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2020-01-06梁前聪

科学咨询 2020年52期
关键词:古诗词素养情感

梁前聪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幸福街道初级中学 广东肇庆 526400)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风俗习惯、精神风貌的展示,是千百年来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些精彩的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丰富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加深学生对自己民族、自己国家的了解,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爱国之情。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时候,不仅要夯实学生的基础,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魅力,体悟文章的情感,为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民族振兴的基础,随着我国与外来经济文化的交流,外部环境给我国的文化传承带来了很大的考验。初中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励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民族责任,并从优秀文章中体会到民族的强大,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教师应认识到教育是文化延伸的重要手段,所以,中学生需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为社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1]。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拓展课堂知识,丰富课堂内容

语文是一门传递情感、表达情感的学习科目,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传统文化与课本知识相结合,拓展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库,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同时弘扬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

例如,学习《女娲造人》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向学生介绍这篇课文是神话题材的文章,讲述了人类在遭遇危难时,大地之母女娲用尽办法拯救人类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善良勇敢的精神。教师在讲述这篇文章时,可以描述一下女娲补天的背景。有传说是因为火神祝融与水神共工发生大战,共工大败,最后怒撞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洪水泛滥,然后女娲补天;也有说是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失败,而后撞倒不周山。除了课本知识,教师还可以延伸到其他层面,比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女娲补天阻止了洪水泛滥,在西方的传统文化中,是诺亚方舟拯救了人类,这些都是关于当时大洪水的记载。另外,教师在讲解女娲补天时,还可以列举其他神话故事,或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了解的神话故事。教师将这些传统文化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欲望,进而达到丰富语文教学内容的目标,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分析文章内容,学习文化精神

教师在讲解语文知识时,可以把握住文章中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认知这些情感,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精神层面的提升。另外,将课本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能使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人物和他们的精神,并树立榜样,进而努力学习,成长进步[2]。

例如,学习《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介绍诗歌的成诗背景。全诗共有四节,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感受四个意象群的递进组合能够感受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教师在讲解这篇诗词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诗歌中主人公的情感历程是怎样的?在提问中引导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国家荣誉感之后,让学生继续朗读,加强学生对作者爱国精神的感悟。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爱国人物,并说一说他们的事迹,引导学生体会爱国人物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组织课堂活动,感知人文情怀

除了给学生讲述中国历史中的人物和文化故事,使学生不断了解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这些传统文化,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3]。

例如,学习《邓稼先》的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介绍本篇文章的相关背景,并引导学生搜集和邓稼先相关的事迹和图片资料。之后让学生在下堂课上分享这些故事,讲述人物生平及其中所体现的精神或人生道理。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一方面能更加了解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能体悟人物的情怀,同时扩大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此举可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深度挖掘情感,加深文化感悟

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古诗词的时候,不应只是翻译古诗词中难以理解的词语,然后让学生背诵,还应深度剖析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使学生通过古诗词中的情感了解作者的意志,这样学生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学习古代文化知识[4]。

例如,学习《渔家傲·秋思》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查询资料,了解这首诗的背景。这首诗是中国著名词人范仲淹所作,诗中描写了作者和将士们长期生活在荒凉的边塞之地,表达了思乡忧国的情感。教师在讲解这首诗时,应逐字赏析诗句中的情感,使学生通过深刻的剖析体会作者的苦闷心情。在讲解这首诗的时候,教师还应给学生普及一下当时的背景。古代出行并不方便,且常常在出行之后久不能归家。教师给学生普及这些知识后,再进行古诗词分析,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之情,可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将不同的教学模式融入语文课堂,一方面能丰富语文课堂的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和传统美德,同时,能使学生在这些精神和美德中受到熏陶,可促进学生精神素养的提升。此外,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和传统文化相结合,能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加深学生的文化素养,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品质。

猜你喜欢

古诗词素养情感
踏青古诗词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我和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