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教育中仪式感培养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2020-01-06房新宁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育者仪式素养

房新宁

仪式感是仪式作用于人心而产生的复杂性意识与认知。仪式感无论对人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教育的质量不仅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甚至影响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高校应该将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培养作为教育的长远目标与基本出发点。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培养,也要注重德育教育,把仪式感培养作为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及人文素养的重要方式纳入日常教学活动之中。

一、仪式感的含义

在讨论仪式感含义之前,我们先来谈谈什么是仪式。所谓仪式,是指被人们普遍接受并按某种既定程序所进行的活动与行为。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与文明的国家。中国人民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并形成了体系完备的礼仪规范与道德传统。《 礼记·冠义 》有云:“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 毛诗序 》中曰:“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可见,礼仪文化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秩序的重要方式。时至今日,中华礼仪文化仍有鲜活的生命力,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重视道德教化,重视礼仪制度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因此,中国也成为尊礼、重礼的国度,拥有“礼仪之邦”的自信与美誉。中国现代学者钱穆说过:“要想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得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在浓郁的礼仪文化熏陶下,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强烈的礼仪观与仪式感。

这里,仪式感就是指仪式所引发的人们在意识、情绪以及心理上的变化,是仪式参与主体对仪式意义、价值等方面的体验与认知。这种认知包含敬畏、责任、归属、认同、正义、责任等多种感受的复合。仪式最大的价值与魅力,就是通过各种程式作用于人心,从而使人产生仪式感,达到感染人、教化人的作用。

二、大学生仪式感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大学生思想意识能达到社会规范所要求的程度。思想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具有特定的历史性与阶级性。在中国,教育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接班人、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人才的重任。高校应该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初心与使命,不断提升教育水平,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的培训,更要重视灵魂、人格的塑造。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对国家与社会的认同感、责任感以及忠诚感。而仪式感培养就是引导学生从仪式的参与中形成尊重、认真、负责等正向的情绪与心理。因此,高校的仪式感教育对促进大学生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以及综合素养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对客观事物、现象的认识、理解、判断或者选择,是人对事物所持有的价值标准与规范。人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导向性作用,即人的行为总是受其价值观的支配与制约。人的价值观的形成受许多因素影响,如社会、家庭、教育等,而学校教育在树立正确价值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是洋溢着青春热血与激情的年轻群体。他们热情、单纯,但涉世未深且心智还不成熟,因此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蛊惑而做出一些非理智的冲动行為。当下,互联网的普及一方面为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更为开阔、便利的条件,但同时网络中充斥大量的虚假、低俗、暴力等信息,严重危害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这时就非常需要教育的引导,帮助大学生端正思想、辨别是非,正确认识、合理利用网络,懂得约束以及规范自身的行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正是基于其认同、接受以及肯定的心理。这与仪式感培养的目的与要求是一致的,而且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三)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就是对人生存与发展关怀的修养,就是人对待自己、他人、社会的关心、爱护的心理素质。人文教育也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礼记·大学 》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在古人看来,博大的学问要以修身养德为基础,道德是成就事业的第一步。这种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旧适用,依然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人的品德修养中,人文素养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要素。人只有关心自己、关怀他人、关注社会时,才能与自己、他人、社会和谐共处,才能真正体现并实现道德的规范性。高校的仪式感培养正是让大学生学会用积极、专注、认真以及负责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然后用一定的程式表达其敬畏、认同、热爱等情绪,这也是人文素养可以包含的内容。所以,仪式感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在许多方面可以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三、培养大学生仪式感的方法

(一)教育者要树立仪式感培养的理念

教育者是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及实施者。他们按照社会需求以及学生发展确定教学的目标、内容以及方法,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性作用,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此,教育者的思想境界影响着教育的格局与高度,他们的素养也制约着教育的水平以及学生的质量。尤其是高校教育者,在教书育人以及人才培养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是实现大学生由学校向社会顺利过渡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要实现大学生仪式感培养的教育大任,高校管理者、教师等教育主体首先要正确认识仪式感的教育价值,要以理性的高度对待大学生仪式感的培养。

高校教育者只有树立了仪式感教育的理念,才能将仪式感培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贯彻和实施。其中,高校管理层如有相应的教育理念,就会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集中优势资源,以保障大学生仪式感教育的高效、高质。一线教师树立仪式感教育的理念,则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立德树人、勇于担当的使命感,在日常教学环节中创新方式、方法,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高校很容易形成尊礼重德的教育氛围,为仪式感培养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不断完善相应的教育制度

我们常说“无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矩”就是指法度、规则、礼法。正是有了标准、法度,事情才能完满完成和解决。大到国家和组织,小到家庭,都有自身的标准,这样才能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对于高校而言,也只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才能保障各个机构、部门的正常运转,以及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

教育制度的完善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个人意志与行为对教育活动的干扰,并且能够将仪式感培养纳入有序的教学体系之中。高校仪式感培养制度建设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管理层面,就是对仪式感教育的管理机制、原则、方法以及机构设置等方面的规范。二是操作层面,就是教育者在仪式感培养中所要遵循的程序和步骤,如仪式感教育的目标、内容以及手段等。三是考核层面,包括对仪式感教育的监督、考察以及奖惩措施。

当然,高校仪式感培养不仅需要制定制度,更需要制度的监督与执行。可以将大学生仪式感培养作为衡量管理者以及一线教师教学工作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准以及奖惩依据,让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从观念到行动上都真正地重视并主动肩负起大学生仪式感教育的任务。

(三)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

仪式感不等于仪式。对大学生仪式感的教育不是让他们简单地去面对一个个具体的程式,而是让他们能从这些程式中感受仪式的价值与意义,并从意识上认知它,态度上肯定它,心理上接受它,继而在行动上自觉地实践并维护它。因此,仪式感培养是一项需要长期训练与投入才可能完成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教育者要根据自身的实际以及学生发展需求和兴趣特点,善于改革方式、方法,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尊重并接受学习与生活中的仪式,培养他们的仪式感。

当下的大学生是富有个性、追求自我的一代,他们热情洋溢,喜欢自由,反对束缚。这就要求高校教育要认清新形势,重视大学生兴趣与特点,改革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方法,积极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参与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提升其参与感、体验感,以实现仪式感教育的目的。对此,高校应该在课堂上下营造合适的仪式氛围,如场景、服饰、音乐等,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仪式所带来的不同凡响。

此外,教师在进行仪式感培养时还要注重与大学生的互动交流,多给大学生讲解不同仪式的发展历史,倾听大学生对仪式的真实想法与意见,改变仪式活动中一些教条、僵化的程式,让仪式更符合、贴近当代大学生的发展与需求。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体育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仪式感培养在体育院校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性研究”(编号:XTJY181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吴晓群.古代希腊仪式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2][美]鄧尔麟.钱穆与七房桥世界[M].蓝桦,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 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教育者仪式素养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十岁成长仪式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仪式感重要吗?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