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命题作文“ ________,真有意思”导写

2020-01-05李仰臣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0年11期
关键词:爷爷

李仰臣

文  题

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并感受身边的生活,就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人、事或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愉悦我们的身心,丰富我们的情感。

请以“____________,真有意思”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把文题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写半命题作文,需先补题,补题的前提是分析已给部分。在这个文题中,“意思”是题目的核心词,含意丰富,有“情趣”“趣味”“意味”“意趣”等含义,包含感官感受、娱乐追求、审美情趣;也可以理解为“有价值”“有思想”等。“真”是“确实、实在”的意思,强调“有意思”的程度非同一般,表明对所写对象有浓厚的兴趣或者深刻的领悟。也就是说,这个文题要写让你觉得有意思的人、事或物。如此,可补入文题的内容范围很广,人、事、物、景都可入文。可以写游览过的自然景观,发现“有意思”的山川风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可以记述亲身经历的人生旅途,领悟“有意思”的哲思理趣,向读者传递真实独特的感受;可以描摹优雅的琴棋书画,感受“有意思”的传统文化,感知隐藏在其中的文化;可以阅读文学作品,体会“有意思”的人物、内容及表达的绝妙;可以描写有意思的人物,体现其对自己的影响……

注意,要想让文章立意高人一等,不仅要在“有意思”上下功夫,还要在“有意义”上深入挖掘。比如,写一些当今社会“有意思”的现象:人们开车上班,花钱去健身房健身;一些年轻人一边养生一边熬夜,啤酒杯里泡枸杞,贴着膏药去蹦迪;一些人去旅游,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旅程结束,收获全无……通过这些社会现象,探讨当今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样写,立意深刻,发人深省。

突围角度一:聚焦人物,个性鲜明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接触过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其言谈举止,富有情趣,让人一见便心生喜欢。因此,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人物,紧扣其个性和特点,通过真实典型的事例,运用多样化的描写方法,突出人物鲜明而独特的风采,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佳作展示

“涛哥”,真有意思

应爱源

我们班有个被大家称作“涛哥”的男生,他身高五尺,面容白晳,两只眼睛时常挤成两条缝儿。只要一提起他,大家就会忍俊不禁,涛哥,真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比如晨跑时,肥胖的涛哥刚绕操场跑了一圈儿,便满脸通红,气喘如牛,大张着嘴巴,好像要将周围的空气都吸进肚子里。跑第二圈儿时,他的面容又恢复了白皙,只不过比平时更白。靠近他的同学会看到他苍白的脸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伴着沉重的脚步声,涛哥开始了“优美的舞蹈”。只见他用左手在脸上拂一下,右手又抹一把;随着两手的动作,沉重的身子也扭来扭去。两圈后,涛哥不再坚持,而是坚定地停下蹒跚的步子,义无反顾地走向存放晨读课本的地方,缓缓抱起书,欲回班里。大家看到这个美差又被他抢走,嘶吼道:“你已经搬书多日,该换我们搬了!”涛哥回头用狡黠的眼光扫视一下众人,豪放地说:“尔等不必客气,为群众服务,乃我学委分内之事。”言毕,挥动小胖腿,踩着轻盈的步伐迅速溜了。

我对涛哥非常敬佩,不只是因为他当学习委员尽职尽责,还因为他乐于助人。八年级时的一次课外活动,我不小心把胳膊摔折了,医生建议我卧床休息。“这怎么行,落下的功课怎么办?”一向争强好胜的我坚决不同意医生的建议。这时,涛哥毅然决然地走过来,对我说道:“放心吧,这些都包在我身上。”从此,他主动承包了我生活中的一切大小事:打水、买饭,一马当先;刷碗、洗碟,当仁不让;铺床、叠被,积极主动;上课还帮我认真地记笔记,俨然成了我的贴身保姆,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那段时间,妈妈忙着做生意,根本没有时间照顾我。如果沒有涛哥的帮助,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挺过去。我非常感激他!

涛哥还喜欢讲“鬼故事”。夜深人静时,我与小伙伴总是求他讲鬼故事。他也不拒绝,讲得眉飞色舞,我们也听得津津有味。也许是故事太恐怖,也许是他讲得太生动,一到晚上,我脑子里就浮现出一个个恐怖场景,吓得睡不好。这下他可抓住了我们的把柄,时不时用故事里的恐怖情节吓我们,不争气的我们每次都会如他的愿,“啊”的一声尖叫起来。无奈,我也只能抛给他一个白眼,在他的喋喋不休中蜷缩成一团,渐渐进入梦乡。

哈哈,你说涛哥是不是很有意思?真不知道涛哥今后还会做出什么更有意思的事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点  评

1.结构严谨。开门见山,落笔点题。继而具体叙述了涛哥“有意思”的事例。结尾运用反问句“你说涛哥是不是很有意思”收束,呼应开头,结构严谨。

2.事例典型。精选了“晨跑时身体虚弱”“热心帮助我”“喜欢讲鬼故事”三个典型事例,对涛哥进行生动描写,使涛哥的独特个性跃然纸上。

3.细节生动。叙事过程中,抓住涛哥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精雕细刻,传神地展现了他的风趣诙谐、乐于助人、恶趣味等个性。还通过“我”与伙伴们的反应,从侧面刻画了涛哥的形象。

突围角度二:开掘源泉,寻找乐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打开生活的宝库,从中寻找富有情趣的事情:做一个“猜一猜,瓶子里是什么”的游戏,记录欢声笑语;记叙一次登山的曲折经历,表达“坚持才能胜利”的生活道理;回忆一次烧烤活动,阐述“集体智慧多,实践出真知”的人生真谛……

佳作展示

拔河比赛,真有意思

李雪莲

看到“_______真有意思”这个题目,我想到了去年在学校操场上举行的以“迎五一·展风采”为主题的拔河比赛。当时的操场被围得密不透风,参赛选手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按照赛程,我们901班与903班进入了比赛场地。“嘟——”随着裁判一声令下,第一局比赛开始了。只见双方队员摆好“弓”字步,双脚、身体向后倾,双手像一把大钳子紧紧地抓住绳子,拼命往后拉。“加——油!加——油!”双方拉拉队员的呐喊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

绳子中间的红绸带一会儿向我们班移来,一会儿向903班移去,双方僵持不下。拉拉队员一边大喊,一边双手往后挥,好像要帮选手用力似的。渐渐地,我班力量不敌对方,红绸移向903班。我们班的拉拉队员急了,喊声更大:“901班,加油!901班,加油!”看,我们班排头的李威,眼睛瞪得圆圆的,下蹲的身体向后倾斜,两脚犹如磐石一般稳稳地钉在地上;再看排在最后的小胖子应泽,脸憋得通红,汗珠沁满了额头。终于,红绸带又一点儿一点儿地向我班地界移动了。

突然,红绸带又开始向903班缓缓“前进”。一旁观战的老班见状,一边喊着“一二,加油!”一边挥舞大手为大家助威,这使得参赛的队员气势倍增。渐渐地,红绸又被拉回我们班地界了,然而,终因我班排尾的队员意外摔倒而导致第一局败北。下场后,队员们垂头丧气的,老班赶忙走过去,给大家加油打气,又制定了下一局的作战计划。由于老班的鼓励,同学们重新振作,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向了“战场”。

交换场地后,开始第二局的比赛。我班队员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大家齐心协力,集中力量,速战速决,趁着对方状态未稳,一下子就把红绸带拉到了自己这边。随后在第三局比赛中,我们班乘胜追击,最终,以2:1的分数战胜了903班!

这次拔河比赛,有欢笑,有失落,有汗水,有感动,让我们肾上腺素飙升,真有意思!而且,通过这次拔河比赛,我们还懂得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团结力量大!

点  评

全文一气呵成,用词准确,表达流畅。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及起因,笔墨简略。接着,作者选择第一场比赛精雕细刻,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抓住围观的同学以及参赛队员的神态、动作、心理等进行描写,让读者的心随着比赛起伏。对第二、三局则一笔带过,详略得当。篇末揭示“团结力量大”的主题,言简意赅。

突围角度三:以物载情,小中见大

中学生的生活,不外乎是家里、学校,两点一线;读书吃饭睡觉,三位一体。于是有学生说生活平淡,没有“有意思”的事可写。殊不知,聚焦生活中的某种事物,小中见大地反映时代的变迁,比如通过记叙自行车、摩托车、轿车的演变过程,表现社会的发展,礼赞富民的政策,不僅“有意思”,还“有意义”!

佳作展示

老家的新变化,真有意思

李超群

周日的早上,爷爷说要回老家枣林办点事,让我跟着去。我摇摇头,皱起眉拒绝:“我才不去呢,那里的路坑坑洼洼。坐在车里,一直在颠簸、摇晃,晃得人直晕,想吐,真受不了!”

“你说的是从前。”爷爷打断我的话,“走走走,再不走,误了我的事可不轻饶你。”爷爷拿出了长辈的威严,我只能屈服:“好吧,我权且当坐一次摇床吧!”

我在车里闭目养神,等待着点拨、摇晃。奇怪,车子开了许久,还是不晃,非常平稳。难道还没到那条乡道吗?我心中纳闷,坐直身子往窗外看去,不禁惊叫:“哇噻!这坑坑洼洼的土路什么时候成了平整结实的水泥路了?”爷爷笑而不语。

到了枣林,记忆中的平房、瓦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楼房。我简直惊呆了,转身问道:“爷爷,咱的车开错地方了吧?这里怎么跟城市一模一样,干净整洁,鸟语花香,美极了。”

“没错,这就是枣林啊!”不知何时,小舅爷已经在我们身边了。“哦,对了,爷爷你说办啥事来着?”这时候,我好奇地问。爷爷笑了,卖了个关子:“等会儿你就知道了。”

我们跟随小舅爷来到他的新家,先是参观了他家三层的楼房,内外装饰得非常漂亮。然后,我又来到他家的商店,商品琳琅满目,让我目不暇接。这时,我又想起以前他们住的土砖屋,不禁感叹:“这儿变化可真大呀!我还不知道发生了这么多新鲜事。”

午饭时分,小舅爷带着我和爷爷来到村里的一家大酒店。原来,大舅爷家今天乔迁新居,爷爷是带我来喝喜酒的。记得我小时候到小舅爷家吃饭时,菜都很难吃,当时我扔了一个窝头,爷爷还训了我一顿。而今天,一道道美味被端上桌,鸡鱼肉蛋应有尽有。

我再次感慨:“没想到老家的变化这么大,简直是日新月异啊!”爷爷感慨道:“还是党的政策好啊!你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去建设新农村,让老家更美!”我用力地点了点头。

点  评

作者没有泛泛地谈论中国的发展变化,而是通过描述“我”与爷爷回老家所见所闻,写家乡的变化。作者把从前坑坑洼洼的泥土路与现在平整结实的水泥路对比,又把土砖房与现在的楼房对比,把小时候菜难吃、扔窝头与眼前时尚的菜肴对比,从一个小侧面折射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还巧借人物对话点明题旨,讴歌了党的富民政策,抒发“我”的真切感受。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令人拍案叫绝。

猜你喜欢

爷爷
不甜不要钱
冬爷爷
站着吃
爷爷说
这里有爷爷
爷爷的家长会
锻炼的神奇结果
冬爷爷的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