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法的视觉传达设计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2020-01-06郭志强
郭志强
[摘 要]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建设是我国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型大学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本文根据国际设计类教学发展方向和我国设计类人才需要,参考SWOT分析法,探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创新创意的关联,基于“SWOT视角”分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建设的特性。随后,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优化课程结构及学习模式,科学设计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创新教学体系,以期为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SWOT分析法 视觉传达设计 创新 实践 教学体系
基金课题:2019年咸阳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SWOT分析法的艺术设计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9Y011)。
SWOT分析法
SWOT(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分析法,又被称为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在高校艺术类教学中,运用SWOT分析法可以发现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运用调查研究方法,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更好地解决问题。高校可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积极和消极的发展因素,结合历史与未来,制订属于自己特色的发展模式。例如,从以下四个方面,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不断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尝试新的教学手段。
1.strength优势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具有较为有利的竞争态势、良好的教学积累,以及年轻、积极的教学技术力量。
2.weakness劣势
相关教学软件配套及课程模式需更新、课程规划的实施程度及竞争力不足等。
3.opportunity机会
具有新机遇、新行业、新需求,如界面设计及品牌全球化的兴起等。
4.threat威胁
面临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变化较快的市场对艺术设计人员的新要求。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创新实践
视觉传达设计,是21世纪现代设计中最宽泛的领域。信息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信息流量、信息处理及信息应用技术的普及,形成了一种跨学科、跨领域、多学科参与的视觉文化现象。今天的视觉传达设计已经是最重要的设计领域,不仅涉及视觉形态构成学、符号学、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信息技术,还涉及非技术领域的社会学、心理学、艺术审美学等学科。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驱动力便是创新的思维与新奇的创意。
1.创新与创意
埃齐奥·曼齐尼在《创事:社会创新与设计》一文中讨论了社会创新现象,他认为社会创新是设计应用的新兴领域。曼齐尼提出了三种类型的创新过程,包括自上而下的创新过程、自下而上的创新过程和混合型的创新过程。
创新,就是一种创造能力,指面对一个问题或一种状况时,人们所能想到并提出的创造性解决方案,如类人猿首先想到了造石器,然后才动手把石器制造出来。创意来自受众的认知资源,即重组受众认知DNA的结构,符合人们生活经验与习惯认知的信息会被受众接受,如图1所示。所以,创意也常常被比作“魔岛浮现”,所谓“魔岛”其实是由日积月累的珊瑚岛形成,并浮出了海面。创意对设计专业而言,也是需要日积月累的,人们应不断学习和观察,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并培养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高敏感度,以进一步累计设计才能、经验,使自身具备系统化的学习实践。
2.实践
作为培养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高等院校,更需要加强培养创新实践人才的教学体系建设和革新。目前,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在市场衔接方面还有不足,导致课程的创新实践部分不够,无法更好地满足商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高校在建设课程体系时应参考SWOT分析法,科学设置设计类教学模式,围绕市场需求,调整并优化课程结构,增加新的应用型教学内容,如商业设计实践课程设计、创新思维的学习及训练。国外有很多大学生在应用型大学学习,接受的也是应用型技术教育,如日本高校的培养目标就是重在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建设的特性
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提出“SWOT视角”,是因为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并非是一元性单向度,而是多元性多角度的。视觉传达设计可显示出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标志到动态显示的多面表现,强调多元性与多面化的表现形式和设计方法。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机制中,可把各种教学方式看作变化的动态系统,提倡从不同视角去感知、解释、研究视觉认知的成因与传达的效应,具有艺术教育的特殊形式和内涵。
1.系统性与完整性
高校应从现代设计商业需求的应用性出发,选择前后连贯、循序渐进的知识系统和技能实践项目,以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其设计内容及要求都要符合商业设计要求,以便于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知识体系。教师可用概念或形象的表达去解析相关基础理论,再结合课题展开完整的设计实践。
2.改革性与前瞻性
教师应紧扣市场发展趋势,根据市场环境对视觉传达商业需求的常规形态探索教学方向,依托实际商业项目,为学生设计系统的练习选题。
3.适教性与实践应用性
教师应对每一个知识点和技能都设置相应的思考与实践商业模拟练习,使教学具备可操作性。同时,教材的内容选取、观念意识、案例解析及学习方法都要强化思考性和应用性,以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和主动性。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创新教学体系的实现
1.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设计是一个整体,是从设计理念到创意,再到视觉化,最后落地执行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各种元素的组合。无论是印刷品,还是屏幕上的动画設计,或是建造设计,都应做到以下几点:理解图形与构图原理;将这些原理运用于激发设计创意并表达更高层次的设计理念之中;充分利用色彩信息;理解语言和信息的层次;整合字体与图像;统一信息;规划作品结构并保证与其特性统一为一个整体。视觉传达设计的学习是一个将理论视觉化的过程,须按照实际商业设计项目的要求完成课题,这对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建立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
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将本科生“导师制”与“工作室教学模式”相结合而形成的,先以设计概念与形象传达的方式解析相关基础理论,再配合课题展开设计实践,以市场环境的常规形态思考和要求完成设计内容。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工作室的专业流程和要求去完成设计。在专业流程中,学生可理解和学习设计,同时也能发现自身不足,该教学模式可促使学生能动性地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优势是,学生在接触实际案例的过程中能及时发现设计的不足及面临的实际问题。实际上,设计的完成过程就是准确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学生善于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發现问题,并能找到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而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解决。设计有两个层面:第一,清楚问题是什么;第二,知道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而创造性属于解决方法的范畴,应建立在有效性的基础之上;创造性是问题能否巧妙解决的关键,也是设计赖以生存发展的关键。
在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中,要求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际商业案例,以便于其更好地理解设计,这可为敏锐的概念性设计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设计元素的多样性。在学习中,学生由设计理论的认知规律,到用概念去解析设计意象的表达,会形成完整的链接,以此开启学生对设计的常规形态观察与感悟,使其不断提高品牌形象设计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设计能力。
结 语
综上,将SWOT分析法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可为师生提供创新意识,面对因发展机遇而带来的挑战。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建立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等介绍了加强专业建设的相关经验,旨在探索通过科学、规范的方法提升教学效率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美〕蒂莫西·萨马拉.美国视觉设计学院用书,完成设计——从理论到实践[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0(1):6-7.
[2]〔美〕布鲁斯·布朗.设计问题:创新模式与交互思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10):77-80.
[3]刘扬,代玥.品牌形象策划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1):1-2.
[4]王建林.“导师工作室制”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10).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陕西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