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桂成教授从络病论治膝骨关节炎的辨证与用药经验拾萃

2020-01-06张富城马勇郭杨黄桂成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黄教授络脉筋骨

张富城 马勇,2 郭杨,2 黄桂成,2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 南京 210029 2.南京中医药大学骨伤研究所

黄桂成教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主任中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学科带头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筋伤学》《中医正骨学》主编。黄教授潜心研究骨伤杂病数十载,继承前贤,博采众长,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善于运用络病理论治疗骨伤杂病,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1-2]。基于对膝骨关节炎的不断研究和创新,黄教授临证多从络病角度辨治,治疗特色鲜明,临床上屡起沉疴,收效甚佳。笔者有幸跟师侍诊,觅得其经验一二,现总结如下。

1 络与膝骨关节炎的关系

“经”“络”是中医学对人体复杂系统的重要认识。《黄帝内经》对络脉及络病进行了较完整的阐述,为络病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云:“经络受邪,入脏腑……”又云:“血脉相传,雍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前者指出经络与脏腑在疾病传变中的关系,后者表明“不通”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明清时期,络病学说趋于成熟,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3]439和“久痛在络”[3]448的观点,从络病角度解释了多种慢性疑难病的病机,认为邪气袭人后,其传变途径为先入经后入络,先伤气后伤血,病情将逐渐由功能性病变演变为器质性病变。经络是气血运行和病邪侵犯人体的共同通路,因 “久病必瘀闭”,甚或“然经年累月,外邪留着,气血皆伤,其化为败瘀凝痰,混处经络”[4],因而决定了络脉为病具有“久、瘀、顽、杂”的病理特点。

膝骨关节炎病在筋骨,而络脉直接荣养筋骨,故筋骨强壮充实与络脉气血精微的输布紧密相关,而络脉闭塞不通正是膝骨关节炎的病机本质。膝骨关节炎具有病程缠绵、病邪顽固、易滞易瘀的特点,这与络脉病变的病理本质有着明确的相关性。

2 从络谈膝骨关节炎的病机

膝骨关节炎主要以关节萎软无力、关节疼痛、活动不利、关节肿胀畸形等为临床表现,黄桂成教授认为“不通”是膝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而络虚不荣、络脉郁滞、络脉瘀阻、络息成积正是造成“不通”的主要因素。肌肉筋骨的壮实有赖于气血的充养,先天不足或后天亏虚致使气血生化无源,络虚不荣,筋骨失于濡润则萎弱衰败,故见关节迟缓、萎软无力;风寒湿邪侵袭,留滞络脉,络脉郁滞,不通而痛,故见关节疼痛、拘急不利;络脉作为津血互换的场所,津凝痰结,血行瘀滞,痰瘀互结,络脉瘀阻,气血不通而痛,故见关节疼痛、重着、活动受限;邪气稽留不去,络脉瘀塞进一步加重,久则络息成积,凝聚成形,故见关节周围骨质增生、关节肿胀畸形。

3 从络议膝骨关节炎的辨证要点

3.1 辨发病因素,明治疗之本 黄教授认为膝骨关节炎可因风寒湿邪侵袭络脉,或因痰湿、瘀血阻滞络脉,或金刃虫兽外伤损伤络体,或病久入络,由气到血,由功能性病变到器质性病变而发病。病因不同,其临床表现各异,如外感寒邪,寒为阴邪,寒性凝滞,致病可见畏寒怕冷、关节拘急不利及各种疼痛;如外感湿邪,湿性黏滞、重浊,致病可见关节沉重、屈伸不利,其病情常缠绵难愈或反复发作。黄教授临证强调辨证求因、审因而治,故十分重视发病因素的辨别。

3.2 辨病程久暂,明新病久病 黄教授指出,辨病程就是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确定膝骨关节炎病程之久暂。“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3]179,病邪传变多遵循由气及血、由经入络的规律,初病与久病有着本质的不同。初病邪气侵袭阳络,病邪尚浅,多导致气血营卫的运行失常;而久病则“经几年宿病,病必在络”[3]444,且伴多瘀、多痰、多虚之证。辨明病程的久暂,判断其病理阶段,对于指导膝关节炎的治疗十分重要。

3.3 辨阴阳表里,明病邪深浅 张景岳在《类经》中将络分为阴络及阳络,深而在内者属阴,浅而在外者属阳。黄教授指出,阳络为病,多为外邪在表,其病轻浅易治。如正气存内,风寒湿邪初犯关节,常见膝关节畏寒怕冷,痛在局部,但得热则舒,药后可愈。阴络为病,多为外邪入里;或正虚邪恋,病情缠绵,病邪深而在内,难除病根。如膝痹日久,肝脾肾亏虚,多见发枯齿堕,皮肉不荣,膝关节酸软无力,畸形肿胀,疼痛持续发作,动则加重,疾病久羁不愈。因此,辨明阴阳表里则有助于阐明病邪的深浅。

3.4 辨寒热虚实,明疾病性质 辨寒热虚实是辨别膝骨关节炎疾病性质的纲领。膝骨关节炎以疼痛为最主要症状,黄教授强调从痛入手,抓住疼痛的特点可以很好地指导辨证。痛势绵绵,动后痛剧,休息痛减,喜按喜揉,为络虚之痛;痛势较剧,拒按,为络实之痛。遇热则缓,遇寒加重,易卒然而痛,当属络寒之痛;遇热痛剧,得凉则舒,甚至局部红热,则为络热之痛。

3.5 辨气病血病,明虚瘀阻滞 气血是濡润脏腑经络、滋养筋骨皮肉的重要物质基础,在病理生理上相互依存、互为病因,气血运行失常可导致络脉出现虚、瘀、阻、滞等病理变化,因此辨明气血的虚实、通滞是络病辨证的核心内容。黄教授指出病在气分,可出现温煦防卫功能失调,如全身汗出、恶风、关节忌冷畏寒等症,或出现气机升降出入失调,如胀而走窜之关节疼痛等症;病在血分,则有血虚、血瘀之别,血虚则筋骨无以濡养,血瘀则络脉瘀阻,气血不能流通。黄教授临证常根据病在气血的不同,而采用补气理气、活血补血或气血兼治等不同治法。

4 从络论膝骨关节炎的用药经验

络脉为病的实质为“不通”,故保持络脉通畅是络病治疗的根本目的。正如《黄帝内经》所言“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故“络以通为用”成为膝骨关节炎治疗的总则。黄教授临证尤其重视通络类药物,如辛味药、虫类药、藤类药、补益药等的运用,结合审因论治,使临床疗效更为明显。

4.1 以辛通络,动以治静 对于络病的治法,叶天士[3]340提出:“攻坚垒,佐以辛香,是络病大旨。”辛味药具有能散能行、能通能化的特点,既可走窜通络,又可引药入络,还可透邪出络,可谓辛香走窜,无处不到。若寒凝脉络,气机阻滞,黄教授常用桂枝、细辛、附子、川乌、草乌等辛温通络之药以温经散寒;若气机阻滞进一步加重,以致络脉瘀阻,则常用当归尾、桃仁等辛润通络之药以濡润通达血络,以达补而不留瘀、利而不伤正之效。

4.2 以虫通络,无坚不破 虫类药性善走窜、钻透剔邪,是搜风化痰瘀、通络止痹痛的良药。正如叶天士[3]178所说:“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著,气可宣通。”尤其对于久病久痛者,痰瘀交混于络中,草木之品难以涤荡,而虫类药则独善良能。正因如此,凡见此类顽邪,黄教授必用虫类药攻之,收效甚佳。黄教授临证常用的虫类药有地龙、地鳖虫、水蛭、僵蚕、全蝎、蜈蚣、虻虫等。寒湿偏胜者,多选用乌梢蛇以祛风湿、通经络;瘀血痹阻者,多选用地鳖虫、水蛭以通经散瘀。全蝎与蜈蚣均有息风止痉、搜风通络之功,药力内可走筋骨,外可达经络,对于顽邪痹阻于膝难以涤荡者,黄师临证时常二药相须为用,常使疗效更佳。

4.3 以藤通络,同气引经 《本草便读》云:“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络宣风。”[5]中医同气相求学说亦认为,枝药走枝,络药入络,节药通节。黄教授常用枝类药有桑枝、桂枝等,藤类药有络石藤、忍冬藤、青风藤、鸡血藤等,节类药有松节等。这类药物既通络又引经,用于治疗邪入络脉所致关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均有良效。如络石藤有抗风湿、蠲痹证、通络脉、强利筋骨的作用,长于治风湿痹证,主用于肌肉酸痛伴四肢拘挛、屈伸不利者;鸡血藤补血虚、行血滞、通络脉,主要用于血虚络脉筋骨失于荣养,络中气血涩滞不畅,关节萎软无力、腰膝酸痛者。

4.4 补虚通络,寓通予补 络脉为气血汇聚之处,病痹日久,气血阴阳不足,常致“络虚不荣”“不荣则痛”,临床常见膝关节酸痛、萎软无力及脏腑失于荣养等症。叶天士[3]152提出“大凡络虚,通补最宜”,故黄教授常根据患者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补益通络之品,常以黄芪、白术、当归之类补气养血通络;附子、干姜、肉桂等补阳通络;熟地、麦冬、枸杞、白芍等滋阴养血通络,寓通予补,荣则不痛。

5 验案举隅

刘某,女,77岁,2018年12月7日初诊。主诉:左膝关节疼痛伴活动不利7年余,加重1个月。病史:患者7年前受凉后出现左膝关节疼痛,久行后加重,保暖、休息后好转,未予特殊重视。1个月前受寒后再次出现膝关节疼痛,呈持续性钝痛,伴关节僵着感,关节萎软无力,上下楼梯时加重,平素腰膝酸软,畏寒怕冷,纳寐一般,二便调。查体:左膝肿胀变形,左膝内侧压痛,活动时可触及关节摩擦感,麦氏征(+),舌暗淡,苔薄白稍水滑,脉弦涩。X线摄片:左膝关节间隙变窄、周围骨质增生。西医诊断:左膝骨关节炎;中医诊断:膝痹(肝肾亏虚、寒湿阻络证)。处方:制附子(先煎)10g,桂枝 10g,熟地黄 15g,淫羊藿 15g,怀牛膝10g,陈皮 10g,醋延胡索 15g,鸡血藤 4g,乌梢蛇 10g,蜈蚣2条,全蝎5g,水蛭4g,醋三棱10g,丝瓜络10g,佩兰 12g,泽泻 10g,土茯苓 15g,甘草 6g。 共 14剂,日1剂,水煎服。

2018年12月22日复诊。患者诉药后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畏寒怕冷症状改善,自觉精神爽朗,但不耐下地久行,故继守前法,继以原方14剂煎服善后。后患者未再就诊,3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诉膝关节疼痛基本消失,上下楼梯不受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按:患者外感寒湿为因,病程较久,久病邪气入络,深而入阴入里,寒湿不去,留滞络脉,气血瘀滞不通,加之肝主筋、肾主骨,患者年高,肝肾亏虚,筋骨衰败,故见腰膝酸软、关节疼痛、畏寒怕冷诸症。结合患者舌脉,四诊合参,当属肝肾亏虚、寒湿阻络证。《临证指南医案》有云:“攻坚垒,佐以辛香,是络病大旨。”[3]340故方中以制附子、桂枝为君,辛温通脉、驱寒逐冷;重用熟地、淫羊藿、牛膝温补肝肾、强筋骨、补阳通络;伍以丝瓜络、鸡血藤之属引经透邪,蜈蚣、全蝎、乌梢蛇之类搜风剔邪;久病络脉不通,气血不行,故以水蛭、三棱逐瘀除滞,并以陈皮、延胡索行气活血,辅以佩兰、泽泻、土茯苓利湿通关节。纵观全方,共奏补益肝肾、温经通络之功,方证相符,故能药到病除。

6 结语

络病理论能够揭示膝骨关节炎的中医病理本质,指导膝骨关节炎的辨证与用药。黄桂成教授认为,膝骨关节炎与络脉病变在病理本质上有着明确的相关性,“不通”是膝骨关节炎的实质,而络虚不荣、络脉郁滞、络脉瘀阻、络息成积在膝骨关节炎发病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黄教授临床辨证强调从发病因素、病程久暂、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气病血病几个方面着手,治疗上提倡“以通为用”,并善于运用辛味药、虫类药、藤类药、补益药等蠲痹通络,临床运用具有显著的疗效。黄桂成教授从络论治膝骨关节炎别具一格,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值得深入发掘和应用。

猜你喜欢

黄教授络脉筋骨
芒种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
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基于“毒生病络”探讨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
络脉望诊理论探析*
筋骨 道德 温度
大道至朴,“怪医”仁心仁术治“怪病”
文贵有“筋骨”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