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大连自贸港建设全面推进辽宁港口协同发展的建议
2020-01-05王大鸣王桂泉
王大鸣 王桂泉 富 莹
为了解辽宁港口资源整合后的发展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中国致公党辽宁省委员会组织相关人员在大连、锦州、营口、丹东和葫芦岛等地开展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辽宁港口集团战略规划初步形成、组织架构逐步理顺、协同发展稳步推进。但目前仍然面临一些瓶颈与问题,要实现“以港口的高质量发展辐射带动整个东北地区的振兴发展”,任务仍十分艰巨。
一、辽宁港口整合后的发展现状
(一)战略规划初步形成,“一流强港”正待建设
对标世界一流强港,辽宁港口集团综合考虑各港区自然禀赋、发展基础、城市功能及发展定位等因素,聘请“埃森哲”公司为打造现代化港口集群制订整合战略规划,在2020年基本实现建成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任务,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业务(货物、舱单、运输工具申报)应用率达到100%;单个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1年底争取实现整体通关时间压缩比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初步实现口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力争三到五年内打造世界一流强港,将辽宁从海洋经济大省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省。
(二)组织架构逐步理顺,港口整合“涅槃重生”
整合后的辽宁港口集团由大连、锦州、营口三大港领衔,下辖大窑湾、鲅鱼圈、盘锦、旅顺、绥中等十个主要港区,港区总面积近百平方公里,资产总额近2 000亿元;拥有现代化专业生产泊位195个,已建成世界领先的45万吨级原油码头、40万吨级矿石码头、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7万吨级汽车滚装码头以及国内最大的海上客运港,疏港铁路、疏港公路覆盖主要生产港区,业务领域涵盖港口物流、园区开发、商业地产、产业金融、智慧港口生态圈等。并按照建立“小总部、大产业”的管控模式,设置了11个职能部门,改革集团各港既有的生产组织方式,成立7个事业部,高效推进业务整合、融合,更加贴近市场和客户,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精干高效合理配置,努力实现港口资源的“涅槃重生”。
(三)“三大通道”全面开通,整合优势持续释放
辽宁港口集团成立后陆续开通了“三大通道”,集团各港之间合理配置资源,使港口整合优势得到持续释放。一是以大连港、营口港为起点,途经满洲里再到俄罗斯乃至欧洲各地的“辽—满—欧”通道;二是以锦州港、丹东港为起点,途经蒙古国再到达欧洲各地的 “辽—蒙—欧”通道;三是从大连出发,途径白令海峡、北冰洋至荷兰鹿特丹港的“辽—海—欧”通道。这三大通道实现全面开通是辽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行动,也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举措。同时还新开通马士基海陆印尼航线、“营口—漳州”粮食班轮航线、“营口—海口”内外贸同船直航航线和“绥中—天津”集装箱航线等多条国内外通道。
(四)集团管理有序开展,协同发展稳步推进
辽宁港口集团积极应用区块链技术,推进物流信息电子化,保障信息安全。在大连口岸正式上线并开放试用“区块链电子放货平台”,对加快货物周转等具有积极作用。全省港口资源整合以来,集团旗下各港口协同发展,稳步推进,业务呈现了快速发展态势,2019年大连港、营口港、丹东港货物吞吐量均比上年大幅增长。
(五)港口运行常态化,业务呈多元化发展态势
辽宁港口集团在推进港口整合的同时,加快传统业务改革和创新,加强陆海空互通互联,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增强港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和支撑作用。一是运行常态化。“辽—满—欧”通道以沈阳、大连和营口为支点,连通欧亚实现了稳定开行。沈阳中欧班列始发于2017年9月9日,截至2019年12月已累计开行382列,总货运量共计16 647车(40英尺箱)。其中,沈阳货运量6 734车,占40.45%,辽宁(含沈阳)占比67.36%,辽宁以外(山东、华东、河北等)占比32.64%。2019年沈阳中欧班列开行数量更是突破了200列,稳居东北第一。二是铁海空联运特点鲜明。随着大窑湾港区汽车滚装码头等5个新建和续建项目稳步推进,以及盘锦港荣兴港油品及液体化工品泊位项目的建成投产,辽港集团的运输能力显著提升,结构更加合理。2019年全省共完成公路货物运输19.2亿吨,水路货物运输1.2亿吨,铁路货物发送量1.9亿吨,机场货物吞吐量36.7万吨。沈阳、大连机场旅客吞吐量均突破2 000万人次,双双跻身国内大型繁忙机场行列,营口机场旅客吞吐量增幅位列东北首位。三是业务呈多元化发展态势。“辽—满—欧”线约80%以上货源来自东北以外区域。营口班列货源主要来自江浙粤等三个沿海省份,占比过半,日韩过境货源约占30%,东北腹地货源约占20%;大连班列货源中,来自广东、上海、津京等地货物约占80%。
二、制约辽宁港口集团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
(一)“自贸港”政策实施程度不够,制约了大连港发展
目前我国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成员中上海港定位为“国际航运中心”、天津港定位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大连港定位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宁波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辽宁省6座沿海城市全部实现了口岸对外开放,港口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但是更利于港口产业发展的政策在辽宁落地不够,政策实施较慢。比如赋予自由贸易港所特有的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港口区,对进出港区的全部或大部分货物免征关税,并且准许在自贸港内开展货物自由储存、展览、拆散、改装、重新包装、整理、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的政策还在逐步落实中,制约了大连港发展。
(二)港口定位同质化程度高,影响市场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我省各港口企业完全独立经营,没有统一规划与管理,各自为政,形成了多而不大、全而不强、始终面临与邻近港口同质竞争的处境。有的港口因货源不足,货场大量闲置,而有的港口因货源充足,货物却无处安放,造成港口岸线和社会资源的较大浪费。例如,盘锦港、锦州港、丹东港和葫芦岛港等港口经营的货种差别不大,具体来看,丹东港经营的货种以粮油、矿石、煤炭、油品、集装箱为主,锦州港的主要经营货种是油品、煤炭、化工品,盘锦和葫芦岛港主要货种也是油品、各种化工原料、粮食等。各港口经营业务相似,服务种类单一,同质化带来的低水平竞争对港口经营和效益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市场健康发展。
(三)港口集疏运体系不健全,限制港口作用有效发挥
运输业不仅是货物的简单流通,它包括货物接收、安放、搬运、运输、送抵等多个环节,其中涉及内陆场站、集疏运输、航空、港口、公路、银行、保险等多个部门,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我省港口运输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集疏运体系存在集疏港通道少、路网系统不完善、道路和铁路交叉路口多、装备不足、场站设施缺乏等短板,导致货运交通不畅,无形中增加了物流企业的负担和成本,限制了港口作用有效发挥。比如,锦州港就存在路网系统不完善问题,从锦州港到绵阳路道口拥堵,港口西门澜沧江街通行能力弱,雁荡山路西侧为断头路,未与开发区市政公路相连,等等。绥中港疏港铁路已开通,但疏港公路未规划建设,没有直达辽西、蒙东腹地的铁路、公路,导致绥中港货运对辽西、蒙东地区的覆盖及港口作用发挥不充分。
(四)港口间不规范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
我省港口多、规模小,航线开发和港站运营存在多方面竞争关系,因而容易产生港口的重复建设和出现竞相杀价行为。某些港口以偏离正常价格区间的极低港口费作为吸引客户货源的手段,一定程度扰乱了港口计价收费体系,影响市场健康发展。比如其他邻近港口价格仅玉米一项就比锦州港普遍低15~25元/吨,导致锦州港的部分客户货源流失,经营压力明显加大,利润空间不断压缩;绥中域内另有渔混杂货码头2个(照山港、团山港)以及海洋部门批复的大小渔港共计19座,同样的货物在绥中港收费一般在16元/吨,而其他小港口收费在4~5元/吨。
(五)港口信息化程度不高,远低于国内先进港口水平
上海港和青岛港等先进港口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达到国际一流,它们拥有中国大陆港口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信息中心,在各大船运公司、国际国内港口、海关、货主等用户之间实现了电子数据自动交换。由于我省各港口一直处于独立经营、各自为战的状态,港口信息化发展及应用程度不高,发展不均衡,有的港口甚至没有应用信息化管理,仍采用人工手段。总的来看,辽宁港口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电子商务等远低于国内先进港口信息化管理与应用水平。
三、依托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全面推进辽宁港口协同发展的建议
(一)提升战略性功能定位,实行统一开放的自贸政策
党的十九大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辽宁港口集团的成立为大连建设自由贸易港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方面辽宁港口的发展面临着区域内强大对手的竞争,如国内同属北方的天津港、青岛港,国外的釜山港等;另一方面,辽宁港口自身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瓶颈。因此,辽宁港口集团应提升自身战略性功能定位,在制订辽宁港口集团发展规划时,要以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为核心,参照香港、新加坡等自由贸易港的发展经验,积极探索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路径,实现高起点起步、高标准建设。在集团内实行统一开放的自贸政策,坚守“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政策底线①海关“一线”是指国境线,“二线”是与非试验区的连接线。,拉近与国内外先进港口的距离,推动辽宁港口集团各港口物流、商贸、金融、保险、船舶交易、海事、海商服务等航运服务产业的聚集和快速发展,助推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二)核心港口“C位”引领,打造优势互补的辽宁港口集群
我省港口资源丰富,但是各港口的自然禀赋、发展基础、功能定位及发展历程均有很大的差异,全省港口资源整合并不是简单的商业价值最大化,而是要将其与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东北再振兴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等深度融合。一是要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引领,形成以大连港为核心、其他港口为辅助的各港口之间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辽宁港口集群。二是要根据不同港口所处地理位置、规模能力等差异,合理确定不同港口的业务定位,增进相互之间的业务协调配合,改变港口大而全、小而全的业务发展模式,实现产业更优集聚、区域功能定位更加合理的高质量发展。三是开展港口业与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跨文化的其他业态无缝融合,最终达到发挥集团优势、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的。
(三)打破地域壁垒和界限,建设和完善统一的集疏运体系
建设和完善港口的集疏运体系是当前和未来港口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一是对港口现有的集疏运体系进行全面梳理,摸清各港口集疏运体系的短板和不足,结合港口所处地理位置、功能定位、规模能力和基础设施现状制订发展规划,坚决打破地域壁垒和地域界限。二是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建设,避免重复,建立地方政府与企业协同共建共管的模式。三是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国际化水平,提高运输质量和协作效率,大力发展海铁、海空、海陆联运,港区专用疏港公路、进港通道与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等零距离衔接,逐步形成功能完备、层次分明、装备优良、高效畅通的集疏运体系。
(四)统筹资源配置,实行港口货物仓储运输统一调配
在港口的发展过程中,寻求错位发展是提升港口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鉴于目前辽宁各港口的发展现状,一是必须改变传统的各自为战的仓储运输方式,避免港口因货源不足、货场大量闲置,或因货源充足、货物无处安放等情况发生,减少港口岸线和社会资源的浪费。二是把各港口视为一个整体,通过大数据信息化管理平台,统筹港口资源配置,合理利用现有的港口资源,达到运营线路最优、货物最多、距离最短、时间最快和成本最低,实现快捷、准时、安全及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三是实行统一规范的港口与运输市场秩序监管和执法监督,严查违规建设、违规运营、私装私卸、违规运输等扰乱港运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避免出现垄断企业巧立名目、转包或代理违规收取各种费用等情况,使港运市场更加有序、规范、健康发展。
(五)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构建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物流就无从谈起。一是规划建设以大连港为核心的能够覆盖辽宁港口集团各港区及周边区域的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学习和引进上海港、青岛港先进的大口岸物流与电子商务平台信息技术,构建港口基础信息大数据库。二是运用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汇集的大数据资源整合、加工、存储、分析、传输和使用,搭建起具有统一角色和权限,安全、稳定、可靠的全港口生产和决策与管理信息化平台,保障全港生产与管理各环节间的信息流动,形成统一的、互联互通的有机整体。三是高起点配置先进的计算机操作控制系统,实现生产经营语音、视频、图像、多媒体等全程可视化和透明化,使生产、经营和管理更直观,更易于掌控。
四、结语
李克强总理于2019年7月在辽宁视察时指出:辽宁海岸线长、港口条件优越,港口是辽宁的聚宝盆,要坚持转身向海、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力争站到国际竞争风口上,以港口的高质量发展辐射带动整个东北地区的发展。本文基于对辽宁港口的调研结果,分析辽宁港口整合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瓶颈,提出依托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全面推进辽宁港口协同发展的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