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越剧校本开发与实践的研究
2020-01-06陈梦筠
陈梦筠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实验小学 浙江杭州 310000)
越剧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大传统戏剧种类之一,也被称为第二国剧、绍兴戏、中国歌剧、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和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越剧起源于浙江绍兴嵊州,后流传于杭州、上海等地并逐渐壮大,吸取了昆剧、话剧与绍剧等不同剧种特点的越剧受到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喜爱,也是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剧种,代表作有《梁祝》《红楼梦》《西厢记》《白蛇传》等。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进行的针对性的教材设计与教学活动构建,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与综合素养全面发展,更对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尤其对于需要开展地方特色文化教育的学校而言十分重要[2]。
一、小学越剧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素养
越剧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艺术内涵。在小学越剧校本课程的构建开展过程中,学生会欣赏到《梁祝》《西厢记》《白蛇传》等优秀的越剧作品,从中感受到越剧的无穷魅力,并受到越剧的艺术氛围感染,了解越剧在服装制作、妆容设计和表演方式上的特点,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越剧,更是培养小学生艺术素养的有效方式。
(二)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天性活泼,比起被关在教室里老老实实地学习,他们更喜欢充满不确定性的、新奇的学习方式。而小学越剧校本课程的构建就打破了课堂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师会带领学生走入越剧文化基地,欣赏真实的越剧表演,近距离观看越剧的服装、舞台、妆容以及演员的一举一动,还会组织开展更多样化的越剧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也丰富了小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推动地方文化教育发展
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大环境的长久影响,很多具有丰富本土教育资源的小学都没能重视对地方文化特色的传承,而这次越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正是地方小学教育重视本土教育资源、增添新的教学资源、了解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教师在这次越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过程中必须提升自己的教学专业水平,积极主动地了解、探索与越剧相关的知识内容,只有教师自身对越剧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将越剧带到学生面前,这是推动小学教育向前发展的最好时机[3]。
二、小学越剧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主要途径
(一)建设校园配套文化设施
为了营造浓厚的越剧学习氛围,小学学校需要围绕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配套的文化设施,如搜集供学生欣赏的越剧表演影像,组织学生创办越剧兴趣爱好社团,在学校的演出上给予学生表演越剧的机会等。配套的校园文化设施是支持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也是让小学生保持对越剧学习长久兴趣的重要支撑,因此,建设校园配套文化设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途径。
(二)寻找社会越剧学习场所
在越剧的发源地——浙江绍兴与杭州、上海等地,有许多越剧表演场所和文化基地,小学教师需要做的是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并筛选这些越剧文化场所,寻找适合带领小学生参观学习的地点,利用周六日的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进越剧,近距离地观察、欣赏、领悟越剧的魅力和特点。社会中的越剧文化场所能将越剧学习从课堂延伸至课外,从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越剧、寻找越剧[4]。
(三)提高教师教学专业素养
教师是带领学生了解越剧与学习越剧的主要角色,教师对越剧的喜爱程度能够决定学生对越剧的喜爱程度,教师对越剧的了解程度能够决定学生对越剧的了解程度,教师对越剧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决定学生对越剧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校本课程的构建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先一步对越剧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提升自身的教学专业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小学越剧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策略探究
(一)先从课堂开始,将越剧融入小学音乐课堂
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开发都离不开与现有课程的相互融合,因此,小学音乐是带领学生初步认识越剧的最佳途径,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将越剧与日常的音乐教学内容相互融合渗透,作为越剧校本课程的导入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播放了几段当地人比较熟悉的越剧音乐,有些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这好像是我在爷爷那里听到的音乐”“我好像经常在妈妈唱歌的时候听到”……越剧给学生带来了一种熟悉感,但他们又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无疑调动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接下来教师介绍越剧的过程中,学生都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聚精会神地听着,越剧也就这样融入了小学生的音乐学习。
(二)欣赏越剧表演,了解越剧魅力与表现形式
随着当今时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因此,小学越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同样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为学生创设生动的越剧学习情境,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运用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手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越剧,发现越剧的无穷魅力。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著名的越剧曲目,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白蛇传》等。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越剧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一举一动,学生与教师可以一起探讨越剧演员的动作、声音、服装与妆容,有的学生说:“他们说话有点像嵊州话。”教师:“对了,越剧的起源地就是在不远的绍兴嵊州。”这样既增添了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又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越剧。
(三)拓展教学范围,带学生参观越剧文化基地
小学课堂的教学时间与教学范围毕竟有限,教师想要带领学生更进一步地学习越剧的传统文化,就要适当拓展教学范围,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教学资源,也就是越剧文化基地。教师可以利用周六日与节假日时间带领学生参观越剧文化基地,从中探寻越剧的起源、发展与文化,拉进学生与越剧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越剧盛行的浙江地区有许多越剧文化基地,如越剧起源地嵊州的“越剧小镇”,在这里,学生能够感受到越剧的浓厚氛围,观赏到原汁原味的传统越剧曲目表演,还有传统的浙江民间建筑群,可以说是学生近距离了解越剧的最佳场所。此外,还有海宁的文化艺术表演中心,慈溪的越风文化艺术中心,以及浙江小百花艺术中心等。
(四)组织竞赛活动,营造浓厚的越剧学习氛围
小学越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一定不能忽略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要抛弃传统且刻板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为学生组织开展更加丰富的校园学习活动,增添小学越剧校本课程的趣味性,也让学生对越剧学习产生新颖有趣的印象,这样就能调动学生越剧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营造浓厚的越剧学习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竞赛活动,学生每两人为一组进行闯关挑战,教师准备一些与越剧相关的词汇卡片,一人看到卡片内容后通过语言描述加上肢体描述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另一人负责观看他的动作进行猜测,在规定时间内猜出卡片内容数量最多的一组获得最终的胜利。比如,卡片上写的是“小生”,学生就会作出风度翩翩的神态,一只手仿佛抓着一把扇子慢慢摇晃。
(五)开展文艺汇演,建设校园配套的文化设施
建设配套的校园文化设施是保证小学越剧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要从学校的文化活动中寻找融入越剧的切入点,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开展校园文化汇演,设立不同的主题,让学生参与文艺汇演,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舞台,并让更多的学生接触越剧、欣赏越剧、了解越剧。
例如,在“传统剧”主题的校园文艺会演晚会上,教师组织学生表演了著名的少儿越剧曲目——《追鱼》《我家有个小九妹》《十一郎》《宝莲灯》等。还有学生表演了黄梅戏的《女驸马》《对花》《打猪草》,各种传统剧种的表演看得学生应接不暇,校园文艺汇演这个大舞台也让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对越剧和传统剧种的喜爱。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越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既是顺应新课改教学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与传承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本土教育资源,探寻越剧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为学生寻找接触越剧、了解越剧和学习越剧的场所,通过精心的组织安排,为学生构建完善的越剧学习模式,真正将本土资源融入小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达到拓展小学生知识眼界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越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还要提升小学教学质量,为小学教育增添艺术性、多样性,让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为国家的未来文化建设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