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2020-01-06宋俊卿

科学咨询 2020年52期
关键词:教师应法治道德

宋俊卿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教育工作者积极地作出改变。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教育质量关乎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教育部门对小学教育情况是非常重视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现今教育时代的发展方向之一,各科教师应积极配合、改变,结合各自学科的特点,主动设计、引用新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师改变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教学理念已经满足不了教育需求了,阻碍了教学课堂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应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理念,去除传统教育思想对自己的影响,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是近几年新提出的教学理念,培养核心素养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例如,学习“我们有新玩法”时,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准则,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长玩的游戏,讲解一下具体玩法,然后邀请同学一起演示,然后让学生自发组织,玩一个创新的新游戏,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主导课程进度,另一方面,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通过团队合作提升学生的自我素养,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可提高教学质量。

二、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可以对学生的是非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使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都是源于生活,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引用生活中的实例能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加快速地掌握所学道理,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学习“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常见的环境污染,去街道上、工厂里及日常生活中寻找例子,并讲解环境污染的后果,再带领学生去环境好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进行前后对比,让学生亲身感受区别,从而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学生今后良好的保护环境的习惯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影响。由于例子源于生活,可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加深学生的课堂记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三、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构建高效课堂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充分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性,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和思考,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例如,学习“大家排好队”时,让学生自己学习教材,并进行思考,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如:在公共场合是否需要排队,什么情况需要排队,怎么样排队等。让学生自行思考,然后得出结论,教师可以在学生发表完意见后进行总结,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是否能够做到,能够提醒自己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去做这些讲文明道德的事情,这样的互动和学生自主思考并得出结论的教学过程,能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让学生自主提升道德品质,通过积极主动的回答和思考,形成高效的课堂氛围,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教育中很重要的学科,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了解本学科所担任的角色和义务责任,积极响应新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深入解读解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和道德法治知识,积极课程的设计,包括基础课程、实践拓展课程等。从学生的思想和感受出发,更新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效率,构成高效课堂[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解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实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最终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教师应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