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特色发展的误区与路径

2020-01-06

科学咨询 2020年52期
关键词:办学特色学校

冉 勇

(重庆市涪陵第二十中学校 重庆 408000)

一、学校特色发展的误区

一是功利式的学校特色发展。多数校长都认同有必要进行学校特色发展,但对于为什么要进行学校特色发展可能会有多个答案。追求学校特色发展绕不开责任、名声、利益和权力等要素,对这些要素的追求和对惩罚的躲避构成了部分学校进行特色发展的最初动力之源,“趋利避害”成为它们行动重要的内隐标准。这一点不难理解,因为一旦学校在特色发展上取得较大成绩,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较为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应地便能获得上级部门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的支持,并荣获“先进单位”“示范校”等荣誉称号,这些业绩又会成为校长职位升迁或得到嘉奖的筹码。

二是割裂式的学校特色发展。课程体系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的割裂。校本课程体系构建已成为中小学特色创建的一个主要抓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没有特色课程就无所谓特色学校。但仍有不少学校存在校本课程与学校特色发展“两张皮”现象,二者之间不是有机整合,而是呈现彼此割裂的状态。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不在于回应学校现实基础与学生课程需求,而在于是否更便于通过备齐材料、包装美化从而显得与本校某种“特色”头衔相匹配、相对应。

三是无问题意识的学校特色发展。所谓“问题”,既代表学校在特色发展中面对的主题或议题,又代表学校在特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困惑、阻碍或表现出的缺陷。一些学校在思考与发展特色时,无视过往的教育传统、当下的教育现实以及未来发展,尤其是学生的发展需要,摒弃自身现有优势,反而花大力气去选择一些与校情关联度不高的内容作为突破口,走上盲目创新之路,最终只能无功而返或者囫囵吞枣、浅尝辄止。

二、学校特色发展异化的原因分析

一是基本概念和问题把握不好。学校特色发展或特色学校建设是学校基于对内部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对学校共性及潜在优势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对区域、学校资源进行挖掘或重组利用,使学校形成特定领域独特风格、气质和行为方式的实践过程。因此,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就在于准确定位学校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找以及充分挖掘学校潜在优势,善用独特的人文和自然等资源,其终极目标是让学校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让学校以其自身的方式诠释教育的发展规律。然而,调查发现,不少校长对特色发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些基本概念和问题要么没有意识和意愿去思考,要么把握不到位。有不少校长简单地认为,学校特色发展就是想出一些听起来朗朗上口、比较流行的“XX教育”式的口号,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愿景、校风、学风等内容,然后以一种看起来比较漂亮的形式把它们刻画在学校显要位置。学校没有系统、深入和理性地思考、厘清相关的基本概念和问题,实质上是对学校特色发展价值追求没有加以深入反思的体现。

二是制度环境的合法性压力。对于一些校长秉持“不管做还是不做、搞懂没搞懂,先提出(特色)来再说”“上级领导召开会议或者下来检查的时候也会经常提及它(特色),所以我们就提出来了”“别的学校都在搞特色,教育局还挺喜欢,我校不搞也说不过去”“我就跟着XX学校来,他们搞得那么好,跟着来总不会错”等现象,自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办出特色”的要求后,相关部门开始重视与加强特色学校建设,并对突出学校予以特别表彰,由此为区域学校营造出带有强烈的合法性压力的周遭环境。学校面临这种制度环境将如何反应?学校是否真的在实施特色建设、是否真正将学生发展作为核心目的以及对学校发展是否具有实质意义,对于很多学校本身而言都已经不重要了,它们在乎的是应对当前学校外围的制度环境形成的“特色办学”的压力,只要在名义上或仪式上能够符合这种要求,相应地就能获得有关部门、家庭和社会认可,从而保持学校的相对稳定生存。

三、学校特色发展的现实路径

一是内生性的学校主导。学校传统是学校在自身既往的发展中逐步积淀而成的,有其优势所在。在学校特色发展过程中,首先要对学校传统因素进行历史梳理和全面分析,以利用优势、革除弊端为重点进行突破与创新发展。改革创新则要求学校站在新时代的高起点,基于对传统的观察、理解、激活与唤醒,结合时代精神重新诠释和完善自身,以有效应对新环境、竞争与挑战。从根源上讲,改革创新是从学校自身传统和现实中自然生长出的。这就意味着,无论在学校特色发展的理论思考还是实际行动中,我们都应该对抗拒甚至排斥传统的“集体无意识”行为,提防在进行学校特色发展时割裂本校传统,坚持把传统与现代置于相互作用的历史时空之中,保持二者之间微妙的内在张力和紧密的调和互动关系。推进特色学校发展的目的在于促进学校寻找特色教育思想,并使之与学校内外部条件达到最佳结合,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办学质量的内在教育追求与初心。真正以质量提升为前提的学校特色发展应该是体现学校对潜藏在教育深处的教育情感和个性气质的挖掘,是以学校自身的方式诠释教育发展规律,以具有内在目标价值的逻辑体系指导学校追求卓越、为学生提供适应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是外塑性的制度能动。影响特色发展的最大因素除了学校自,还包括政府、教育研究人员、学生家长以及社区居民等,它们共同影响了学校特色发展的动力、方向、形式和内容。在学校特色发展上,应该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学校有条件的激励获得和无条件的政府监督两项机制。政府在学校特色发展中可以采用绩效换激励的策略,这里的绩效不仅指学校在特色办学上的建树,也包括教育质量的提升。政府并不给予所有学校完全相同的激励,而是将激励和激励程度的高低与学校特色办学绩效挂钩,这正如有些研究者将绩效获得与办学绩效相结合一样。绩效高的学校,可以获得较高程度的自主权,反之,绩效低则只能得到较低程度的自主权。

此外,政府必须对学校特色发展的整个过程进行无条件的监督,改善管理方式,完善监督机制,这也是我国政府真正实现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和构建新型政校关系的基础。

猜你喜欢

办学特色学校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完美的特色党建
学校推介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奇妙学校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