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的开展研究
2020-01-06罗燕
罗 燕
(重庆市永川区红河小学 重庆 402160)
在过去的教学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作业,都是传统的方式,也更多地依托于教材上的知识点,有些时候课后作业的内容来源课后练习题,有些时候课后作业源于试卷,学生翻来覆去完成的知识多而重复,甚至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不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参与热情越来越低,甚至产生畏难情绪,这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等。科学有效的探究性作业可以激活学生完成作业的动机,让学生对小学数学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一)作业多,探究性匮乏
受过去教育思想、升学率及教师奖励制度等影响,学生考试分数成为教学重点,也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因此,受客观条件的影响,一些教师仍然将“题海战术”作为练习的主要方式,他们认为只要学生见识到足够多的数学习题,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等就会得到提升,对数学知识也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对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这就造成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设置了太多“治标不治本”的数学题,导致学生完成度不高,学习兴趣也不高,抄袭作业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甚至有学生对课后作业产生畏难情绪,教师的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3]。数学是非常考验学生逻辑思维的,但过去的数学作业缺乏探究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开展探究性作业,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探究能力等。
(二)开放性作业不足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作业一般情况下都是教材后的巩固练习、导学案或数学学科练习册,然后运用所学的概念、运算法则及公式等解决练习中遇见的问题,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当天知识的记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但这些单一的课后作业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不足,难以发挥出作业的重要作用。小学生的思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过去的课后作业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但容易禁锢他们的思维,与核心素养观念不符,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课后作业的层次性匮乏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探究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存在差异,如果在布置课后作业环节,还是笼统地要大家完成一致的作业,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觉得作业过于简单,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就可以完成,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就会出现完成不了的现象,学生能力一般的学生会花费大量时间思考。同时,抄袭作业的现象也会随之而来,或者是找各种理由不完成作业,花费了不少时间却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的开展策略
(一)加强引导,重视实践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在开展探究性作业时教师进行有效引导,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也是有趣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在课后作业中要以小学生为出发点,重视课后作业的实践性,进而体现其探究性。可以布置一些需要学生花费时间去思考的探究性作业,然后经过自己的探究解决作业中遇见的问题,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做好记录,然后教师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开展“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探究性作业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形,让学生用相同数量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并记录下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和周长。这样,学生既能回顾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周长公式,也能提高计算能力,为探究长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关系打下基础。经过自己动手制作,再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作业练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教师也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究长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关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利用合作方式,学生共同探究
过去,教师布置课后练习题,然后针对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问题进行讲解的方式,学生兴趣不高,作业完成度也不高,遇见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靠自己是完全不够的,也会浪费时间。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合作的方式,通过探究完成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及思维能力等,对学生科学合理地分组,一个学习小组中既有学习好的、学习一般的也有学习较差的,实现同学间的带动和监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也可以避免学生碍于自己的面子在作业中遇见问题不敢询问教师,同时可以增进学生间的交流,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在布置“1亿有多大”的探究作业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提出问题:你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小组讨论:1.选什么来研究呢?有的说1亿张纸有多高,有的说1亿粒大米有多重……2.怎么计算呢?在小组交流中学生积极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在讨论中思考,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数学,同时体验到了亿这个单位非常大,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得到提升,取得了高效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知识间的对比,发现数学规律
学生热爱学习和会学习是两个概念,热爱学习的学生会仔细认真地对待每一道数学练习题,会学习的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会对知识间的联系进行对比,发现知识间的规律,然后高效解决问题,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提升。
在开展探究性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布置如下练习题:1.在一个长是15厘米、宽是6厘米的长方形中剪去其中最大的一个正方形,求剩余图形的面积。2.在一个长是20厘米,宽是8厘米的长方形中剪去其中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剩余图形的面积。对于这两个问题,有的学生运用画图的形式进行解答,将这些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图形,非常轻松地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得出准确答案不是做题的主要目的,而是学生探究出运用怎样的方法才是最简单直观、最准确有效的。开展探究性数学作业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在探究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他们的记忆,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的开展,对小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教师可以突破过去重复、量大的作业形式,激活学生完成作业的动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数学作业,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使他们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探究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得到提升,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