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实证研究
——以凉山普格县为例

2020-01-06陈汉东

科学咨询 2020年52期
关键词:教养家庭儿童

伍 琳 陈汉东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成都 610059)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兴国的国家发展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教育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文章基于对四川凉山普格县地区儿童及其家庭进行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从家庭、社会、个体三个基本维度探究普格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状况,旨在更好地研究家庭教育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对策,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地发展[2]。

一、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原因

(一)父母角色缺失

家庭教育中亲情的缺失,关爱的缺失是儿童出现行为偏差的重要原因。此次调查数据显示,该地区主要有“父亲角色缺失”和“父母角色缺失”两种现象,该地区儿童的主要照顾者为爷爷奶奶等隔代长辈。而父母角色的缺失会使孩子没有家庭的归属感和依赖感,长期得不到稳定亲子关系的呵护,孩子会形成敏感、自卑型人格。父母角色中任何一方缺失都会使孩子在性别认知、情感发展方面出现问题,甚至会导致性心理压抑和社会交往障碍,只有两者相结合,孩子才会形成健全人格,发展健康的社会交往技能[3]。

(二)同辈效应

在此次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一种特殊的家庭监护类型——同辈群体监护,是指一群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和存在相同情况的孩子共同生活。模仿、从众、疏离是儿童进行偏差行为时最常见的三种方式,无论是长辈还是同龄人的行为,儿童时期都极易去模仿。家庭教育缺失的儿童,更想在其他组织找到自己的地位和价值,更渴望得到重视和理解。尤其是在同龄人中,感觉自己未受到家庭重视的儿童更渴望在同辈群体中获得认同、重视和尊重,甚至想要在群体中占主导地位。这种环境下若行为偏差成为一种主流,就会形成同辈群体效应,导致更多的儿童去模仿,进而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4]。

(三)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部分家庭父母受文化程度低和传统封建观念的影响,限制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父母。一是束缚孩子天性,规定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的绝对权威型父母;二是认轻父母角色地位的重要性,觉得自己受教育程度低无力管教孩子的放养型父母;三是迫切渴望孩子成才,给孩子造成极大心理负担和生理负担的望子成龙型父母等。

父母无法学习到科学教养的理念和方法,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无法与孩子正确地沟通交流,误会和矛盾的增多往往会导致孩子心理上出现问题,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和过失。

(四)主要照顾者素质不够

父母外出务工,通常第一时间选择将照顾孩子的责任交给祖父。首先,祖辈的身体素质使他们无法满足孩子除基本物质保障外更多的精神需求;其次,他们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教养孩子的方法上缺乏科学性,出现过度溺爱、绝对权威、只重视物质投入等现象。

而将孩子寄养在亲戚家中,一方面亲戚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孩子的教育力度也不好把控,会出现不敢管或管太多的情况,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亲戚自身需要工作并照顾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无法付出太多的时间,更无法全面地照顾到孩子的情感需求,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孤独和抑郁的情感障碍。若主要照顾者的教养方式不当,孩子的不良行为在刚出现时未被及时纠正和引导,会导致更严重的行为偏差[5]。

二、对策与方法

(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就业政策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父母角色的缺失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而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物质保障和经济支持。当地政府应加大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地当经济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放缓劳动力的转移。

(二)完善社区服务,专业社工介入

当父母无法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时,应立即寻求专业社工的帮助,尤其是留守儿童和特殊困难儿童群体。社会工作者能采用小组社会工作和家庭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引导父母学习科学养育的方法,更好地教养孩子。面对需要特殊帮助的儿童,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争取、整合社会资源的方式,为儿童提供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服务,保障儿童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学校管理

良好的儿童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也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场域,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传递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引导家长进行科学教养。学校要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老师要多与孩子谈心交流,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同时,学校要提高管理意识,及时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并加以引导改正,加强校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有序的校园氛围。

(四)转变落后地区教育观念

普格县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多数家庭父母的文化程度较低,导致家庭教育观念因循守旧,不能更好地适应儿童发展的需求。此次研究发现,部分家庭父母因自身受教育程度低,把自己的读书梦寄托在孩子身上,渴求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具有极强的功利性。家庭教育观念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改革创新,家长应更重视孩子的个性教育需求,根据孩子自身特色和发展态势,实施符合孩子发展规律的教育理念。政府应与社区等相关部门合作,开展科学养育课堂,逐渐改变落后地区家庭教育的思维定势,引导家庭教育发挥社会先导功能。

(五)提高监护水平,加强亲子沟通

孩子的主要照顾者要学习用科学的理念教养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真切感受到爱和关怀。父母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出工作期间,都要不断学习科学教养理念,改变自身保守陈旧的观念,多与学校老师沟通联系。外出务工的家长更要加强与孩子沟通联系的频率,了解孩子的生活情况,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引导孩子积极健康成长。

(六)创设良好的家教环境

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而家庭关系缔造者的主导方是父母双方,只有互敬互爱、相濡以沫的父母关系才能形成民主平等、互相尊重、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为人处世、情感、挫折等方方面面都要对孩子进行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在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中形成独立、自强、务实、善良的健全型人格。

三、结束语

本研究显示,凉山普格县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地区,家庭教育受到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因素限制,受到人口流动的影响和思想教育观念落后的主观因素限制,导致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是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影响,由于营养摄入不够均衡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导致该地区儿童存在消瘦、偏黄的问题,甚至还存在一些隐形致病因素。其次是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由于父母角色的缺失、家庭教育中教养方式的不正确、家庭关系不和谐等因素,该地区儿童存在孤独、压抑、焦虑的情绪,甚至会出现抽烟、逃课等偏差行为。

家庭教育的缺失,阻碍了家庭教育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要平衡时间、经济、资本、教育观念等影响因素的投入,加大投入力度,平衡投入水平,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地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和质量,更好地进行科学养育。注重家庭教育的同时,更要把握与学校、社会的合作联系,在政府的引导下、社区的帮扶下、学校的合作下,最大程度上发挥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和优越性,紧跟社会发展的趋势,实施科学养育。

猜你喜欢

教养家庭儿童
家庭“煮”夫
教养方程式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恋练有词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