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方法分析
2020-01-05李贝
李 贝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江苏 南京 210000)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不是简单的植物、花卉搭配,而是要兼顾艺术性与实用性,要契合本地区的特点,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则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源节约的要求,要在兼顾生态性前提下,最大限度避免资源浪费。节约型生态园林的设计需要突出资源节约、生态恢复以及生态补偿与适应,从而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以及建设环境友好型省市的目标。
1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1.1 设计理念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其一是节约,具体可以从生态与经济两方面理解,从经济的角度而言,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要在用地、用水、材料以及人力等方面实现资源节约,最大限度降低经济成本;从生态角度而言,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最大限度降低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助于改善局部生态环境。整体而言,要实现经济效益、景观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统一[1]。其二是生态恢复以及促进,要求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若生态环境被破坏,应当采用景观设计方法促使该区域生态恢复,最终通过生态系统自身修复能力实现生态环境完全恢复。其三是生态补偿以及适应,指的是生态园林的设计为了实现景观功能,需要投入大量不可再生资源,并且无法完全避免浪费,针对这种情况,应尝试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多元化的设计手段,利用生态系统自身力量平衡对能量的需求,进而最大限度降低生态园林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更好的适应城市生态环境需求。
1.2 设计目标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目标是改善城市的景观结构,提升城市园林景观的功能性,推动环境优化型城市的建设;具体的目标包括艺术性、安全性、舒适性、生态性、节约型以及绿色健康等。
1.3 设计思路
1.3.1遵循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4R原则
4R原则即Reduce,Reuse,Recycle以及Renewable,其中Reduce强调在设计生态园林景观时要尽量减少各类资源的使用,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Reuse强调在符合当前工程的要求的前提下,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景观;Recycle强调合理回收利用各种材料以及资源,建立资源回收系统;Renewable强调利用保留下来的材料以及资源设计新的园林景观,突出新功能[2]。此外,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上,要在兼顾艺术性的同时重点突出资源节约、生态节约,同时还要利用生态系统的边缘效应和内部的物质能量循环来使系统健康协调的发展。
1.3.2突出地域性特色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不同区域在文化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并且在自然条件、社会条件、民风民俗以及其他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孕育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上,要融入地方文化因素,体现地方风土人情,这样不仅可以获得人们的认可与喜爱,同时也有助于突出城市特色,赋予生态园林景观更为深刻的内涵。
1.3.3坚持生态优先
生态园林景观的基本要求是生态性与艺术性,设计师在设计生态园林景观时必须要突出生态优先的原则,设计师在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生态原理。自然生态系统拥有自我修复以及更新的能力,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利用可以保障生态园林景观自我更新,同时还能起到改善周围生态环境的作用,所创造的生态效益不可估量。
1.3.4秉承以人为本
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上,不能一味强调个人想法或者追求一时的景观效果,而是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设计始终。设计人员要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理念融入到设计当中;根据城市居民的审美特征以及城市发展需求设计生态园林景观。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对象虽然是自然环境,但是最终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设计人员必须要注重这一点,兼顾园林景观艺术性与功能性。
1.3.5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的使用再生原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同时在选择其他材料时,要坚持经济创新的原则,无论是铺装材料还是建筑材料,都要选择绿色生态且经济适用的新型材料,注重材料的环保性能。
2 节约型生态园林
2.1 植物配置的基本思路
2.1.1确定场地的前提下合理选择植物种类
在营造生态园林景观时,若植物种植区域已经确定,则应当在充分了解该区域详细情况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种植的植物品种,并根据园林景观设计要求进行栽种[3]。选择植物时首选本土植物,次选外来品种,若选择外来品种则必须要确保植物可以适应该区域。
2.1.2在确定树种的前提下合理选择种植区域
若在设计阶段已经确定植物种类,则应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选择适合其生长的区域,生长区域的选择不仅会影响植物的成活率以及长势,同时也会对植物景观功能的表达造成一定的影响。营造园林景观时,如果选择区域无法满足植物的生物特点,不仅可能影响景观的艺术性,同时还会增加后续维护的成本,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2.1.3在植物与场地均不适应的前提下进行引种驯化
若植物与场地均不适应,则可以考虑通过选种以及驯化等方式改变植物的生长特性,使其相互适应,进而达到造景的目的[4]。比如可以培育具有某一特性的植物,如耐寒、抗旱等。
2.1.4在植物种类确定的前提下改造种植区域
若在设计阶段已经确定造景树种,但造景区域均无法满足植物的生长特性,则可以考虑采用科学的措施改善土壤性状,使其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最终达到造景的目的。上述四种植物配置思路需要综合运用,不能局限于某一种,具体要视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
2.2 植物配置的方法
2.2.1从地域性角度分析
首先是植物的选择,景观的艺术性以及欣赏价值很大程度取决于植物配置,合理配置植物可以营造出风格各异的美感。在选择植物时要重点考虑色彩搭配、季节搭配,植物品种应以本土品种为主,外来品种为辅,其中骨干树种要突出本地区的地域特色,充分彰显本地区独有的风貌。其次是植物比例的确定,根据适地适树理论,确定植物比例需要按照园林周围的环境、场地条件以及设计要求确定,合理确定各类植物的比例[5]。最后是植物景观的布局,植物景观要以地形变化、树种变化以及不同配置方式来体现景观的欣赏价值以及艺术性,在景观布局上要充分体现植物的多样性。景观外观设计上主要以满足功能为主,同时结合园林的地形、建筑以及植物营造景观效果,在立面设计中也可以尝试采用动态视角处理,进而实现移步换景的效果。
2.2.2从生物学角度分析
在配制景观植物时,要确保植物可以在该区域正常生长并营造出良好的景观效果,植物的生长特性应当与该区域的土壤性状、气候以及环境相适应。这是营造植物景观的前提,否则无论设计多么优秀,因植物生长特性与该区域的条件不符,很难展现出设计的景观效果。
2.2.3从乡土角度分析
从乡土角度分析,一方面在植物选择上要以本土植物为主,这样可以有效保障植物的成活率,有助于节省营造园林景观的成本,同时后期养护的难度也较低。另一方面在景观效果上要体现本土文化特色,彰显地域性文化魅力,比如杭州西湖的梅家坞茶文化村,其在植物配置上主要以茶文化为主,突出了本地区的文化特色。
2.2.4从景观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角度分析
第一,营造景观的植物要与园林中其他植物保持和谐,中国古典哲学思想认为万物相生相克,在植物中这一思想也适用,不同植物之间会相互作用。比如刺槐与丁香两种花卉的味道会抑制周围植物生长;核桃叶对苹果具有毒性作用。因此,在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上要注意合理搭配,使不同植物之间保持和谐的关系,避免相互作用。第二,营造景观的植物要与周围建筑相互协调,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不仅要从美学的角度考虑植物与建筑的协调性,同时也要考虑实际情况,比如体量以及规模较大建筑周围宜配置高大的树木,而体量以及规模较小的植物则应配置颜色鲜艳、形象优雅的树种。第三,营造景观的植物要符合群众的审美需求,生态园林景观具有开放性,主要是为大众提供美的享受,因此,在植物配置上要充分考虑大众的需求,在景观设计以及植物配置上要契合本地区的文化氛围以及风俗习惯,进而使城市居民获得美的享受。
2.2.5从植物多样性角度分析
在植物配置上应注重植物多样性,注重植物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节约型生态园林的建设必须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植物配置方面在突出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应增加植物多样性,不能仅考虑一时的景观效果而忽略植物生长要求。在植物配置方面,设计人员不能仅仅考虑植物所呈现的效果,而要重点考虑植物的合理搭配,增加植物的多样性不仅可以强化植物的适应性,同时也能在不同时间段或者季节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可以提升园林景观的艺术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植物搭配方面要充分考虑不同物种的特性,部分植物之间会相互抑制,影响生长,在搭配植物时要注意使其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相互影响。
3 结语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要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景观效果的统一,在设计上要明确设计目标,以节约性、生态性以及景观效果为核心目标,在植物配置上要正确把握配置方法,突出植物景观的审美价值、生态价值,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