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
2020-01-06陶月阳
陶月阳
(常熟滨江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常熟 215500)
职业能力指员工在工作岗位上所体现出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等综合内容[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生源的骤增,中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许多企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不满意,尤其是心理层面。许多学生存在畏难心理、追名逐利心理、从众心理、偷懒心理及依赖心理等。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是教师需要研究的重点。
一、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问题
(一)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较差
职业认同感是指对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2]。从中职学生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较差,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学生对本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不看好,在择业过程中频频出现跨专业就业的情况;其次,部分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缺乏稳定的心态,常常因为某些小事而认为公司或岗位较差,进而跳槽;最后,学生对就业抱着逃避、消极的态度。这三种现象体现出的学生心理问题为:心理抗压能力较差,注重眼前的蝇头小利,无法看到长远的经济效益。
(二)学生的职业素养较差
中职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很重视职业技能的学习,但对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不够。例如,许多中职学生在入职后没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习惯敷衍了事,缺乏实干精神,难以独立完成公司布置的某些任务,过于依赖他人的帮助;部分学生连基本的吃苦耐劳精神都没有,总是想着走捷径。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较为薄弱的体现。
(三)学生的择业能力较差
择业能力是指学生初次就业、选择岗位后,可以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但从目前中职学生的发展情况来看,中职学生的择业能力较差。例如,部分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下手,盲目从众;部分学生名利心太重,在选择企业时,总会选择高薪低劳职业。究其原因,是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出现了问题。
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在学生入学之初,教师就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并在日后的教育过程中不断挖掘他们的优势。首先,学校可以邀请行业负责人及专家通过讲座的方式为学生答疑,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与本专业相关的就业方向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让学生认清自己的专业优势。其次,教师可以邀请已经毕业的本专业优秀校友回校做宣传,向自己的学弟、学妹传授就业经验,介绍发展前景良好的职业、岗位,让学生树立就业目标,并在整个学习生涯中随时关注自己理想岗位的最新消息,做好相应的计划调整。再次,随着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逐渐加深,教师要为学生多安排一些本专业的实习活动,通过社会经验的积累,从多角度、多方向认清职业优势。最后,在岗位实习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企业的规章制度,了解企业文化及福利待遇,加强学生对本专业工作的热爱,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
(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中职教育中,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外,还要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如学生对岗位的忠诚度、工作责任心、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将其危害告诉学生,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督促他们规范自己的行为。例如,在完成课下作业时,许多学生会抄其他同学的。教师发现后,一定要及时制止,并告诉他们这是对自己的学习不负责的表现,如果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中也采取这种方式,就会被辞退。如果发现学生考试作弊,教师要郑重地告诉他,考试作弊已被纳入违法犯罪之列,如果不改正,就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三)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在入学后的第一年,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方向,定下就业目标。在确定了目标后,学生就要开始努力。学生要时刻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有针对性地学习,做到专精。例如,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知识外,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还要掌握财务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只有掌握了这些职业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三、结论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其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自己真正喜爱的工作。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升。这就需要教师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为学生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