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合作学习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课堂的构建

2020-01-06

科学咨询 2020年52期
关键词:教师应数学能力

李 莉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合众中心校小集小学 安徽淮北 235000)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不仅要教授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还要教授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的引领者,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权。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仅是一味地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教育的对象,尤为注重教师的讲解,却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个人发展受到限制。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改革,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成了目前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极力引导学生转变固有的学习方式,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创建合作小组,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锻炼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在数学思维上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意识[2]。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一些数学竞赛活动,使学生对数学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组建学习小组。同样,在课余活动中也可以组建活动小组。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什么事情是必然发生的,自己根据这些观察,理解“可能性”这个定义,以此顺理成章地引出本节课的具体内容,然后教师可以将可能性事件的定义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从本质上了解和认识。然后,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将自己提前准备好的硬纸片平均分给每个小组,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和自己接收到的纸片上有关的信息,小组内部合作完成问题的解答。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际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在实践中有效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团结协作、团体荣誉及责任感,增强学生的道德精神文明。教师组织小组探究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德育教育接受能力,还能丰富数学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动力。

二、创设情境教学,德育教学的同时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贴合实际生活的情境展开教。在数学教学中,将德育教育有效并合理地应用在数学课堂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要教师本身对数学知识有独特的见解,然后给学生拓展数学知识的本质、历史、数学名家的事迹等,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进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并且,数学教师应把握数学课程本身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对数学教学和品德教育都要认真负责,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坚定的真理,明白团结协作的道理和严谨求实科学的探究。

例如,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有关于多边形的任务,让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在本节课的导学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小组,抢答问题。讲一讲生活中哪些物品是什么形状的,以及这些形状之间有着怎样相同的特点,对于回答正确率高且回答问题多的小组,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比如,有的同学说,通过观察日常生活,发现我平时所用的手机都是长方形的,并且手机与手机之间屏幕的面积也不一定相同,还有的同学通过观察家里的钟表发现,钟表有的是圆的,有的是正方形的,自己通过计算得出它们的面积几乎相同。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将两个对象进行对比,学生的内心也自然而然能形成现象与本质、对立与统一的思想观念,并且,通过贴合实际的生活观察,也能更直观地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堂中,教师重视课前导入环节的应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小组合作抢答问题,不仅能有效锻炼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被应用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而且,在信息化的教育背景下,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展开与实施多样化教学手段。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自主学习是学生必备的学习技能和素养,又是突显学生主体精神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自主学习放在核心位置。而且,如今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一个主旋律,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要迎合好这样的规律,在数学教学中多方位展开教学,并积极引入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教育手段。在诸多教育创新手段中,微课教学是其中一个关键性的方案。教师可以在微课的基础上设计翻转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进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活跃度,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导性和主动性,以此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坚实的平台。同时,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注意其中的重点问题和教学目标,以此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以“乘除法的计算”这一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先根据本节课所要讲解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微视频的形式,运用漫画形式更加直观并采用贴合生活实际的内容说明加法与减法概念及特点,在介绍概念时,可以用生活中的实际物体作例子,如:生活实际中,马路上的斑马线,在图片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数一数加起来一共有多少个,如果用乘法计算应该如何计算。这样通过加减法的基础更方便学生理解乘除法知识点,并由此将其引入数学教学,让学生采取观看微视频的方式,更加深刻地认识本节课的内容及重点知识。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相应地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微视频,在视频中找到答案。观看结束后,教师可引导性地让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此时,学生可以自由回答问题,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这样,在观看微视频的同时,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漫画形式的微视频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将微课积极引入数学课堂,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还能促进学生对现代科技手段的崇拜,坚定学习的定力。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知识点相互联系,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善于思考的习惯。由此,教师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学,采用潜移默化的渗透方式,教会学生从整体上看待问题,善于观察问题、发现规律,进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感,为祖国培养合格、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而努力。

猜你喜欢

教师应数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