收入实现8万余元。

木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仅仅是近年来彭水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有效解决村(社区)无资源、无资金、无产业等共性问题、难点问题,彭水各级党组织把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助推器”,致力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形成县指导、乡推动、村落实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三级联推”工作格局,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该县大力培育村集体经济发展人才,选优配强村支两委班子,将农村致富带头人和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员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等培训计划,着力锻造带领群众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中坚力量。

目前,全县选派第一书记148名、驻村工作队队员301名,落实结对帮扶干部7741名,在296个村(社区)全覆盖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党组织书记担任负责人牵头实施项目310个,村集体经营收入最高的达100多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有31个,有效解决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空壳”问题。

产业扶贫 拉动群众致富新引擎

“山歌不唱哟,就不开怀哟,娇阿依……”国庆期间,蚩尤九黎城内,鼓乐阵阵,幡旗飘扬,身着苗族盛装的阿哥阿妹们同唱娇阿依,表演竹竿舞、踩花山,为各地游客献上一场极具苗族风情的视听盛宴。

据了解,8天长假里,彭水累计接待游客147.8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7.0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647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7.6%。

近年来,彭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构建特色高效的生态产业体系,努力把“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健康的食品”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在旅游全产业链条上,着力“品牌建设,活动助推、全域建设、彭水特色”,持续举办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暨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和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世界苗乡·养心彭水”已成为彭水的名片。

“今年长假期间,来我们天台村的游客越来越多,我的农家乐还出现了排队情况。”绍庆街道天台村“郭家院子”的老板郭正志介绍,今年3月开张以来,他的农家乐接待超过3000人,共收入5万余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产业。如郭正志一样利用当地资源的优势和特色,开起农家乐的村民还有很多。近年来,彭水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优势和特色,着力创新产业扶贫发展模式,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优势,通过整合资源,有序引导、政策扶持,形成了以休闲农业观光、采摘体验、民俗风情体验等为主的乡村旅游点。目前,全县乡村旅游点近30个,农家乐、乡村酒店近600家,其中星级农家乐120余家,总床位数达7000余张。

此外,彭水县还着力夯实生态农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红薯、烤烟、畜禽养殖及中药材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健全完善利盖联结机制,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培育行动。目前,每个贫困村均有1—2个稳定增收产业。

医疗扶贫 撑起百姓健康保护伞

“现在医保政策这么好,看病负担轻多了。平常有什么不舒服的,都会来咨询一下蔡攀学医生。”10月8日,来到新田镇泉沟村卫生室咨询的村民陈万群说。

陈万群在2008年就患上慢性肺心病,长期需要治疗,也因此成了村里的建卡贫困户。自从上次在县医院住院8天,花了近7000元,通过医保报销过后,只花了800多元,他对看病这件事情彻底转变了态度。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老百姓的心头病。随着彭水健康扶贫工作的推进,老百姓生病不敢去医院的心态逐渐开始转变。近年来,彭水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全县296个行政村实现了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每一户贫困家庭都落实家庭签约医生,同时还建立了流动医院入户。同时,每年安排2000万元设立卫生扶贫专项补助资金,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等服务机制,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直以来是许多贫困户无法跳出去的怪圈。彭水县针对建卡贫困户,采取定期清理合作医疗保险参保情况,及时锁定参保目标,持续加强动态监管力度,一旦出现断保及时续保,做到应保尽保。同时,聚焦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充分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有效遏制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态势,实现医疗保障精准扶贫目标。

今年上半年,彭水资助困难人群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35309人,其中享受建卡贫困户资助政策90844人,资助金额共计1135.55万元。居民医保特殊疾病(重大疾病门诊及慢性病)办理认定2509人次,其中,贫困人口办理特殊疾病认定360人次,就诊达21400人次,医保基金支出发生568.29万元。

链接 大垭乡 唱好“山字经” 特色产业铺就脱贫路

大垭乡位于彭水县西南角,全乡70%以上的面积属于不能开发的林地,乡里80%的土地都是25度以上的坡耕地,过去依靠传统农业产业,很难过上好日子。

近年来,大垭乡依托优异自然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效益农业。以“畜、林、药、蔬、特”总体布局为依据,主动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正不断巩固壮大蔬菜、辣椒、中药材、中蜂、土鸡、经果林等主导扶贫产业,全乡531户贫困户产业增收项目实现全覆盖。

目前,全乡规划产业发展项目18个,计划投资额4312万元,现已成功发展中蜂4200群,养殖土鸡5万余羽,养殖肉牛200余头,发展经果林5100亩、中药材1220亩、蔬菜2500亩,发展水产养殖170亩,产值达1亿元以上。

三义乡 创新“五小”经济推动产业发展“接二连三”

三义乡位于彭水县北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缺人力、缺脱贫致富门路成为脱贫攻坚的主要难题。

自脱贫攻坚启动以来,该乡依托农户的自身技能和优势,因户施策,重点培育了小加工、小餐饮、小运输、小制作、小买卖“五小”非农经济,推动全乡产业结构调整“接二连三”,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产业脱贫路子。

同时,针对家庭劳动力少、土地资源不佳、发展资金匮乏等发展动力不足的农户,因户施策鼓励、帮助农户发展起小果园、小花卉园、小瓜菜园、小水产园、小养殖园“五小”庭院经济,降低发展门槛,规避产业风险,为全乡贫困群众打通脱贫新渠道。截至目前,全乡已发展“五小”庭院经济农户601户,实现户均增收近2万元,走出了一条创新脱贫典型路。

猜你喜欢

彭水集体经济贫困户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的彭水实践
《绿色中国大讲堂》彭水开讲
苗乡放歌须纵酒 彭水青山恰故乡
苗乡彭水邀约世界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