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促进高职工程测量课程改革探索
2020-01-05吴量
吴 量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0 引言
十九大报告指出,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大使命。自2012年以来,每年一届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以及各省、直辖市为此举办的选拔赛,可谓精英荟萃,影响力波及全国职业院校。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展现职业院校师生风采,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产教结合,更好地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做出巨大贡献。
1 技能大赛对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1.1 技能大赛推动工程测量课程改革
传统的课程标准以理论学习为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达到熟记概念、了解仪器构造、掌握原理、计算方法等知识目标,在技能大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推动下,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更加注重技能性和实践性,将传统的章节式知识讲授转变为以项目化为主导的课程结构体系,这样的单元设计与测量员、施工员岗位职能保持一致,不仅能够满足职业岗位要求,而且对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作用。
1.2 技能大赛推动高职院校测量实训室建设
我校自2012年开始参加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在此之前,我校的测量实训室仅有5台自动安平水准仪、3台电子经纬仪、1台全站仪,教学资源非常匮乏,由于参加技能大赛的需要,以及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提出的新要求,较为完整、先进的实训室很快投入建设,现在我校测量实训室拥有DS05、电子水准仪、全站仪、RTK测量系统等多款先进的测绘仪器及配套软件,可以同时满足240名学生实训需求,为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提供了物质保障。
1.3 技能大赛为实践能力突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我校为参加每年一度的技能大赛举办了校内选拔赛,为此组织了大量的赛前培训工作,在确定参赛选手的过程中,又进行了多次考核和培训工作,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学生的测绘技能水平,培养了学生德技并修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实操能力强的学生,通过参加学校每年一届的工程测量技能大赛脱颖而出,在准备省赛的过程中进行大量的实操训练,若能够在省赛中获得一等奖,可免试升入本科,为学生提升学历打开通道。即使没能在省赛中获得好成绩,但其具备的实操能力和理论素养,完全具备工程测量员能力,达到建筑企业岗位要求。
1.4 技能大赛推动高职院校教师积极参加实践锻炼
我校建筑系所有专业都开设了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对任课老师实操能力要求较高,怎样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加强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不仅要有制度,而且要有如何落实制度的措施。通过每年的技能大赛指导工作,教师们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不断研究探索测量仪器的操作技巧,不断提升测绘软件使用操作水平,自身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在两年一届省级技工类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中,我校测量课程任课教师连续两届获得第2名的好成绩,这充分证明教师的测量实操水平在指导学生参赛过程中得到大幅度提升。
2 技能大赛与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衔接不足之处
1)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行业职业素质、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从事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全国技能大赛工程测量赛项通过紧张刺激的外业比赛展示学生的测量技能水平,引领产教融合,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但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比赛过程毕竟不能体现教学的全部,如果只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不重视理论学习,导致理论成绩不理想,很难具备创新和创业能力;部分学生对技能操作的规范性理解不够,在比赛中单方面注重测量速度和技巧;学生测量比赛时,存在着数据成果不合格,不如实计算而硬凑数据等情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教育学生坚持测绘人的优秀品质,不断提高测绘质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测绘技术人才,才能体现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根本宗旨。
2)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频繁更换,高职院校测量仪器资源浪费严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至2012年举办以来,工程测量比赛设置的项目主要有二等水准测量,一级导线测量,1∶500地形图测绘,工程施工放样等。比赛项目进行过多次更换,先后采用了多款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测量仪器,各省相对应的选拔赛采用的仪器也随之变化,各省之间也不尽相同,这样造成了全国各参赛的高职院校采购了大量的仪器,部分仪器现在极少使用,这是国家资源的大量浪费。如果能将比赛项目和测量仪器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固定或循环使用,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3)技能大赛比赛是精英比赛,没有惠及所有学生,造成教学资源的不公平。为了能在每年一届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比赛中获得好成绩、进而提高知名度和竞争力,各高职院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安排专职指导老师,对少数几个实操能力突出的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和培训。即使最终没能获奖,参赛学生的实操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都是出类拔萃、鹤立鸡群的。可是,为了比赛而进行的特别培训和指导并不能惠及所有的在校学生,没有参赛的大多数学生并不能在技能大赛的比赛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有教学资源不公平之嫌。
4)各省选拔赛总在少数几个高校举办,应提高参赛学校参与度。由于各种原因影响,每年举行的各省选拔赛总在少数几个高校举办,比赛形式,赛项设置,赛项规程,评分标准等基本上是上令下达到各参赛院校,虽然比赛制度的制定、赛项的遴选进行过充分调研,比赛规程也是经历过反复实践证明,但是倘若能够在比赛期间进行交流研讨,认真听取知名度和影响力较为普通的高职院校的“民意”,更能充分体现“坚持联合办赛、开放办赛,坚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影响”的大赛宗旨。
3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
1)以国赛为引领,地方和院校比赛为基础,构建人人能成才的人才培养体系。在积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同时,应大力开展院校级技能大赛,为更广大的学生提供参赛平台,做到班级比赛人人参加,年级比赛规程有差别,鼓励学生参加校级比赛。我校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开设在第二学期,课程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将仪器的构造和使用等基础知识融入的课堂教学之中,期末开设2周的独立实训周,在实训周中,第1天~第2天掌握水准仪的安置、读数、表格填写和内业计算,第3天组织全体学生开展四等水准测量比赛,第4天~第5天学习掌握全站仪的安置、表格填写,第二周第1天进行一级导线内业计算培训,第2天进行一级导线测量比赛,第3天教会学生掌握全站仪的测定和放样功能,第4天~第5天教会学生使用GPS RTK测绘系统,在实训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们认真细致的业务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和测绘人不怕苦、不怕累的优秀品质;注重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推动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局面形成。
2)避免唯教材教学,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和校本实训教材,在构建课程知识体系的同时构建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技能性知识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分析解决测量员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职院校永恒不变的主题,工程测量课程教材的编写,传统方式是按照章节进行,现在大多采用项目化或者任务化进行,不管采用哪一种方式编写,基本的知识结构都得按照认知过程进行构建。每个地区,不同专业、岗位,不同层次学生对同一知识体系的学习认知程度是不一样的,结合岗位需求和学生自身实际,构建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技能性知识体系,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和实训教材,对不同专业学生既有针对性,又有差异性,最大化实践性学时比重,充分利用学校实训、实践条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加强校内工程测量协会建设,积极引导有兴趣的学生加入到协会。工程测量协会是学生自治团体,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在老师的指导下,协会成员推选测量能手成立技术组、仪器维修组,以老带新,定期开展理论知识学习,个人技能展示,计算能力比赛,协会间交流互动等活动。实践表明,通过加入测量协会,大一新生在没有进行工程测量课程学习之前,基本上掌握水准测量原理,经纬仪的使用等知识,在每年12月举行的院级比赛中参加四等水准测量和一级导线测量赛项比赛,将实践学习前置,学科理论学习后置,将翻转式教学模式运用到学科教学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时言之有物,心中有数。不仅如此,院级比赛中获得好成绩的大一新生,可以授予助理教师称号,在第二学期测量实训课程时协助老师完成班级分组、仪器操作指导、数据处理、裁判、评分等工作。
4)大力推进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化测量实训基地分别在上半年测量实训月和下半年技能竞赛月开放。指导老师将课程知识模块化,岗位技能任务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既是建筑专业学生提升工程测量技能的重要保障,又是相关专业学生扩展技能的有益补充。学生完成选修课程不仅收获学分、学得技能,还能获得工程测量员考证专项培训和模拟训练。同时,开放性实训基地亦可以作为建筑工人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操场地,为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提升岗位技能做出贡献。
4 结语
职业教育培养具备基层岗位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一项重大举措,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贯彻《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具体行动。大赛不仅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更重要的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要以大赛为契机,促进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让每个学生既要学会和学精技能,又要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培养认真细致、耐心探究的良好业务作风和工匠精神,增强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