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教《社戏》
2020-01-04刘铁梅
刘铁梅
摘要:再教《社戏》,挖掘“民俗”传统文化元素,通过仿写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挖掘;民俗;仿写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169
鲁迅的短篇小说《社戏》一直被入选初中教材。
2001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下语文教材将它安排在第四单元。
2017年教育部审定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下语文教材将它安排在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有文章4篇,讲读2篇,除鲁迅的《社戏》外,还有贺敬之的《回延安》,自读2篇,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吴伯箫的《灯笼》。还有“学习仿写”的写作训练、“应对”的口语交际。这个单元的单元提示是:“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的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学习本单元,要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还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新老版本的比较,不难看出,教材的编排越来越科学合理。无论是所选的文章,还是写作的训练等,新教材都更加有体系,使教者、学者都更加有章可循。
新学期在师生度过愉快的寒假后如约而至,《社戏》是新学期教学的第一篇课文,又是叙写鲁迅的故乡浙江绍兴民俗的一篇文章。于是笔者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社戏是大文豪鲁迅的故乡每年所演的‘年规戏。我们的家乡长沙也流行许许多多的习俗、风尚。你们知道哪些?能说来听听吗?”笔者的话音还未落,教室里立马炸开了锅。“过年放鞭炮、吃团圆饭”“春节贴春联”“除夕守岁”“除夕长辈给压岁钱”“春节拜年”……说的全是与过年有关的习俗,孩子们显然是还沉浸在過年的喜悦当中。“除了与春节有关的习俗,你们还知道哪些呢?”在笔者的引导下教室里又一次沸腾起来。“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插菖蒲”“中秋节吃月饼、赏月”“重阳节登高、赏菊”……滔滔不绝地说着家乡的习俗,满满的自豪感、幸福感写在孩子们的脸上。“这些民俗是我们的祖先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我们家乡的人民传承着民俗,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现在让我们领略大文豪鲁迅家乡的看年规戏的习俗吧!”在笔者的提议下,学生兴趣盎然地阅读起鲁迅的《社戏》。
以前教《社戏》,就纯粹地把它当作一篇小说来教,当作一篇回忆童年美好生活的小说来教,而忽略了“民俗”这一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蒋方舟在《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中说,故乡是用来怀念的。故乡是用来美化的。故乡是用来失望的。笔者在课堂上对学生说,故乡是用来欣赏的,故乡是用来赞美的,故乡是用来热爱的。
小说的教学,一般都会从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入手。
笔者在分析“月下偷豆”这一情节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一情节要不要删去?难道是教我们可以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吗?”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明白了“罗汉豆并不是无上的美味,但那是要好的伙伴们齐心协力做好的,因此便变成了无法再吃到的好豆。社戏也并不是引人入胜,但看戏时有伙伴的陪伴,因此便变成了无法再看到的好戏。童年的快乐、甜蜜,也变成了永恒的回忆。所以不能删掉”。之后笔者因势利导,作者在这里并不是告诉我们做人可以不诚信,我们的国家富强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但做诚信老实本分的人的原则始终没有变。
笔者在分析“环境”这一要素时,着重引领学生赏析“月夜行船”和“月夜归航”这两幅美景图。不难发现,大作家鲁迅运用了“写景抓住景物特征,调动多种感官,运用比喻修辞”的写法把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又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无独有偶,启发学生回忆朱自清在《春》一文中描写春风图也是运用了此手法。
课后,笔者根据单元提示的“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要求布置了一项片段仿写的作业。
为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更好地烘托人物心情,我们要将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请仿照“写景抓住景物特征,调动多种感官,运用比喻修辞”的写法,写一段景物描写,100字左右。
仿写是初中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一篇好文章,在写法上总有值得模仿、借鉴的地方。初中生写人记事的文章为主,行文中很少有景物描写,特意单独进行景物片段描写,意在使学生学会如何把景物写活,在以后的作文中有意识地穿插景物描写。
教完第一单元关于民俗的文章后,笔者的作业设计:
以家乡的民俗为写作题材,模仿第一单元文章的写作手法,
(比如: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抓住景物特征,调动多种感官,运用比喻修辞写景;点面结合描写宏大的场面等。)写一篇作文,自拟文题。不少于600字。
仿写虽然只是学生写作入门的途径之一,但如能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再去琢磨自己怎样去仿写,还有些变通和创新,那么还应为他们写不出真正的好文章而发愁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渠道,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吕叔湘先生认为:“一个人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由此可见,仿写的首要环节是选范文来作深入体会。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学习抒情达意,学习表达方法。教材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弹性,教师应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用教材教作文,充分挖掘教材中能让学生练笔的巨大的空间,创造性地设计练笔机会,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和想象力,以读促写,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仿”是途径,“创”是目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多方位、多渠道探索多种新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命力。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县天华中学4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