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质监测分析》教材改革研究

2020-01-06李良会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35期
关键词:硬度水质微课

李良会

北京水利水电学校 北京 100024

随着2014年南水北调水进京、2015年北京市第二个三年行动治污方案、水十条、黑臭水体治理等政策的出台,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污水、再生水水质问题上升到一个新高度,与之对应的水质监测分析工作成为水行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任务中指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水质监测分析工作要求能熟练掌握水质检测方法,实验操作具有安全性、规范性等要求,因此要深入进行教学改革。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料,在进行水质实验前要预习教材中实验内容,学习相关知识,学生根据教师对教材的讲解分析理解实验过程、操作的关键点,再对照老师教授的实验过程,进行动手操作。

传统的纸质版教材已不适应现在要求,为了充分发挥教材对水质实验的辅助作用,《水质监测分析教材》采用教师、企业人员“双主体”开发模式,将课程平台、微课、flash动画等信息技术与资源融入教材中,突出工作任务,按照实验项目编写教材,对接实际岗位[1]。

1 教材开发“双主体”模式

《水质监测分析》教材编写,打破传统教师为主体编写教材模式,校企合作,形成学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双主体”教材开发模式。校内教师编写理论知识,校外专业编写实验过程,并录制实验录像,教师配上字幕,重点问题,做出重要提示,形成微课,放在水质课程平台中,供学生观看学习。

2 教材突出任务化、技能化

教材编写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教材模式,改变章节目录为项目、任务。理论知识以“需要、够用”为原则,做到理论为技能做铺垫,奠基础,融理论知识于实际工作任务中,突出任务化。教材内容以操作技能为主线,突出技能化。

《水质监测分析》教材按照水质检验实验过程分为“水样采集-化验准备-检测与测定-测后工作”四个项目。每个项目对应不同的水质监测部门不同岗位,“水样采集”对应监测部现场取样岗位,“化验准备和检测与测定”对应化验室化验员,“测后工作”对应化验室数据处理员[2]。

每个项目下分为具体水质化验的工作任务,并配有相应实训内容,教材与实训手册融为一体,既有学习内容,又有实验报告。教材突出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3 互联网+教材

将互联网+与教材编写有机结合,形成水质平台、微课、视频、课件、文字、图片立体化网络教材。

《水质监测分析》教材每个任务包括“布置任务——任务准备——任务实施——相关知识——巩固复习”五个栏目。

以重点任务“运用配位滴定法测定锅炉水中总硬度”为例,介绍教材编写思路。

(1)布置任务:首先,学生通过教材“查阅资料”栏目索引,登录水质课程平台,查看水质平台问题引导:“生活饮用水中总硬度主要指哪些物质?超标有何危害?”,带着问题观看水质平台中“水中总硬度超标危害”视频,并在平台讨论区回答引导问题。通过水中硬度过高,会使锅炉用水产生水垢,影响热量传导,耗费大量燃料,严重时会引起锅炉爆炸危害,引出本次任务为利用配位滴定法,测定锅炉水中总硬度含量。

(2)任务准备:通过教材“任务准备”栏目,让学生在平台查看“水中总硬度测定方法”国家规范,了解测定过程,准备锥形瓶、酸式滴定管等玻璃仪器,准备EDTA标准溶液、氨氯化铵缓冲溶液、铬黑T指示剂等试剂。

任务实施:学生登录水质课程平台,观看“生活饮用水中总硬度的测定”微课,学习测定过程、测定方法。微课由企业人员录制,并配以字幕讲解,有效帮助学生学会测定过程、测定方法。

学生预习教材中实验报告,按照实验步骤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并将实验数据填写在实验报告表格中。

(4)相关知识:通过平台中微课、flash动画,学生学习配位滴定法定义、硬度类型、金属指示剂分类、缓冲溶液作用等,如同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水中总硬度测定相关知识。

(5)巩固复习:完成教材中关于生活饮用水中总硬度的测定重点技能点、知识点的习题测验,巩固复习,检测反馈学习效果,通过二维码扫描提供参考答案。

4 教材特色鲜明

通过教材五个栏目,将知识与技能串接起来,形成有机整体。教材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改为先实操实验,后理论知识,让学生对动手操作熟练掌握,而后进一步知晓定义、分类等基础知识,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教材编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渐提升,突出工作任务化、技能化,特色鲜明。

5 教材适用性广泛

按照水质检验工职业工种的工作内容,编写具有水务特色、符合职业特点、适应首都水务发展的示范性教材。不仅用于中职日常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同时适用于水质化验中心、水环境监测中心等企业职工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取证培训等,教材具有实用性、适用性、广泛性。

总之,《水质监测分析》教材以工作实验项目、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工作岗位化、任务化、技能化,校企合作编写,实现“双主体”开发模式,将互联网+与教材编写有机结合,将课程平台、微课、flash动画等信息技术与资源融入教材中,形成立体网络教材。

猜你喜欢

硬度水质微课
水质抽检岂容造假
终轧温度对F460海工钢组织及硬度影响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65Mn表面电喷镀Ni-Co-P/BN复合镀层的硬度分析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超声波光整强化40Cr表层显微硬度研究
水质总磷测定存在的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