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每日一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2020-01-06胡勇锋

科学咨询 2020年47期
关键词:虚像凸透镜教学活动

胡勇锋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 江西南昌 330031)

“每日一题”是随着现代化教学理念不断深入产生一种全新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推动了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有序开展,同样对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虽然这一教学形式对教学的开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但同时对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师要对学生日常学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通过测验活动的开展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物理学情,进而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开展“每日一题”,以让学生掌握从“一题”到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

一、初中物理教学开展“每日一题”的必要性

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隐藏着诸多问题,比如教师过分强调理论知识忽视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再如以大量的习题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等等。在现代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下,我们必须从增效减负出发,运用少而精的教学策略。

①初中生的物理学习兴致不高。和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自控能力、自主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升,但总体来看学生主动性低下,而且物理自身的抽象性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很多时候需要教师的督促和指导。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依然流于表面,没有真正的落实到教学中去。

②学生掌握情况不好。虽然通过教师的细致讲解,学生对课堂知识有了一定的把握,但没有经过自身实践的教学无法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长时间下去也会遗忘掉课堂知识,而且很多学生没有形成课后练习的良好习惯。从学生总体来看,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多数学生无法将其灵活的应用于解题上来,以至于同一问题不同形式学生出现了畏难的情况。

③学生日常的练习量不够。初中生的课后活动有很多,以至于会分散性学生注意力,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会主动的复习,由此可见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不强,对于物理中的练习往往不能达到实际需求,这也是学生物理成绩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每日一题”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实施

(一)巧用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兴趣是推动学生深入学习的内驱力,教师要想带领学生进入到物理世界,不光要采取有效的导入方式,还要积极开展“每日一题”教学活动。另外,教师还可以巧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这对发散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形成爱思考的习惯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1]。

“每日一题”教学活动的开展一定要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出发,比如电饭煲煮饭、电炒锅烧菜是由( )能转化为了( )能?对于此问题,教师可以巧用图示法,先用图示法完成课堂导入,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解答此类问题,此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启发学生的思维,电饭煲煮饭、电炒锅烧菜运用到了物理的哪部分知识呢?电饭锅将剩米饭煮熟、电炒锅将菜烧熟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由此学生会得出由电能转化为了内能。教师在指导学生解答物理问题的时候,要逐步的开展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推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了利用“每日一题”达到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教师还可以邀请同学们上台演讲,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看是不是学生有遗漏的地方。

(二)拓展学生思维,延伸物理课堂的宽度

只有夯实好物理基础,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习新的物理知识。学生物理知识构建的过程就如同盖一座大厦,同样这一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强化,学习兴趣激发的过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为“每日一题”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全新的物理素材[2]。

例如下面这道物理题:凸透镜和平面镜均可以使物体成虚像,比较他们所成的虚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所成的虚像均是正立的 B.虚像的大小均和物体的到镜的距离有关 C.观察虚像的时候,眼睛和物体均应在镜的同一侧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平面镜所成的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在这一物理题目的教学中,我们主要帮助学生区分凸透镜和平面镜成虚像的区别(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且成正立放大抄的虚像,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平面镜无论什么时候都成虚像,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且物距与相距相等,物体与像等大,且关于平面镜成轴对称)。基于此类问题的解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放大镜、穿衣镜来理解,进而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把握,以再日后可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三)调换课堂角色,突出学生主人翁的地位

只有突出学生的主动性,突出学生主人翁的地位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才能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才能让他们在问题解答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完成问题的探究。

比如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在调节天平平衡的过程中,将游码移动到零刻度线之后,发现天平指针的左右偏转情况如图所示: ,此时他应该将衡量右边的平衡螺母向( )调动?小明在和大家的交流中发现了自己实验设计的缺陷,造成测量出的盐水密度比实际密度( )?其原因为( )?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操作,将问题直观化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我们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在小组讨论中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学生的实际参与帮助他们明确了天平的使用规则,而且让他们对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实验步骤有了全面的感知。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同学们小组交流中碰撞出了火花,进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强化重点知识,打造高质高效的物理而课堂

“每日一题”的开展对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推动初中物理课堂的有序开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还能引导学生对知识开展深入的分析[3]。这一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每日一题”教学活动的开展正是这种不断强化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全面把握物理重难点,可以实现高质、高效物理课堂的构建。

比如两辆摩托车的速率均为20km/h,相向而行发生碰撞,碰撞时间为1ms,求摩托车碰撞时候产生的加速度?在解答这一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熟知的实际生活,在同学们跑步时候相向而行发生碰撞,每个人的速率都为1.1m/s,通过还原生活模型体现物理问题。在解答这一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类解答,如此学生才能更加清晰、明了,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总之,学生物理知识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付诸足够的耐心。

三、初中物理教学开展“每日一题”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每日一题”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物理知识点,可以促进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提升,其优势主要表现如下:

①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学生的兴趣是关键。通过“每日一题”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解决班级优秀学生吃不饱、基础薄弱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对学生物理知识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获得很大的满足。

②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每日一题”以积少成多的原理扩大了学生的练习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联系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而实现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比如在“重力”知识的教学中,题型复杂多变,习题练习可以让学生在新题目中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可以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③实现物理训练的日常化发展。要想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实现物理练习的日常化发展,让物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来,让他们养成每天一练的好习惯,进而实现知识的巩固,虽然每天一道题,但长时间的积累,可以取得数量、质量上的改变。

四、结束语

物理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只有加大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把握,进而完成既定的物理教学任务。要想实现“每日一题”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就必须基于实际加大探索,让“每日一题”真正服务于学生。综上所述“每日一题”教学活动的开展,要立足物理教材,深挖教学中的知识点,由此开展“每日一题”教学课件的制作,进而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虚像凸透镜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巩固
实像虚像细对比
小小凸透镜 成像应用多
凸透镜成像有规律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为什么猫眼从里面看外面很清楚而从外面看里面却很模糊?
讨论凸透镜成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