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 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体系
2020-01-06梁月华
汪 杰, 梁月华
(攀枝花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四川攀枝花 617000)
1 引 言
自2010年6月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启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以来[1-2],各高校积极申报、参与、探索和实践。攀枝花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于2012年列为四川省第一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3]。
学校结合 “植根攀西沃土、服务资源开发、坚持学产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思路[4],针对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制定了借鉴国内外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树立“面向工程界、面向生产、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创业能力。
工程实践是“卓越计划”的核心,在此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以攀枝花学院土木工程卓越计划为例,探讨了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建立合作体制、机制,联合教学的培养模式。为地方高校工程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思路。
2 组织保障
各项政策的畅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顺利进行,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措施。
2.1 组织构架
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我校采用学校集中指导、学院具体实施的两级组织管理体系。
学校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领导小组”,学院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学科领域的特点及学院的具体情况,成立合作企业参与的院级领导小组,负责“卓越计划”具体建设工作。
2.2 教学运行管理
“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企业培养方案审定及执行检查由学校负责,学院成立副高以上专家组(具有工程背景的双师型专家占2/3以上)具体执行,学校教务处相关领导、督导参加。
“卓越计划”学科领域的教学运行管理由学院负责。院级领导小组具体协调、实施建设工作。
3 培养模式探索
3.1 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
依据通用标准、行业标准、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等,确定土木工程培养标准。根据培养标准及土木工程专业特色确定培养方案。
指导思想如下:
(1)强调多学科支撑。按照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思路,学生必须综合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此,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注重多学科支撑、互补。
(2)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实践是“卓越计划”的核心,各专业依据自身特点,采用分层次逐步加强、课内外互补、校内外结合等多种方式,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细化到每一个环节。
(3)突出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前沿化。国际化、前沿化是工程教育的大趋势。要求“卓越计划”专业以“大工程”为视角,构筑现代工程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了解行业最新前沿技术,介绍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拓展国际视野,培养高层次人才。
(4)强调社会责任。工程师的专业活动直接对社会产生影响,社会对工程师自身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人格素养等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
3.2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1)课程体系设置思想与原则。课程体系设置兼顾学科属性和行业背景,不因强调行业标准而忽视学科基础,也不因强调学科基础而弱化行业特点。按照“通识教育课、学科大类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前沿课)”的总体框架,构建课程体系。
(2)教学内容改革的实施情况与典型举措。针对“卓越计划”的特点,以贴近工程实际、强化工程实践、培养工程素养、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
根据学科领域近年来的技术更新情况,修改更新原有教学内容中的陈旧部分。查找专业课程所涉及的主要工程标准、规范等技术文件,对照梳理课程知识点,进行补充、删减、更新等工作,然后以问卷调查、会议讨论的形式征求了联合培养企业与市建筑学会相关成员单位意见,最终形成新的专业课程内容。
不断调整课程体系和内容,形成符合国家规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灵活课程体系和动态教学计划。整体规划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实施以“行业背景教育→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企业实习”为主线的梯度式实践教学体系。
3. 3 教学方法改革
(1)结合专业讲授基础理论知识。基础理论课程开课时,学生对专业知识了解不深,因此对于基础理论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不了解。为了加强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要求基础理论课任课教师结合专业实例讲解基础理论课程。这不仅增加了课程挑战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2)结合科研、工程实际讲授专业课程。开设的所有专业课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任课老师均实施结合科研、工程实际讲授的教学方法。将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应用情况等新知识讲授予学生。
(3)校企结合的授课方式。以聘请设计院副高以上专家讲授《CAD制图》《结构设计》,监理单位总监(注册监理工程师)讲授《建设工程监理》,造价咨询单位注册造价工程师讲授《工程概预算》等的模式开设了一系列校企结合的课程。
(4)现场进行理论课程讲解方式。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采用现场进行理论课程讲解。
(5)推进以“项目驱动”的案例教学方法。以“项目驱动”的案例教学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以项目实践为主线,以实践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指导和启发为主,同时注重理论知识的梳理和归纳。
(6)建立能力为优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实践成绩考核不同于传统的实践考核方法,更侧重于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文档写作能力、团队协作以及创新能力的考核。通过构建不同的评价指标因素,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7)以多元途径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重要的国内学科领域竞赛、增设实践与实地调研性课题、邀请企业高级工程师到学校开展学术讲座、开展多种联合教学模式等,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4 师资队伍建设
只有卓越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卓越的人才,学校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卓越计划”师资队伍建设[5]。积极开展学校教师进企业、企业高级以上工程师进课堂的“双进”工作,实现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工作上的无缝对接[4]。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为教师增强实践能力构建平台,让教师在实践中得到培养与成长,造就高层次工程技术型教学人才。完善教师顶岗实践相关制度,鼓励教师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进行行业背景锻炼,给予政策支持,鼓励专业技术教师到对口单位兼职取酬或创办科技创新型企业,转换科技成果,使教师深入生产一线,更直接地了解行业动向与企业需求,积累工程经验,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鼓励教师考取行业内各种注册资格证书(如注册建筑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放开教师工程序列职称评定,进一步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规模;在政策支持下,学院规定要求所有青年教师必须具有行业工作经历或行业锻炼培养经历,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强大的师资支持[6]。
学院和企业共同在工程教育中心(基地)、合作企业遴选、认定一批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的经验丰富且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企业兼职教师,给学生直接授课、指导实习、实践或开展学术讲座,指导课程设置、修订培养方案等。企业兼职教师实施聘任制,聘期内实行年度考核。
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构建师资队伍,教师能在生产中锻炼、成长,了解行业发展现状,掌握最前沿工程技术,同时使企业更深人地了解学校的资源与优势,加强企业自身基础理论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7]。
5 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合作模式上,在保留传统合作模式的同时,通过创新探索适合国情的、具有时代特征的高等工程教育企业合作新模式。
实习(实践)基地建设。通过学校与学院不同层面,先后与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攀枝花煤业(集团)公司、攀钢(集团)钢铁研究院、攀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十九冶金集团公司等20余个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实践教育基地,以学科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师资培养、共建联合实验科研平台、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和协同创新为载体,建立校企产业联盟,推进成果转化。与十九冶建筑设计研究院、攀钢工程技术公司、中建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工业固态废弃物土木工程综合应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与四川中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组建四川省华越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按照合作深度和规格的不同,将合作企业划分为不同类型,开展不同层次的合作。具体包括:①挂牌企业,是深度战略合作企业,院企双方共同承担学生的培养和科研任务。以校级规格进行合作协议的签订,并以“攀枝花学院卓越工程师计划合作单位”挂牌。②协议企业,是重点合作企业,院企双方共同承担学生的培养任务。以院级规格进行合作协议的签订,并以“攀枝花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计划协作单位”挂牌。③参与企业,是重点参与企业,企业提 供学生的实习以及认知的任务。以院级规格进行合作协议的签订,不挂牌。
6 结论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是我国工科类高等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其核心是培养高级技术复合应用型人才,如何调动各方力量、结合学校与专业特色构建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培育卓越人才是一项艰巨而重大的任务,需要长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