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智能技术”视角下辽阳地区农村人饮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探索

2020-01-06沈丽丽

陕西水利 2020年9期
关键词:辽阳用水农村

沈丽丽

(辽宁省辽阳水文局,辽宁 辽阳 111000)

0 引言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保证居民饮水的充足与安全至关重要。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农村、农业、农民”是党中央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心工作。习总书记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论述中,说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由此可见“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而这其中,成为三者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就是水资源,包括农村人饮工程和农业用水。

然而,根据当下的实际情况,广袤的农村地区居民在饮水方面还存在诸多的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社会的可持续性稳定发展,因此,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也应将人饮工程提到重点地位[1-3]。

辽阳市作为我国水资源极其匮乏的地区,其农村人饮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将直接影响我国整体“三农”的建设成效。因此,对辽阳地区农村人饮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索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的。

1 辽阳地区农村人饮工程建设和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研究区域概况

辽阳市位于辽东半岛城市群的中部,是一座拥有2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东部多山地丘陵,西部为平原,行政面积4735.78 km2。辽阳境内流域面积10 km2以上河流104 条,50 km2以上河流32 条,100 km2以上的河流17 条。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690.6 mm,多年平均径流量293265 万m3。径流的年内变化主要是依赖于降水的季节变化,而且季节变化非常剧烈,并兼有融雪水补给影响,每年有春、夏两次汛期。但是春汛短且量小,融雪径流量只占年径流量的3%~4%。夏汛长且量大,一般4 个月(6 月~9 月汛期)径流量约占年径流量的60%~80%。而汛期径流又集中在7 月、8 月,这2 月径流一般占年径流的50%~60%。

本流域地处辽东半岛北部腹地,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总的气候特点是:雨热同步,干冷同期,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洪涝、干旱、风砂、冰雹、霜冻等灾害,常有不同程度发生。气候一般规律是:春季,少雨多风,日照时间较长,回暖快,蒸发量大,气候干燥,常有旱象;夏季,以偏南风为主,海洋温暖湿润空气北移,高温多雨,气候湿润,易发生洪涝;秋季,南北风交替,降水适中,气候较凉爽;冬季,以偏北风为主,西伯利亚寒潮频繁侵抗,受高压控制,降雪少,寒冷干燥。

1.2 农村人饮工程建设问题

1)建设难度大。辽阳地区的人饮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挑战主要与其特有的地形和地貌有关。在施工阶段,铺设管线往往需要跨越较多的河流和路面。因此,对偏远山区的居民而言,水源是难以得到充分保证的。但受到地形、环境等地理因素的影响,农村人饮工程建设的难度是实际存在且较为棘手的。

2)建设进度慢。辽阳地区在人饮工程建设出现季节转换时,由于施工方和建设方的立场存在分歧,比较容易导致工程阶段性搁浅。此外,有的地区在工程建设中,由于农民群众未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工程建设的目的、价值和现实益处,村民很容易误认为人饮工程的建设会影响甚至破坏当地现有的环境和生态条件,致使工程未能顺利落实和开展;此外,有些居民可能会认为人饮工程是一项收费工程,故而对人饮工程的建设产生抵触情绪,这也给人饮工程的建设增加了额外的挑战。

3)建设不集中。由于辽阳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原因,农村人饮工程的施工点不能集中,工程本身要对每户的用水提供保证,因此工程普遍应用的就是就近入户原则,主要实行的是分户设计,这就导致工程竣工后管理变得相当麻烦。此外,加上一些农村山区的交通条件不够发达,机械化设施和设备无法抵达,工程所需的原材料仅能采用人工输送的方式送至现场,大大增加运输所带来的成本。

4)设备配置低。由于辽阳地区部分相关配套设施较为匮乏,经常出现设备在使用前未得到相关检验和消毒。此外,工程内所使用的设备性能欠佳,与现代使用设备性能要求相差较远,导致管网出现较大损耗,从而使水表无法精确计量。

5)建设技术低。由于辽阳地区农村人饮工程的设计仍然延用过时的或者较为传统的旧方案,很多新技术和新材料没有得到推广和使用。

1.3 农村人饮工程管理问题

管理运行决定工程作用和功能的发挥和使用。通过对目前辽阳地区农村人饮工程管理问题进行梳理。

1)管理机制不规范。辽阳农村地区人饮工程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和制度不够健全。虽然有些地区已修订新制度,但实际操作中却仍采用陈旧的管理方法。而人饮工程的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就不能形成良性循环的效果。

2)管理资金缺乏。农村人饮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后期的管理也需要足够的资金予以支持。辽阳部分地区的供水管道仍由村民自筹资金自主建设,有些群众没有充分认识到人饮工程的重要作用,在筹集资金时不够配合,对工程建设造成阻碍。而管理和维护的费用,由于本身资金上的有限性,使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得不到及时的补给、维修和更新,进而影响正常的供水,使得建设好的工程却在管理方面未能物尽其用。

3)管理人员短缺。目前,由于辽阳农村地区发展人饮工程的时间相对较晚,专业人才相对缺少,最主要的就是专业的工程维护、维修人才。若设备得不到及时维修,就会导致居民的用水保障得不到满足。

2 “互联网+”在人饮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实现方式

随着新时期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和发展,本文基于新时期的新农村和发展技术和发展理念,尝试将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农村人饮工程建设及管理中[4]。充分利用“宽带辽阳”和“智慧辽阳”和“水利云”等公共资源,通过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促进人饮工程服务转型,探索应用互联网技术的人饮工程管理新模式。

2.1 采用自动化工程建设

可以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工程主体和监控设备的互联互通,引进自动监控设施,在各个农村人饮工程泵站安装自动启停控制设备,蓄水池安装液位传感器、采用无线采集技术、电动阀门等自动化设备进行动态监控。在管网安装压力传感器和超声波流量计,在连户井、用水户安装光电直读远程水表,实现远程供水监控,报警控制。

通过泵站水泵自动启停控制,流量超限报警和停泵保护,水泵电机过流过压、断相等自动保护技术,从而实现远程控制以及自动化运行。另外,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实现饮用水串联泵站联合自动调度。通过泵站运行监控、视频监控、干支管网流量监测、压力报警及用水户水量通知等方式,确保水泵、管网、电机的安全经济运行和用水量的精确监测,保障用水供应安全和效率。

2.2 引入专业化服务模式

坚持“业务依靠自己,技术依托市场”的建设和管理理念,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将专业化服务引入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化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中来,从而有效应对农村人饮工程管理服务人才短缺的弊端。此外,该新型模式要切实明确各方职责,委托方作为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总指挥”,应当充分发挥起指挥和监督作用;服务方作为运行管理过程中的“执行者”,要切实发挥保障作用。通过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竞争服务有机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以不断提高运维保障水平,完善人饮工程管理模式。

2.3 “互联网+”模式的优化

要深化“互联网+人饮”的建设和管理模式,从农民最关心的水量、水质和水价着手,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并以此为主线,创新管理模式,升级供水服务,优化“互联网+人饮”管理模式。坚持“智能化工程、社会化服务和有效性管理”为目标,解决“最后一百米”的农村人饮困难。通过整合升级,建设智能农村人饮监测运行调度中心,包括泵站监控点、蓄水池监控点、管网数据的监测和控制点、联合家用智能抄表、农村光电直读水表、城市远程水表、智能监测水质设施、视频监控点等。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从水源、管网和各级蓄水池到用水户的自动控制、监测、计量和支付的“全覆盖”。

3 “智能人饮”模式的实现方式

3.1 创新施工建设和工程管理机制

在农村人饮工程的建设环节,应当通过公开招标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维护总承包模式(EPC)方式,通过招标竞争,择优选用的原则进行开展。此外,建设单位应当紧密联系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充分挖掘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合作的潜力,很好地解决设计和施工脱节的问题,优化资源配置,有效保障设计及施工质量,从而更好地实现项目成本控制。

在工程管理环节,可以尝试建立融资平台或机构,通过政府政策性贷款进行融资,从而全面整合提升地区农村人饮工程。其次,可以根据地区特点成立当地的人饮工程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领导小组,由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和地方水利部门组成,明确划分相应的职责,负责工程建设中的协调及日常事务管理工作。

3.2 全面实行农业水价改革

根据国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通过完善工程和计量设施、分配并确定水权指标、规范用水管理、公开用水信息、合理调整水价、优化种植结构等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5-6]。

(1)工程设施改造升级。通过全面实施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套衬整修干支渠,配套建设支(斗)口计量设施,优化渠系工程布局,推广喷灌、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农业,实施渠系防渗与机电井配套改造。通过引入上述的智能监控和测量设施设备,实现计量全覆盖。

(2)水权精准落地。逐级细化分解水权交易指标,建立了县(区)到灌区、到乡镇、到协会,最终到基层小组分级负责的五级水权分配落实机制。按照先确权、再计划,先申请、再配水,先充卡(买水票)、再供水的程序,严格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

(3)用水公开便民。通过规范用水过程、实现用水远程控制、公开用水信息、搭建水权交易便民平台的方式进行改革。

3.3 推动全面智能

建立从水源到用水户的每个供水节点,运行和调度全过程的自动化。利用辽阳水利信息数据平台,建立智能门户、移动APP、人饮“一张图”、自动监控、资源管理、水费管理、物资管理等5 大应用于一体的信息管理平台系统[7-9]。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专门的创建“辽阳人饮大数据”中心,结合水利部和地方水利部门构建水智慧平台,实现农村人饮工程运行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以及一体化,并建立长效运行和维护机制。

4 结论

针对农村人饮工程建设和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采用自动化工程建设、引入专业服务模式和优化“互联网+”模式等3 个方面系统分析“互联网+”在农村人饮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实现方式,从创新建设和管理机制、实行水价改革和推动全面智能等方面,由浅入深地分析“智能人饮”的发展前景。“互联网+”和“智能人饮”双管齐下,可进一步提升人饮工程的发展水平,改善发展现状。

猜你喜欢

辽阳用水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节约洗碗用水
辽阳雷锋纪念馆
辽阳冮官屯窑址的调查与发掘
一次性用水
辽阳有个西藏班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Experion PKS在辽阳石化聚酯装置控制系统升级改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