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020-01-06王佳瑶
王佳瑶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北厍幼儿园 江苏苏州 215200)
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幼儿本身的原因,像幼儿的多动症及自我约束力差等,这些行为都会产生攻击性;还有的幼儿因为观看武打动作片或受家庭的影响而会去模仿,进而产生攻击性行为。不管从哪种行为来说,这都跟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有关,这些攻击性行为会对幼儿造成很大的影响,会影响到幼儿的道德发展。因此,笔者结合幼儿的实际表现进行针对性管理,以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让幼儿受到更加全面的教育和发展[1]。
一、小、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形成的,如所接受的教育以及通过与他人的接触模仿而来。主要由以下方面构成:
家庭教育是幼儿接受的第一教育,父母的言行举止及行事作风都会对幼儿造成很大的影响。父母之间的相处方式对幼儿也会有影响作用。包括现在很多父母外出工作,将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看管,老人对孙子孙女都是过分溺爱的,这种情形下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不完整的,会让孩子的内心变得自卑。而且父母的教育方式要恰当合理,有的父母以粗暴的方式进行教育,这样教育下的孩子也自然会变得粗暴,攻击力就会强。
从幼儿园教育来说,幼儿园教育是帮助幼儿逐渐成长的一个关键因素,很多老师都觉得只要幼儿认真听话,偶尔犯错误都是正常的,并不会过于重视幼儿的某次攻击性行为。而且幼儿园教育与家教如果产生太大的反差,幼儿就会出现心理矛盾,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进行教育,除了一些人身安全及卫生安全,心理安全也要得到重视[2]。
二、小、中班幼儿避免攻击性行为的策略
(一)从家庭教育入手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懂得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要尽可能地多陪伴孩子,而不是将孩子放任不管,全权交由长辈负责教育管理。在家庭中,不可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或打架,这会给幼儿的心理造成伤害。同样,家庭中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家长要公平对待孩子,态度要保持一致,而且要采用爱护却不姑息的态度去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可而止,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但不要让这份美好的心愿成为孩子的压力。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不能欺骗孩子,要多鼓励和夸奖孩子,善于引导孩子的思想行为,而不是直接命令或以打骂的形式进行教育。家长要注重家庭教育,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避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二)从幼儿园教育入手
在幼儿园中,会有很多相龄的幼儿一起玩耍和学习,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幼儿自身的心理发展会在不经意间表现出来,幼儿教师应结合幼儿的日常表现进行思考和教育,尽可能避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出现。教师可多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幼儿合作意识的形成,让幼儿能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好地促进合作和交流。教师还要多夸奖合作意识强的幼儿,让幼儿教育更加温馨。同时,要注重家园合作,要切实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针对家庭教育进行幼儿园教育,两者之间相互促进,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样,如果老师发现幼儿的家庭教育存在一些问题,要及时与家长沟通,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降低幼儿的攻击意识[3]。
(三)从其他方面入手
幼儿除了在幼儿园就是在家庭,还有一大场所就是在社区。在社区中,邻里的和谐共处、文明礼貌能让整个社区环境变得温暖,幼儿在这种氛围下也会变得友好热情。社区环境及各种建设都会提升幼儿的安全感,进而避免攻击性行为的养成。而且,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幼儿在电视上所看到的各种动画片,里面会有一些不好的影响。由于幼儿自身的辨识能力差,会下意识地模仿,进而造成攻击性行为。家长要意识到幼儿的生活环境,从各个方面入手,避免让幼儿接触不良事物。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让幼儿的生活成长环境得到保障,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和家长要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良好的教育,多鼓励幼儿,让幼儿在和谐的氛围下成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和家长都要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让幼儿有一个健康身体的同时,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