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与菏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型电气类人才培养模式

2020-01-06李玉山刘红艳

科学咨询 2020年52期
关键词:菏泽市菏泽新旧

李玉山 李 健 刘红艳

(菏泽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山东菏泽 274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国务院针对山东省创新型人才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发展现状,批复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十九大后批复的全国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菏泽市是山东省进入中原、西北、华北和华南广阔腹地的重要门户,是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重点区域。如何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将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推动其新旧动能的转换,促进新旧动能的混合提升,推进一二三产业协同、融合发展,量身定制出新旧动能转换的菏泽样本,还需更多人的努力。

新旧动能转换和高等教育改革密切相关,它对高等院校的专业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目标,要求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更加密切,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性行业,电气类行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菏泽市该行业的人才数量少且不精,急需引进和培养。菏泽学院是菏泽市开设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电气类专业的唯一高校,理应改变自身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要求、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电气类人才。本文以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菏泽市对电气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例,进行了新的分析和思考。

一、电气类人才培养现状

电气类专业属于新兴的应用型专业,近年来,随着国家电力技术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国内许多院校都设置了这一专业,该专业毕业生在促进地方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承担着重要角色。然而,高校对电气类专业学生的教育仍存在较大问题,所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实践操作能力差,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具体表现在:

教学体系较为落后,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的人才需求有偏差,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目前,菏泽学院电气类专业仍然是以公共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为主的传统教学体系,没有符合当代发展的创新性课程,知识更新速度慢,导致电气类专业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和国内电气类专业比较成熟的院校相比,差距较大。而且这种差距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弥补。

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我校以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导向,忽视了学生就业时在工作中进行电气工程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不符合企业所招聘的人员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目前,我校具有企业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占比不足百分之三十,拥有电气类专业相关技能证书的教师为零,该专业教师大多都只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自身的工程经验不足,对一线的工作情况缺乏了解。而且,电气类专业教师的整体学历和职称偏低,所有人员均为新引进的硕士,没有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

传统的校企合作对象单一,实训基地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缺乏和菏泽本地相关企业的项目实践,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很好地与产业相对接。鉴于电力企业的特殊性,对学生的安全要求较高,企业无法安排学生直接进入一线车间进行仪器操作、参与企业生产。因此,菏泽本地企业对校企合作项目的参与度不高。目前,我校电气类专业都没有与菏泽当地企业签订建立校企合作项目的计划书,且该项合作基本不能使企业有任何盈利,企业还要对学生的人身安全负责,因此,企业的热情度不高,急需政府加大支持力度[1]。

二、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具体计划

针对以上问题的研究,我们综合采用了比较法、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分析法。具体如下:

(一)比较法

这一方法主要是对应用于地方高校(主要调研聊城大学、临沂大学、济宁学院和枣庄学院四所高校,以菏泽学院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导向和高校所在地市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进行比较,突出两者各自的优势和区别。地方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对接,达成双方共赢的局面。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训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和自主创新能力,也可以增加企业的效益,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按照分工原则,制定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和详细的实施方案,尽可能搜集相关资料,设计出合理的调查表内容,进入招收电气类人才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明确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通过对菏泽市的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精心设置问卷内容,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这样既便于课题组和学校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有利于保证课题组研究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为菏泽市和菏泽学院提供合理参考和借鉴。

(三)总结分析法

结合实地考察情况,对调查表进行分析总结,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比较,我们形成基本的思路和框架,整理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为进一步增加研究报告的权威性和时效性,还要邀请行业内的一线专家对报告进行充分论证和修改,形成最终决议,调研报告将为菏泽市的经济发展和菏泽学院的学科专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措施及效果

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相结合,根据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与菏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电气类人才培养及需求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套具有地方院校特点的,适合菏泽市和我校实际情况的电气类人才培养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对学生和企业的问卷调查,充分调研论证了当前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的利与弊,并及时根据调研情况修订了教学体系,完善了我校的电气类教育模式的措施。主要是通过校地、校企共建专业和方向,加强与地方和企业的进一步合作,让更多学生可以到企业实习、实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独立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3][4]。具体包括:增设符合菏泽市情的新课程、鼓励教师参加业界锻炼、增加与企业的相互合作等方式。在开设课程时,有选择地删减一些没有用的课程(水课),学校改变以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增加符合当地经济特色的、创新的课程(金课),帮助学生获得符合当地特色的理论知识,为今后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5]。

提出了一套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应用型电气类教师人才队伍的解决方案。我校的电气类教师人才队伍多为纯学术型老师,对一线的工作情况缺乏了解。菏泽市和学校应加大建设应用型电气类教师人才队伍的资金投入,大力引进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来校兼职任教。还可与地方企业建立教师进企业学习的合作,增加学术型、双师型教师的实际工程经验,从而大幅度提高电气类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

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开始以实验实践为抓手,在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应该以“厚基础、宽口径、重交叉、强创新”为导向,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比赛,扩宽学生的科技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型和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电气类人才。

扩大校企合作对象,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合作的对象不再单一局限于传统的一线发电企业,要吸引学生更多地进入电力设计、电力监理、新兴电力产业等二线企业。要根据学生意愿,扩大校企合作对象,校企合作要考虑电力系统基建、运行的全方位覆盖。企业合作对象的多元化必将带来更多的实习岗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实习需求,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要结合自身定位,扩大合作模式,开展特色办学,服务地方经济,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和合作平台。通过举办实践能力技能大赛,鼓励学生“以赛代练”,提高学生参与度。

四、结束语

我们结合菏泽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和对电气类人才的需求情况,针对目前我校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经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相结合,最终形成了一套与菏泽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电气类人才培养模式。该体系已经在菏泽学院进行了实施,切实提高了我校教学质量,实现了对电气类学生实验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全方位培养,这对创新型电气类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只有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深化电气类专业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型校企合作机制才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最有效的方式。

猜你喜欢

菏泽市菏泽新旧
小村的呼噜
菏泽市木瓜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菏泽市苗木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捉迷藏
乡村振兴的“菏泽路径”
耕读事 新旧人
新旧全球化
2019年底前山东菏泽境内三条高速可通车
菏泽牡丹,花开全新产业链——第27届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
新旧桂系决裂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