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设施设备维保模式研究
2020-01-05张益端
张益端
(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贵州 贵阳550004)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综合技术系统,涵盖了地铁车辆、通信、信号、供电、轨道、房建、桥隧、综合监控、通风空调、自动售检票等二十多个专业,通过高效的设施设备维保组织使得各专业系统协调运转从而实现安全运输乘客。在轨道交通线路开通前即着手研究如何科学有序地开展设施设备维保模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贵阳市轨道交通为例,旨在探讨新开通轨道交通城市如何制定合理的设施设备维保模式。
1 设施设备维保组织研究阶段
根据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的近期、远期规划,以及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情况,结合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保管理经验,运营维保组织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开通运营筹备阶段、双线运营阶段和线网运营阶段。
运营维保组织阶段是制定维保管理模式的基础。综合时间、运营组织等因素考虑,贵阳市轨道公司将首先担负起1 号线和2 号线一期工程的运营维保管理,包含:列车运行、控制监督、对运营人员的培训以及对车辆和供电、信号等设施设备的保养、维保;运营初期工作以搭建组织架构为主线,深入专题研究,推进标准化、制度化建设,稳妥、渐进、有效地开展运营维保工作,并逐步向线网运营转变,担负起保证安全准点运营的重任。
2 设施设备维保组织基础
运营维保管理水平,是衡量地铁运营管理的重要标准。维保模式和委外维保的管理,务必夯实设备维保质量、进一步提高设施设备的维保管理综合能力。
2.1 维保组织原则
结合运营服务要求、轨道交通服务对象、各线路在轨道交通线网中的定位等因素,综合考虑并确定运营维保模式和委外维保基于以下原则:
2.1.1 基于确定的线网规划原则。设备维保组织基于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既能满足初期两条线路运营维保工作,又能预留后期线网运作的维保需求。
2.1.2 基于建设时序原则。设备维保组织基于各条线路建设时序的实际情况,实现运营维保规划与建设的统一性,保证维保管理具有可操作性。
2.1.3 基于维保管理可持续性原则。充分考虑远期建设线路与近期线网的关系,理清各条线路的关系及定位、车型选择、供电、通信信号等设备配套情况,从整个轨道交通线网上分析考虑,保证近期与远期的协调统一。
2.1.4 基于运营管理原则。设备维保组织以保证运营、服务运营、便于运营为前提,实现以满足运营为主线开展工作。维保的中心根据多线路设备共享特点分布,一般设置在车辆段内。
2.1.5 基于模式多元化原则。通过多种维保模式共同保证运营安全。
2.2 维保实施方式
2.2.1 计划预防性维保。计划预防性维保指的是可以通过自身的能力进行维保,按计划周期完成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通过计划预防性维修保养,达到优化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和构件寿命,并将系统维保成本降到最低,使系统保持在最高安全水平。
设施设备的计划预防性维保计划不是静态计划。在检修实践中,应该不断总结积累经验,经常性地对计划中的维保作业内容进行复核和更新,对维保作业的周期进行适度调整和修改。
计划预防性维保的等级,按维保周期通常可分为:日常巡检、周检、双周检、月检、季检、半年检、年检,具体内容详见各设施设备。设施设备的中修、大修将依据设备的具体运转情况制定。
2.2.2 故障修。故障修是在某个部件出现故障之后所采取的维保方式。适用于对行车、消防安全无直接联系、设备运行稳定且已考虑足够备份的系统或设备。
故障修可以是彻底维修,也可以是临时性的维修,设备在临时维修之后仍然可以投入运营,并等待后续彻底维修。在维修程序结束之后,确认设备恢复可使用状态,投入正常运营。故障修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故障排查、分析和解决,通常需要外观检查、经验推断、部件替换、启动备用设备、确认故障点、临时性解决或彻底解决等流程。
2.3 维保模式分类
2.3.1 自主维保模式。由公司组织设备维保,按专业进行分工,成立不同的专业维保部门,本着大而全的管理机制和理念来组织自己的维保力量,完全负责所有轨道交通设备的维保。
2.3.2 委外维保模式。委外维保模式是将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故障维保等业务完全或部分委托给外部维保单位,由外部维保单位提供人员、设备、技术,并负责设备维保工作,公司只需配备必要的技术人员进行维保管理、质量验收等工作。
委外维保模式分为两类:完全委外维保模式、部分委外维保模式。
(1)完全委外维保模式。该模式是将系统所有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紧急情况的故障维保等作业完全委托给外部维保单位,由维保单位提供人员、设备、技术、备品备件等资源,公司只需配备人员进行工作监督、质量验收和责任界定等工作。(2)部分委外维保模式。该模式是公司根据线路运营情况、设备情况、人员结构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将轨道交通部分设施设备委托给外部维保单位,外部维保单位完全负责该设施设备的维保管理、维保服务和维保质量。公司负责维保质量的监督、检验和质量验收等工作。
3 设施设备维保模式研究
根据贵阳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架构及人员配置,贵阳市轨道交通1 号线工程按照自主维保模式为主,委外维修模式为辅的方式。待形成线网后,可以利用部分设备厂家地域优势、技术优势等,运营部分设备可以考虑逐步采用多种形式委外维保模式。主要考虑因素如下:
3.1 从运营发展考虑
轨道交通1 号线是贵阳市首条地铁线路,采用自主维修是培养运营技术人才,积累技术经验,维持自身造血功能的重要阶段。
3.2 从运营管理考虑
运营期间设备维护及维修活动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不会给运营安全造成影响,目前市场上大多委外单位对设备维护不具备有效控制的能力,对运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可能会造成影响。
3.3 从运营成本考虑
委外维修成本应不高于运营资质内部自己维修的成本。
自我维护成本主要分为人员工资、人员培训费用、管理费用、工器具摊销费用、工器具维护及年检费用等内容。由于其中的物料消耗额与委外管理的物料消耗额相等,所以不考虑物料消耗成本。但需考虑物料采购产生的资金占用及其仓储成本。
地铁专业涉及范围广,对于社会化、专业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充分、承包商多的专业设备,采用委外维保模式,更有利于降本增效。
4 贵阳轨道交通设施设备维保模式
综上所述,委外维修是线网运营设施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必经之路,但贵阳市轨道交通线网形成前,应探索出一套符合贵阳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情况的设施设备维保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市场进行物质、人力等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追求以最小的资源投入、最佳的配置模式,实现综合效益的最优化,同时积极规避风险,保证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可靠的设施设备维保模式。
根据对设备的维保模式调研分析和汇集贵阳轨道交通运营筹备的具体情况,目前贵阳轨道交通采取“自主为主、委外为辅”的维保模式,具体各专业维保模式如下。
4.1 自主维保专业
影响运营行车安全的重要关键设备:车辆、信号、供电专业设备与地铁行车及安全直接相关,对于设备运行质量、故障响应及恢复时间等均有较高要求,此类设备维保模式采用自主维修。
为运营组织、乘客服务提供重要保障的设备,如:通信系统、AFC系统、站台门等,亦采用自主维保。
4.2 委外维保专业
对人员资质有特殊要求,且运营不具备取证条件的设备,其维保模式采用委外维保模式,如电扶梯、电梯、消防设备等。
对于维修简单、质量控制较为容易且市场资源丰富的设备,采用委外维保模式,如:轨道、房建、结构以及机电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