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泽童年,涵养生命
2020-01-04杜玉婷
杜玉婷
“巴山蜀水秀,米仓山麓灵。”在四川北部的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年轻的充满活力的小学——旺苍县石桥小学。学校修建于2010年,占地面积50亩。建校十年来,石桥小学在办学过程中遭受过质疑,有过迷茫的低谷期、艰难期……自2018年石桥小学开始牵手新教育,学校的师生过上了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遇见
2018年3月,旺苍县石桥小学老师在县教育局的组织下,来到新教育发源地海门近距离感受新教育的魅力。这次相遇,让石桥小学的老师们在无助中看到了曙光,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新教育的十大行动”“新教育的四大改变”“新教育的四重境界”“新教育的三专模式”都深深地吸引着与她相遇的人。
“一朝花开始逢春,四季芳菲终有情。”承载着社会的期许和教育人的情怀,石桥小学和新教育一起走向了明亮那方。
融合
行动就有收获。在新教育的引领下,旺苍县石桥小学“石赤不夺,桥通未来”,全体师生“如水赴壑,砥砺前行”。
2018年5月,在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和多方论证后,石桥小学建立了新教育“6+1”组合:教师发展部、课程研发部、卓越口才部、书香校园部、家校共育部、理想课堂部,加上《身边》文学社。各部既有分工又有协作,人人都是新教育种子教师,人人大有可为。
“从物理视角来说,一所学校是由一间间教室组成的,而从社会学角度看,每间教室都是一所小学校,一个小社会。一所学校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间间教室决定的,新教育实验的最终成就与品质,也取决于每一间教室里的故事与成就。”践行新教育伊始,石桥小学从操作性比较强的缔造完美教室入手,让新教育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心理上都给师生带来冲击。
首先,师生根据自己班级孩子的特点设计出班名、班徽、班旗、班歌、班诗等班级符号。教室内精心摆放孩子们自己种植的绿色植物、喂养的小金鱼,贴上师生的作品和照片。
在教室有了一定的显性文化后,各班又选定了适合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图书,开展晨诵、午读、暮省。孩子们用晨诵唤醒每一个日子的黎明,用午读与书中的高尚人物对话,用暮省保存每一个日子的黄昏,一天天汲取人类文化的精髓。
与此同时,各班还有自己的班本课程:白尾鹿班的数学写绘课程,花儿与少年班的生命课程,野菊花班的电影课程,梦之林班的十二生肖课程……学期结束后,各班举行隆重的节日庆典,通过观看照片和视频、朗诵诗歌、演课本剧等形式纪念每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石桥小学的每间教室不大,只有48平方米,但这48平方米却是非常温馨的家园,师生一起在这里共同书写生命的传奇。
新教育实验的第四个行动是培养卓越口才,好的口才除了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大家好,欢迎来到笋芽儿班,我是班级小导游……”每个班有自己的班级文化,有自己的小导游,负责向班级以外的人介绍自己班级的文化。在老师们的训练和培养下,每个年级的学生都能做到将自己班级的文化特色绘声绘色道来。
不仅如此,学校每周一安排了“国旗下的吟诵”板块,班上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参与;各班又设计了课前5分钟说说我自己、讲故事、演讲等环节;每次大型活动也都由学生主持。
新教育实验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幸福就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教育成败得失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石桥小学教师发展部为老师量身定做了专业发展计划,购买了专业书籍,成立“汇悦书社”,每周五是读书交流时间,老师们分享读书的收获、困惑及工作生活感悟。共读、共写、共生活,读是输入,表达是输出,老师们渐渐养成了每天晚上写随笔的习惯,学校也利用多个平台给老师们提供交流的机会。自开展新教育以来,老师们忙而不倦,快而不乱,静而不止,变得能思、能说、能写、能教。
蛻变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它们看起来灰蒙蒙。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
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
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
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到2020年4月,新教育在旺苍县石桥小学实施已整整两个年头,这群快乐的“擦星族”步履更加坚定和从容。
可爱的毛虫和蝴蝶洋溢着美好的童真。陶艺室的陶器遍布校园内的各个角落。爱禾园的蔬菜在骄傲地长大。退休教师编写的书法教材被翻开在每个孩子的书桌上。银耳汤的故事家喻户晓……在新教育的引领下,石桥小学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和价值存在,以崇善尚美之心,用睿智创新之脑,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温暖前行。教师争做身上有温度、内心有宽度、脚下有深度、人生有高度的教育人;学生争当心中有阳光、眼里有远方、脚下有力量、手上有特长的好少年。相信石桥小学这所年轻的充满希望的农村小学,一定会在新教育这片沃土中拔节生长,拥有美好未来。
(作者单位:四川省旺苍县石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