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下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实践研究——以高职外贸专业为例

2020-01-04陈仕榜

中国市场 2020年32期
关键词:职业精神现代学徒制职业技能

[摘 要]从高职外贸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入手,分析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内涵及联系,提出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三阶段五融合”培养模式。按照“学习+实践+实习(实战)”三个教学阶段,从教育理念融合、课程融合、实践教学融合、考核评价融合、校企文化融合五个方面开展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培养,以促进高职外贸专业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外贸专业;职业技能;职业精神;融合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外贸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考量指标也趋于多元化。它要求外贸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娴熟的职业技能,同时还要拥有良好的职业精神。与此同时,我国相关职能部门出台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中,也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加强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并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培育机制。

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多数高职院校在对外贸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过度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职业精神的培养,导致本属一体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处于分离状态。因此,如何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推进外贸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是高职外贸专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基于此,本文提出在高职外贸专业中实施现代学徒制,将有助于全面、深入地推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有机融合,以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和外贸行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外贸人才的需求。

1 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内涵及联系

职业技能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专业技术或者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实操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职业技能可通过专业课程学习或者社会生产实践获取,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工具性、实用性等特征。具体到高职外贸专业职业技能是指学生掌握从事进出口贸易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外贸工作的各项要求,能够解决岗位实际问题并产生经济效益。职业精神是指人们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形成的、具有职业特征和行为导向性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动力,主要包括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责任等。细化到高职外贸专业的职业精神上,就是要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等职业精神。

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作为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内涵元素,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有机整体。一方面,职业精神只有通过职业技能这一载体才能够得以更加充分的展现;另一方面,职业技能只有通过职业精神的引领才能够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动力。现代职业教育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进行融合培养,并不是将两者简单叠加,而是深层次的渗透交融,从而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外贸专业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思路

现代学徒制作为现代职业教育提出的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双主体(学校与企业)”“双身份(学生与学徒)”“双导师(教师与师傅)”“双标准(学业与职业)”等特征。《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建立现代学徒制是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重要举措”。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能够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外贸行企业需求、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教学环境与职场氛围、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等多方面的深度对接,这为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提供了强大支撑。

为能够更有针对性、具体化的开展高职外贸专业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该专业结合现代学徒制实施特征、专业特征和职业特点,构建“三阶段五融合”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模式。“三阶段”是指实行“学习+实践+实习(实战)”的工学交替教学运行模式。第一阶段为校内学习阶段(第一、二学期),主要是通过专业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理论知识,初步构建职业理想,开展职业精神启蒙;第二阶段为校内外结合实践阶段(第三、四学期),主要是通过长短学期制,在学校和企业结合开展各项实践教学,促使学生的职业技能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引导学生的职业精神从依从到认同的转变;第三阶段为校外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实战)阶段(第五、六学期),主要是通过在真实的外贸企业工作岗位上开展实习活动,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徒)的职业技能,从而推进职业精神从认同到信奉的转变,最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种“三阶段”工学交替教学运行模式,将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培育有针对性的、分阶段性的贯穿整个学业年限,使得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都能得以循序渐进地提升和强化,并融合成有机整体。“五融合”是指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以教育理念融合为先导、以课程融合为载体、以实践教学融合为手段、以考核评价融合为抓手、以校企文化融合为平台,将这五个方面构建成一个培养体系,从全方位、多角度推进高职外贸专业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培养。

3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外贸专业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实施策略

3.1 构建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相融合的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应加深理解现代职业教育目标,并同步对接好人才就业市场需求,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构建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教育理念。而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是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强调从职业的角度培养人才,这将有助于该教育理念的全面贯彻。现代学徒制校企双育人主体依照学生成长和职业能力形成的双规律,共同挖掘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相融合的内涵,摆正学生以为职业技能是企业用人唯一标准及“练一技之长即得生存之道”的旧观念,让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教育理念贯穿外贸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

3.2 构建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当前,高职外贸专业课程体系大都遵照“唯技能论”“技能第一”的教学理念来构建。该课程体系过度注重职业技能课程的建设,而对涉及职业精神的课程则关注甚少。由于高职教育学制较短、学时较少,因此通过增设职业精神类课程到现行课程体系中,以优化课程体系的做法是難以实现的。而将职业精神培养融入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以这两类课程为载体,推动职业精神培养的专业性和连贯性,是构建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课程体系的最有效做法。

公共基础课程对于职业精神培养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它侧重培养外贸专业“共性”的职业精神。在设置公共基础课程时,要充分结合现代学徒制开展的阶段性特征,注重课程开设的衔接性和延展性,突出职业精神培养。在开展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时,要贴近外贸行企业工作实际,将职业精神培养融入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共性”职业精神。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可以结合进出口贸易具有周期长、风险高、涉外性强等特点,强化学生对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职业精神的培养。

专业课程侧重培养外贸专业“特性”的职业精神,能够更加指向性的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培养。在现代学徒制中,校企双主体依据外贸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以任务模块的形式整合专业课程内容,并将相应的职业精神融入模块中加以培养。比如当讲授“外贸业务理论与实务”课程中“进出口价格核算”模块时,应依托价格核算的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客观公正等职业精神。同时,在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可利用课前三分钟播报外贸行企业动态资讯,或者在课中适时的穿插一些外贸业务开展的小故事,甚至视频连线外贸企业的工作现场等方式来逐步加强学生的职业情感。

3.3 构建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相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不仅是提升职业技能的有效手段,更是内化职业精神的重要途径。当前多数高职外贸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都只针对职业技能培养,很少将职业精神培养纳入其中。在高职外贸专业中开展现代学徒制,可利用产教深度融合的优势,实现资源互补,构建校内、校外双重的实践教学体系。

校内实践教学主要在校内实训室和企业入驻校园工作室两个场所开展。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对校内实践教学的标准、内容、情境等进行设定,缩减校内实践与工作实操的偏差;强调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训练等。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外贸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行为规范,以增强学生“上课如上班”的职业体验感,推动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双线”同步提升。

校外实践教学主要包含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两个部分。在校外实践教学阶段,学生(学徒)能够融入式的感受企业文化、职场氛围和职业态度,这些真实的企业元素能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企业师傅按照外贸业务实际进展,对应性强化学生(学徒)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加强他们自主、应变、创新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职业精神培养方面,企业师傅自身作为一个生动的有效职业参照,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学徒)在耳濡目染中加深对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的理解和内化。

3.4 构建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相融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够对教育教学各项活动起到有效的引导、促进和监测作用。当前高职外贸专业的考核评价侧重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并未能够体现对学生职业精神的考核,这不仅没能全面、客观、合理的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评价,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教师和学生忽视对职业精神的培养。

在现代学徒制下,校企双方参照学业考核标准和职业考评指标,共同制定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一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评价的内容和方式上,对于职业技能的考核以专业理论成绩、实践技能成绩、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业绩、外贸类职业资格证考取、外贸类职业技能比赛成绩等情况为主要评定依据,侧重结果性评价。由于职业精神具有隐性特征,难以量化,因此对于职业精神的考核是将其融入到课程教学和实践当中,以公共基础课程(含有职业精神内容的课程)成绩、职业精神类课程成绩、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中的课堂表现、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阶段的岗位表现等情况为主要评定依据,侧重于过程性评价,并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进行。在考核评价的主体上,采取学生(学徒)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学校教师评价和企业师傅评价相结合的多元主体共同评价的方式进行。

3.5 以“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为出发点,构建校企文化融合的特色校园文化

在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能够充分发挥校企双育人主体和双元文化的优势,将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行为规范等融入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推动“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构建具有深厚职业内涵、校企文化融合的特色校园文化。

特色校园文化包含显性的校园物质文化和隐性的校园精神文化。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要突出“职”的特征,高职院校可以参照外贸企业的工作环境和业务流程,对校内工作室、实训室等场所进行仿真布置,对参与实训的同学要求统一着职业装,需佩戴“工作”证件才能够“上岗”。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一是利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校园网站、宣传栏、文化长廊等平台或场所,对优秀职业文化、职业精神格言等内容进行宣传,以提升校园的职业氛围;二是联合企业共同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职场演讲、拓展训练等活动,以增强学生对职业理念的认知;三是定期邀请外贸行企业专家、优秀毕业生等到学校开展师生座谈会、专题讲座等活动,以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通过构建校企文化融合的特色校园文化,能够让学生在感官上得到职业精神的渲染,在身体力行中得到职业技能的强化,为两者的融合培养提供了优质的氛围和土壤。

4 结论

综上所述,对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培养,既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也是外贸行企业对用人标准的需求,更是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現代学徒制中开展高职外贸专业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培养,能够充分利用校企优势资源,从理念、课程、实践、考核、校园文化等多方面,更加系统性、循序渐进地推动两者融合提升,从而实现高素质技能型外贸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贾旭鑫,徐国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8(7):1-4.

[2]何应林.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德国、日本、瑞士的经验与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11):87-91.

[3]章鸿雁,赵鹏飞,杨敏,等.现代学徒制企业课堂的定位、构建和评价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24-29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2019—2020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外贸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1910173)和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2019年院级教科研项目“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外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Hwyjg2019—0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仕榜(1986—),男,海南文昌人,硕士,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和研究。

猜你喜欢

职业精神现代学徒制职业技能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
论体育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