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

2020-01-06谢兵燕

科学咨询 2020年52期
关键词:体验式法治道德

谢兵燕

(重庆市云阳县第一初级中学 重庆 404500)

现在的初中教育对素质教育更为重视,其中道德与法治课是重要的教育途径。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但对事物缺乏判断力,容易对社会不良现象产生盲从心理。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将道德与法治课作为重要的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品格塑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途径。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教师要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塑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思想得到升华,心理更加健康。体验式教学方法旨在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场景中学习知识,通过体验知识,进而深入理解知识,并逐渐内化为品格,对行为起到指导作用,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能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知识不是抽象的内容,而是与实践息息相关,在实践中具有使价值。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能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从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中持有正确的态度,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培养。

一、体验式教学的界定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更为关注的是“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通过体验认识周围的事物。关于“体验”,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见解,但其主要的观点是主体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影响其内心的变化。体验就是主体通过亲身实践经历重新认识客观事物,对新事物深入认识之后产生感情,逐渐转化为有意义的活动。学生的体验形式会发生变化,但活动过程和结果都要事先统一。学生做到参与课堂实践的主题,在课堂情境中通过实践感受事物,认识事物,产生情感变化。

体验式教学本身是一种教学方法,也可以称为是一种教学方式,或者被看作是教学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塑造生活情境,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体验知识,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的过程就是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体验式教学的重点在于,教师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充分了解并深入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基于此,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积极意识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对知识的认知与情感交流实现统一,使学生的内心情感得到升华,同时提高学习质量,如此,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就能得到培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主动体验情境,结合生活经验正确认识知识。在课堂情境中,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体验知识,对知识深刻感悟并不断反思,掌握知识规律,逐渐形成思想道德观念,并内化为思想意识,对行为发挥指导作用。作为综合性学科基础课程,道德与法治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形成理性的法治意识。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品德,但仅依赖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是不够的,而是要让学生对知识有所体验,通过环境的感染让学生深入感受知识,逐渐形成内在品格。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方法的价值

(一)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现代教育不断发展,教学观念也要更新,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更为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体能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不再是为了完成课堂任务而学习,而是要主动学习,积极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活动情境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知识,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体验,对于知识进行深入探索,建立自主实践意识。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可使知识的学习更加快乐,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初中德育与法治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塑造生活情境,将生活内容与知识内容融合起来,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带着兴趣学习,学习效率更高,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将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情感被触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1]。

现代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将学习作为主要任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要围绕学生展开。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是重点,仅是学生之间的简单讨论,或教师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回答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需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真正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有目的地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在与教师互动和同学互动的过程中,将生活中的问题带到课堂,与课堂情境比较、融合,自身的情感体验就会被唤醒,基于此,深入理解教学知识。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是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展开,做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体验,从主观意识的角度出发感知世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就是对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体验予以尊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引导学生与同学和教师分享自己的道德成果,让学生在认识道德和体验道德的过程中,调动起思想情感,触动学生的内心。学生的课堂学习用体验的方式呈现,学生的课堂学习就是体验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意识能被调动起来,从而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二)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从本质而言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创设课堂情境,与学生互动,共同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知道课堂教学效果。很显然,在课堂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传统的教学课堂夸大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学生不能真正意义地成为课堂主体,学生感受不到自己被尊重,缺乏主体意识。教师在课堂上有权威,学生只能接受,不能发表见解。这种课堂环境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意识,甚至会使学生产生思维疲劳。如果教师强迫学生学习,甚至会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产生抵触情绪,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体验式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地位,整个课堂环境是民主开放的,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体验知识、学习知识,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交流知识,而且学生与教师在情感上互动。初中德育法治课堂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法,教师不再是向学生单方面传递知识,而是与学生进行互动,促进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这种双边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关系,面对新知识,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通过互动相互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更容易获得新知识,教师在教学和讨论中也能不断成长。教师与学生一起体验,对知识共同欣赏,在这样平等的教学氛围中,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也能得到培养[2]。

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将生活与课堂融合,教师与学生在情感层面体验,实现师生互动,而且双方在知识层面还可以发生碰撞,在情感上实现共鸣,由此产生的道德影响更加持久而深刻。由此可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教师更好地展开教学,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会有所提高。

(三)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性

十八大提出,学生教育中要注重立德树人,对学生的培养方向是促进其全面自由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按照这个教育方针,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仅停留过在表面是不够的,而是要深层次挖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创新方法,不仅要发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显性教育功能,还要发挥其隐性教育功能。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展开教学,确保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从生活的角度展开教学,基于此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让初中学生通过体验深入理解知识,随之树立起优良的道德品质,树立法治意识,对各种社会现象能从道德和法治的角度出发加以理解,这样就做到了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不会再认为道德与法治知识是抽象难懂的,而是具有实践性的,而且在实践中有广泛的研究价值。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让学生学习知识,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结果,学生积累了很多知识,却没有活学活用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能感同身受,也不理解学生为什么对这门课程存在排斥心理,学生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成为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这就会导致教学中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展开。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更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强调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对他人予以理解,对他人的经验能够接受,致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不能认同,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内容不能保持一致,课堂教学无法发挥实效性,知识的应用价值不能充分发挥出来[3]。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教师在课堂不再具有权威性,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将更多的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中解放思想,对知识产生感觉,在交流过程中不断深入思考,对知识的实践性有所领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创新思维,将自身的直接生活经验与课本教材获得知识的间接经验结合起来,教师帮助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对知识不断修正,逐渐提高学习能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能够有效转化为实践行为,知识的使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将课堂教学知识向实际生活迁移,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法治知识水平,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功能。体验式教学不是凭空设想的,而是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最终知识将在学生的生活中体现出来。在体验过程中,学生的视野能不断开拓,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会有所提高,同时对自己的生活经历也会有所感知。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所具备的隐性教育功能发挥出来,能使课堂教课更有实效性,学生的道德品质会逐渐提高,法治观念也会有所增强[4]。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模式过于陈旧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注重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传递,主要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没有考虑到传授道德与法治思想的重要性。比如,教师在讲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时候,往往以定义及证明方法为主,没有对其内在思想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往往采用记忆的方法,感到特别枯燥乏味,也体会不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加之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无法学习到具有应用价值的内容。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课堂教学要求不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仅停留在考试层面,不能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应用能力也不高。

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不如其他学科那样形式多样,因此难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在课堂上,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比较落后,依然停留在道德与法治概念层面,没有从应用的角度展开教学,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不能得到培养,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多数学校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师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按部就班展开教学。教师虽然在教学中采用了虽然信息技术,如多媒体课件及投屏等,但仅将这些技术作为工具,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功效,导致学生逐渐对这门学科产生心理排斥感。

(二)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

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对道德与法治产生正确认识,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不予以重视,主要原因是错误地认为道德与法治不能满足其知识需求。由于对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缺乏动机,没有认识到自身的未来发展离不开道德与法治思想。一些学生即便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接受实践性教育,对所存在的问题能够从思想上正确认识,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但这部分学生毕竟是少数,部分学生虽然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视,但没有像学习其他知识那样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当遇到道德与法治问题时,不愿意自主突破,即便在专业学习中不能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道德与法治水平不够[5]。

(三)没有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一些职业院校虽然推出了道德与法治教育新媒体,但过于重视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指导,没有把道德与法治教育与新媒体技术有效结合,没有实现多领域的融合,所以未能取得好的效果。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没有为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职业院校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认识不全面,导致学生思想意识淡薄,甚至会影响到专业成长和未来发展。

(四)没有将教育落实到位

如果想走上成功之路,必须有机会、有准备、有目标。正是因为这些机会很难把握。此时,我们不妨做好各方面的准备。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一种内生力量,能推动人们不断努力,付诸行动,而过于形式化,会导致教育内容空洞,没有实质性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和自身的人格特点和兴趣不相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不设定学习目标,就无法做好准备。即使采用新媒体技术,道德与法治教育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缺乏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素质,意味着他们不愿意直接面对矛盾,不能客观地解决矛盾。在塑造新媒体环境时,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进行学生教育时,可以要求企业技术人员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应用新媒体技术展开教育工作,使学生正确认识新媒体是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除了在课堂教学上应用,还可以借助该技术自主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充分掌握知识的实践性。但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在企业实践学习中都是有指导的,并按照技术人员的指导操作,不会上升到思想层面。企业之间的工作是有关联的,不是独立的,所以合作精神非常重要。在企业环境下,可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同时,教师利用智能手机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合作意识,这也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关键[7]。

(五)教师没有做到差异化教学

大多学生不重视道德与法治教育,主要原因是道德与法治教育不能满足他们的职业需要和就业需要。由于缺乏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动力,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未来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治素质。一些职业院校学生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但他们大多不愿意从政治角度解决问题,甚至在解决矛盾时不能发挥政治思想的指导作用。由于这些高职学生缺乏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正确认识,在遇到问题时不能运用正确的思想认识,很难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也很难事业的成功[8][9]。

(六)对学生的考核方式缺乏合理性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考核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及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但如果没有采用合适的考核方法,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虽然对道德与法治考核方式实施了改革,将考核指标定位在课堂成绩、出勤情况及作业完成情况上,但最终的考核结果依然以期末的考试成绩为主,考试的题型比较单一化。这种简单的考核方式很难客观衡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质量,学生往往只有考试的时候积极学习,平时都是消极对待,课堂上溜号的现象非常严重,导致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不佳[10]。

(七)没有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围绕考试展开教育,而忽视了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导致部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存在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结构的构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识仅停留在记忆上,并没有全面了解,导致学生对自身成长缺乏积极意识。

四、道德与法治课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入案例教学法,将道德与法治作为解决其他专业课程问题的工具。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地位。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导学生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与生活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逐渐产生兴趣,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欲望逐渐提高。使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不再昏昏欲睡,而是精神百倍地听教师讲课,跃跃欲试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11]。

(二)引导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正确认识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引入生活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知识,在课堂生活情境中突出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教师帮助学生建立道德与法治思维模式,让学生在思想层面对道德与法治产生正确认识。不同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学生投入到课堂生活情境中,能够发挥各自的特长,但当遇到一些社会现象时会受到挫折,此时就需要利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问题,此时教师发挥指导作用,不仅要帮助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思想寻求解决的方法,还要让学生运用所学习知识正确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新知识,教师的作用就是在这种情境下讲解新知识。教师在组织课堂生活情境时,可以结合使用“互联网+”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针对一些社会现象或自己所遇到的生活问题,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思考,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合理运用知识,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掌握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习中所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教师要强调生活实践中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知识,纠正错误的学习态度,明确道德与法治虽然是独立的学科,但与其他学科之间紧密相关,由此强调学好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必要性,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12][13][14]。

(三)塑造新媒体道德与法治知识教育环境

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观看并讨论当前社会关注的问题,对不同问题进行比较研究,通过视频内容模仿加强学生的学习,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在虚拟空间中充分互动。学生的心理思想是通过行动来体现的。心理辅导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可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15]。

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构建不同的场景,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存在价值,并认识到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成为社会上需要的人才,甚至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人才。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入学生乐于讨论的话题,激发学生的主观意识,激活他们的思维,使其对话题的本质内容深入思考。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时,他们会有一种自我完善的冲动,进而逐渐形成自主发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能获得独特的体验[6][16]。

(四)引入案例教学模式

职业院校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微视频的运用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实施过程。案例的运用能使知识更加生动直观,能够切实描述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使教学知识简单易懂,学生在理解案例内容的过程中能更轻松地接受知识。

比如,讲解“网络生活新空间”时,教师可应用微视频对学生展开教学,可选取法治电视节目中的相关案例,让学生仔细观看视频,然后讨论内容,并要求学生发表意见,这有助于学生对道德和法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识到树立道德与法治观念的重要性,明确自己要健康成长,还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不断提高自己。

(五)不断优化教育模式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思维,使学生从政治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不断优化教育模式,展开多样化的教育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育目的。在新媒体技术应用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合理选择教材。教师在运用新媒体技术时,应组织各种信息资源,优化教育模式,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用模拟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

对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质量的考核不再采用传统的方法,而是通过实施考试模拟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考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构成一个知识体系。学生学习之后,能够增强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组织学生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的薄弱之处,也能定位兴趣点,就会从需求出发对此不断练习,找到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实践的契合点,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做到精益求精,才能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进入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环节,要做到循序渐进,教师按照课程要求由浅入深地进行,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之间对比,不让自己落后于人。随着竞争意识的增强,学生就会自主学习,在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发现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专业运用能力也会进一步提高[17]。

信息时代,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将课堂主体地位让给学生,鼓励学生用信息技术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建立道德与法治模型解决工程类的问题。当前,多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育,开通网络平台实施在线教育,于是,各种教学手段应运而生,比如,应用白板教学,使用PPT课件教学,应用幻灯片播放教学模式,使用微课进行翻转教等。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与时俱进,教学方法要不断更新,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应用能力[18]。

(七)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教师可将生活内容引入课堂,用这种方法表达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使学生能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教学,切实地学好道德与法治知识,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具有现实性,同时要具有拓展性。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能让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思维发现问题,及时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使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针对性更强,而且能强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19]。

采用这种体验的教育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将外部需要逐渐转化为内在主观需求,学生不再被动学习,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学习,由此使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要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作出有效的指导,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学生在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主体地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也能被激发起来[20][21]。

五、结束语

上面的研究明确,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道德,人类自身要良性发展,也离不开道德。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意识的关键期,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仅无法获得教育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所以,在对初中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于知识传递,而是要将该门课程作为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所熟悉的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树立道德意识,提高判断能力,有能力透过表象看本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还要对知识有所体验,从中悟出真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塑造各种情境,或将学生所熟悉的或经历过的案例引入到课堂,将知识与生活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深入探究,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乐于从实践角度出发深入探索。体验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践性,将之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对学生予以尊重,让学生亲身实践,通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起来,对学生加以激励,让学生所获得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更加丰富,情感也得到升华[22]。

猜你喜欢

体验式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