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话教学,让思维发展与语言训练齐飞

2020-01-06张旭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50期
关键词:泥塘野鸭老牛

张旭阳

童话,以其神奇丰富的想像、生动形象的情节、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充满童趣的语言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梦幻世界,并传递出现实世界的真、善、美,滋养、浸润着学生的心田。童话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文学体裁,童话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语言表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正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内容是为了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青蛙根据小动物们指出的问题,一次又一次改造着烂泥塘,烂泥塘渐渐变成了有花有草、鸟飞蝶舞的好地方。最后,青蛙决定留在这个“好地方”,不再卖泥塘了。这篇童话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情节简单明了,故事叙述得富有详略变化,语言轻松活泼,角色对话较多,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因此,《青蛙卖泥塘》的教学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思维发展和语言训练。

一、以童话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青蛙住在烂泥塘里。他觉得这儿不怎么样,想把泥塘卖掉,换一些钱搬到城里住。”这是青蛙卖泥塘的原因,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比较容易找到。但是,青蛙卖泥塘的过程并不顺利,最后卖泥塘的结果也非青蛙最初的预想,这些都为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思维提供了教学素材。

1.联系上下文,发展逻辑思维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具体形象思维,处于逻辑思维发展的初期,开始利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事物的内在本质特征和联系进行认识。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这是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也是教学中需要重视的环节。联系上下文这种学习方法,为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思维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课文中人物形象的本质特征以及故事情节之间的内在关联。

在《青蛙卖泥塘》这篇课文里,青蛙觉得这个烂泥塘“不怎么样”,其他小动物也觉得“这儿不怎么样”,没有买泥塘。泥塘到底哪里“不怎么样”呢。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比如老牛这一部分,重点讲解老牛觉得这儿不怎么样的原因是“这个水坑坑嘛,在里面打打滚倒挺舒服。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因为这个泥塘没有草,所以这儿不怎么样。并且关注到老牛为什么想要有草,而不是有花、有树,联系老牛吃草这一动物习性。学生进行方法迁移,找到野鸭觉得这儿不怎么样的原因是“塘里的水太少了”,联系到野鸭喜欢在水里游泳这一习性。老牛为什么说泥塘周围草太少了,野鸭为什么说水太少了,因为老牛喜欢吃草,野鸭喜欢在水里游来游去,从而发现老牛和草、野鸭和水之间的联系,学生把这其中的联系找到了,就能很容易地说出其他的小動物,包括课文里没有出现的小动物觉得泥塘到底哪里“不怎样”的原因。

泥塘“不怎么样”的原因找到了,小动物们给青蛙提的建议就合理且有针对性了。“小鸟飞来说,这里缺点儿树”,这不仅是泥塘“不怎么样”的原因,更是给青蛙提的建议,希望泥塘周围栽点儿树。青蛙照着小鸟的话去做,栽了树,才能“听小鸟在树上唱歌”。课文中没有详细介绍的小动物们,他们与青蛙的故事,就在联系上下文的过程中,丰富完整起来,青蛙卖泥塘的故事也生动多彩起来。    于是,在联系上下文的过程中,将动物特征与故事情节建立联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想像与创编,发展创造思维

创造,具有双重作用,它增添和开拓出新领域而使世界更为广阔,同时,又由于人的内在心灵能体验到这种新领域而丰富发展了人本身。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渠道。童话是理想世界的再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传神的语言、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丰富了学生们的内心世界,升华了学生们的心灵。在童话教学中,可以采用想像与创编的形式,为创造思维的发展插上一对翅膀,激活童趣,让学生发散思维,将对现实生活与内心世界的感知、体验迸发出来。

《青蛙卖泥塘》这篇童话,本身就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同时又以其详略得当的叙述为学生提供了巨大的想像空间。课文在写青蛙前两次卖泥塘时,结构是相同的:先写青蛙吆喝着卖泥塘,再写谁来了,然后是老牛、野鸭指出泥塘存在的问题后离开,最后写青蛙改造泥塘。这两次卖泥塘,写得比较具体,老牛、野鸭具体说了什么话,青蛙听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都有清楚的交代。从青蛙第三次卖泥塘开始,行文出现了变化,只列举了有哪些小动物指出了什么问题,此后青蛙对泥塘的多次改造也是一笔带过。最后,青蛙又一次叫卖泥塘时,对改造好的泥塘的介绍具体而生动。在教学过程中,从青蛙第三次卖泥塘开始,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像,把青蛙跟其他小动物卖泥塘的故事进行具体的对话、动作等内容的创编;故事的结尾,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将故事续编下去,在这个泥塘里,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活跃度,从而发展创造思维。

二、在童话教学中开展扎实的语言训练

在童话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走进童话故事,感受逼真的人物形象、神奇的情节发展、丰富的想象,还要带领学生感受童话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要让课堂充满童言童语、童真童趣。

1.分角色朗读,训练表达技巧

分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快速走进角色本身,把握童话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分角色扮演,是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学生对角色理解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是对人物形象的再现。同时,在读与演的呈现过程中,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青蛙卖泥塘》这篇童话,角色众多。教师教学时,抓住角色语言,指导学生,让学生读出对话的语气。朗读其他部分时,语调可以平缓一些,读出讲故事时叙述的语气。

2.仿说句子,训练表达内容

在童话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仿说、仿写的句式,可以让表达更条理、内容更通顺。如《青蛙卖泥塘》中,泥塘到底哪里“不怎么样”,可以提示学生参照“因为……,但是这个泥塘……,所以这儿不怎么样。”句式,引导学生这样表述“因为野鸭喜欢在水里游泳,但是塘里的水太少了,所以这儿不怎么样”,让表达更条理、更清晰。学生结合课文第10自然段内容进行迁移运用,发现因为小鸟要在树上做窝,但是这个泥塘没有树,所以这儿不怎么样;因为蝴蝶喜欢在花丛中跳舞,但是这个泥塘没有花,所以这儿不怎么样;因为小兔蹦蹦跳跳,但是这个泥塘没有路,小兔容易摔倒,所以这儿不怎么样……通过句式、联系上下文以及合理的想象,学生表达的内容会更加丰富,且独具个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童话要引导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童话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童话教学在思维发展与语言训练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青蛙卖泥塘》这篇童话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的主题是“改变”,这个故事里也蕴含着很多个改变,青蛙由原来的卖泥塘,改变为不卖泥塘;泥塘由原来的烂泥塘,改变为一个好地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恰当地评价这些改变、评价这只青蛙,泥塘发生的巨大而又成功的改变是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才能实现的。青蛙具有善于听取别人意见,执行能力强,有耐心等等美好的品质,学生理解、表达到这里,这篇课文的人文关怀目的也达到了。

猜你喜欢

泥塘野鸭老牛
深灰狼和母野鸭
《青蛙卖泥塘》的“愣”
最后的修车摊
笼子
快乐的野鸭
《青蛙卖泥塘》教学实录
泥塘广告词
牧童与老牛
学会认输 (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