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在教务管理中的体现
2020-01-06连英
连 英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邮电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1)
一、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
作为高校的一种资格认证和教育激励体制,工程教育认证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评定其综合素质合格与否,不受名次制约。该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具有先进的育人理念,且严格把控着教学质量体系。综合来讲,其核心理念可包括以下三点。
(一)以产出为导向
为培养综合型素质人才,我国高校教育进行专业认证时会通过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要求给予评定。进行各个专业资格申请时要结合基本标准与办学宗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设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和管理制度,同时根据学校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综合水平设置适当的评价机制。另外,为了让学校教育与社会接轨,与企业融合,高校还可以保持开放性教育理念,积极寻找与不同行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机会,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需求。
在进行工程教育认证时,负责认证机构会考察该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原则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并针对学生的发展前景和目标规划,对课程持续改进和调整,同时做好师资队伍的整体提升,以适应课程教育需求,从而对人才培养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监控体系。
(二)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育改革之前,高校对教学质量的评估主要依赖于学校的投资情况、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等因素,而从未从学生的受教育质量出发。而引入工程教育认证制度以后,开始将重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其接受大学教育的最终效果为目标,作为衡量高校教育水平的标杆。以学生为中心,通常来讲是指学校的一切改革和建设都要以服务学生为原则,保证学生获得目标要求的各项能力,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吸取外来先进的知识体系等,全方面配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使毕业生走入社会后能最大化发挥自己所学知识,体现自己的能力[1][2]。
(三)保持持续改进
实行工程教育认证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促进专业的持续改进。随着世界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各大高校的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而在工程认证过程中,通常是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持续改进的循环过程,这也是工程教育认证工作考察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考察该因素的达成程度,会建立“评价—反馈—改进”的良好循环机制,该机制要求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与其相符的系列要求,具体包括:保持培养目标的持续性改进,保证内外部需求的一致性;使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保持一致;对教学活动保持有效改进,确保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能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3]。
二、工程教育认证理念指导下的改革实践
近年来,我国一些顶尖的高校开始了相关专业的认证申请,例如,从2016年开始,西安邮电大学陆续对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提出了认证申请,并通过了专业组的考察,得到了认定。在准备认证和接受考察的过程中,学院领导和专业建设队伍对认证本身和该校所提出的办学宗旨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对专业培养计划设置尤其是课程体系规划,有了进一步的改进思路。
(一)充分调研内外需求,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工程认证体系下对人才的培养是结合当下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采取逆向设计原则,即遵循“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具体教学内容”的自顶向下设计模式,将内外需求做为培养体系的契机,并依此确定培养目标。
我国各大科研院校在办学育人的过程中,要坚决落实我国建设高素质、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高地,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持。在学校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极积累办学经验,吸引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结合院校本身特色,对不同专业人才进行针对性培养和综合性提高。同时,与校外企业保持高度融合与合作状态,通过企业提供的机会,校方定期组织学生赴外部用人单位走访调研,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充分了解各用人单位的最新人才需求情况,从而制定明确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保证学校从政策到人员,从认识到行动,从在校学生到毕业生,对目标的理解整齐划一[4]。
(二)对照培养目标,细化毕业要求,梳理课程体系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办学要求,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同时要保持体系与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持续改进,这种综合性、系统化、科学性的核心理念使高校课程体系对紧紧贴合学生能力提升和知识运用有了一种明晰的对应关系,使学生在校园中学到的每一门具体课程内容,都能在实践生产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各大科技院校可通过申请工程教育认证的机会,组织各专业师生对照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及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具体的社会调研情况综合分析,有效明确和细化各专业的毕业要求,作为课程体系梳理的依据。例如,对同一系列的课程进行统一规划,彼此之间建立系列课程组,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优化与完善,指定专门的负责人负责梳理组内各门课程的知识点脉络,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和总结,配合教学,完成备课和安排施教等教务工作[5]。
(三)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变革
通常来讲,完成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变革即是完成了对教育评价制度的变革。变革使角色得到了转换,使教师不仅在观念上有了质的转变,更是推动了教学理论、教学工具和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的转变。因此,我国各大院校将视师资队伍水平的持续提升为长期的办学任务,随着“十三五”的召开,全国高校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需求,分别制定了详细的教师发展方案,通过内部培训、跨国学习和深造等活动,帮助教师练习完成将整个课程教学目标分解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将具体教学目标落实到相应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上,再通过个人能力发挥和团队协作,对每一个具体的目标设计对应的教学活动[6]。
以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为例,该院近五年共有16位教师通过出国学习和深造,圆满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在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下,学院要求教师对照相应专业的毕业要求达成度权重矩阵,进一步检查教学内容对课程所需支撑的指标点的覆盖情况,确保各门课程对毕业要求达成度权重矩阵各项指标点的全覆盖。
三、结束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专业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在工程专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间接地提升了工程知识的传播力度,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管理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认证体系下制定的专业标准,搭建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就业市场的桥梁,实现了专业知识与专业人才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无缝衔接。因此,必须在该制度下树立先进、系统的育人理念,并针对该理念建立一套成熟、全面和具备可操作性的目标及监控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