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教学策略的三点建议

2020-01-06王惠敏

科学咨询 2020年45期
关键词:认知结构经验血管

王惠敏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 江苏苏州 215000)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投入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获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1]。来到新疆克州阿图什支教以来,笔者观摩了大量阿图什当地教师的生物课堂,发现当地的初中生物课堂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单口相声”、“满堂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现象,导致教学效率明显低下。随着援疆工作的持续深入,笔者经过不断探索,提出了一些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的建议。

一、基于学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初中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初中生物教学的逐步开展使得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不再是一张白纸。根据瑞士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可知,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既能够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又不过分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这一章内容排版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人体的营养》《人体的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三章内容,都为此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此节教学中,关于“代谢废物”概念的提出,教师可采用问题串的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1.人体需要哪些营养物质?2.这些营养物质的消化终产物会运往哪里?怎么运过去的?3.这些消化终产物的用途是什么?4.此项生理过程,除了需要营养物质,还需要其他物质参与吗?教师要利用问题串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代谢废物的概念。此概念的提出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是有冲突的,即水和无机盐既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又是人体的代谢废物。为解决这一矛盾,教师播放了“水中毒和组织水肿”的视频。通过视频,此矛盾得以解开。学生对水中毒和组织水肿并不陌生,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在联系学习起点和经验起点的基础上,就会主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二、精心导入,启发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阿图什当地的少数民族学生普遍比较活泼、开朗,但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如果通过启发式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学习氛围也会相对浓厚。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将化为灰烬。”从我国大教育学家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中,都可发现启发式教学思想。可见,启发式的教学导入尤为重要。

在新授课“血液的管道--血管”一节的导入环节,当地的教师普遍采用将生活中常见的水和水管的关系与血液和血管的关系进行类比,从而有效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仔细分析我们发现,类比的导入策略虽然能够成功引出课题,但是没有达到启发教学的效果,也没有激发学生学习三种血管的结构、功能特点的兴趣。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命观念中的关键能力之一即是“结构与功能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分析和解释一定情景中的生命现象。教师若改进为“感受血管”活动,即让学生找找脉搏,看一看手臂上的青筋,说一说指尖出血是怎么回事。这样可以顺利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同学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主体感受以及生活经验,对比发现人体三种血管的位置、结构特点等是有差异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教师通过顺利引发学生的思考,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利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解释自己在感受血管活动中的主体感受和生活经验,达到首尾呼应,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拓展生活情境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教育理论,核心教育思想是“生活即教育”。他指出,学校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2]。阿图什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四面都是戈壁滩,生物种类稀少,土著90%以上都是维吾尔族人。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很多内地常见的生物资源在阿图什的学生看来都是稀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适当修改教材教学案例,利用当地学生身边的生物资源可有效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3]

在新授课“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节中,当地的很多教师普遍采用教材上的案例,“观察油菜植株”来讲解植物器官的组成,但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阿图什当地根本没有油菜,这导致这群少数民族孩子对油菜很陌生。因此,教师若以书上的教学材料进行教学,反而增加了教学难度。当地的少数民族学生家里基本都有无花果园、葡萄园、石榴园等果园。让身边朝夕相处的植物走进生物课堂,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课堂观察,促进学生主动生成概念,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4]

以上即是笔者根据新疆阿图什市当地的初中生物教学现状提出的几点教学建议。

猜你喜欢

认知结构经验血管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血管里的河流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最伤血管的六件事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