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公司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及路径探究
2020-01-04李玉梅
李玉梅
[摘 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下简称“国资公司”)是实施国企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地方政府调整优化布局、做强做大、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难点和热点,对国资公司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文章对国资公司参与产业培育和提高“僵尸企业”资产利用率做了积极的探索,以期在发挥国资公司引领作用、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提供更有效的经验,对于国有资本做优做强做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国资公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僵尸企业
1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政策的重大分水岭,2015年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着力点。五年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完成了阶段性目标,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升,实现了宏观经济治理的体制和机制创新。深化供给侧机构性改革,就必须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全产业链发展水平,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向好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和热点,但也是国有企业难得的机遇。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当前国企改革10项试点之一,是央企调整优化布局、做强做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地方政府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供给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采取投资融资、资本整合、孵化培育等方式,将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进行加速升级和转型,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支柱企业发展,对于国有资本做优做强做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重点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要围绕国家和地方的总体经济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的资本投资、运营能力,将资本投入到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采取参股和资产管理的方式,扶持实体企业发展。建立有序退出机制,使资本具有良好的使用效率,推动国有资本的合理流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国企中的“特种部队”,更应该承担解决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作用,助力地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對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也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
某市GZ公司,成立于2009年9月,注册资本金3亿元,是从事资本投资运营的国有独资企业。公司的主要职能是,经营管理授权的国有资产并承担保值增值责任;推进地方国有企业改革、盘活存量资产、整合各方资源;开展投资、融资业务;控股、参股重大工业项目,引进项目、资金和人才。积极发挥资本优势,扶持实体产业发展,通过投资和运营不断做大做强产业规模。
公司成立10年来,主要是对某市的10余家大型企业控股、参股。业务涵盖了钢铁、数控机床、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粮油、担保等行业。为了发挥国资公司优势,在助力供给侧改革工作中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从推动产业培育和“僵尸企业”的出清重组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资本有序流动,加大制造业的产业培育。GZ公司作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发挥国资公司的引领作用,国有资本的放大效应,将现有资本金有序流动,投入到有潜力的企业中,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改造,鼓励高新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迈进。吸引其他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投入,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资金来源,为企业破解融资难题。
把握当前新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重点关注当地数控机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领域的重大技术创新和突破,通过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平台功能支持建设相关产业的技术研发体系,健全以企业需求为主题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促进新的地方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激发整个产业的创新研发能力。
第二,投资参与,加快“僵尸”企业的出清重组。地方供给侧改革矛盾突出的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素质不高。推进地方供给侧改革,就要紧紧抓住企业这个关键环节,激发企业的活力。尤其是“僵尸企业”的处置是地方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去产能”政策重点关注的对象,是推进社会经济资源均衡配置必不可少的措施。
目前某市“僵尸企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死亡企业”,该类企业长期处于停产状态,生产经营活动早已无法开展。由于企业长期停产,资产管理混乱,累积的问题纷繁复杂,不同利益主体的各种诉求交织在一起。另一类是“负债企业”,这类企业还在持续经营中,但主业基本停滞,丧失自我发展能力,仅靠出租、出借原有资产存活,但营业收入已不足以支付工资、成本费用、贷款利息、税金等全部成本,企业入不敷出,连年亏损,负债率极高,靠负债或政府支持而免于倒闭。
对于“僵尸企业”,要全面开展调查摸底,认真梳理细化分类,摸清国有“僵尸企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参与到兼并重组等过程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介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方式参与国有“僵尸企业”改制重组。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合理流动,以此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3 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
3.1 助力国企改革创新发展
HC厂是20世纪60年代国家机械部成立的大型国有工业骨干企业,但随着经济转型,原来生产方式落后、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缺乏创新,企业亏损严重,迫切需要优化国有股权结构,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下游客户、某市GZ公司共同组建了新的JM公司,公司初始注册资本金5500万元。
GZ公司作为国有股东,积极履行股东职责,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为公司的发展建言献策,规范公司的生产经营行为。经过10年的发展,在GZ公司的引领下,逐步吸纳了上市公司QC集团入股4000万元,国家PK发展基金6000万元资金,公司注册资本金达到了2亿元,比创立初期注册资本金增长了2.65倍。
JM公司目前发展成为以异型螺杆转子和螺杆压缩机主机及无油压缩机设计、制造、销售为一体的新型高科技公司;与厦门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共建科技创新平台。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4000 万元,净利润 400 万元,比创立初期分别增长了100%和413%,该投资项目不仅获利,还为JM公司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使老牌国有企业焕发了勃勃生机。
GZ公司通过JM公司的成功试点,发挥了国资公司政府股东的引领作用,以较小的投资撬动了外部资金的落地。吸引了上市公司和国家专项基金对该企业的投入,为JM的发展壮大发挥了积极高效的作用,为落实地方发展战略和振兴发展地方新兴产业做出了创新性探索。
3.2 加快“僵尸企业”转型升级
某市的市中心有一家企业LC公司,已经停止经营10多年,两座办公楼因为陈旧失修,破败不堪,缺乏管理,只有少量临街门面房有微薄收入,虽在闹市区却入不敷出,欠缴职工社会保险等费用巨大,留守人员精神萎靡,属于典型的“僵尸企业”。
GZ公司经市国资监管部门授权全面接管该企业后,对公司的资产进行了清查核实,梳理公司账务,分析該企业的优势和机会,制定了适合企业的发展思路。LC公司由于信息、资源缺乏,人员管理水平低下,属于“捧着金饭碗讨饭吃”的企业类型。GZ公司投入资金改善了楼房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素质,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逐步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迈进。企业的资产价值在闹市区迅速升值,经营收入有了大幅度增加,企业形象也有了极大的改观,振奋了企业的信心,员工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积极的改变,实现了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双赢。
4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的启示
4.1 立足国企资源,实行“一企一策”
某市的工业具有资源丰富、历史悠久、行业众多的特点,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从三线建设期到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某市的工业发展速度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转型,工业经济效益下滑,生产水平回落,低至全省排名落后地位。
深化改革是某市工业企业摆脱困境、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途径。2019年12月,陕西省政府印发了《陕西省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某市政府把加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国资公司应该通过股权运作、有序进退等方式盘活国有资产存量,通过培育孵化、价值管理等方式通过多元混改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吸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发展,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4.2 重组“僵尸企业”资产,实施兼并改革
某市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系统还有“僵尸企业”10多户,国资公司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平台作用,积极与企业对接,分析各个企业存在的问题,探讨方案,采取直投或者引进战略投资人,与外部银行以及券商采取发债或定向增发等方式募集资金,逐步参与到本市“僵尸企业”的重组出清工作中。对于“僵尸企业”,要根据企业不同情况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实施企业间的兼并组合,优化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土地等有形资源和市场品牌等无形资产,使国资公司成为国有资本进退流转的主要渠道,加速新旧功能转化,推动“僵尸企业”分类、分步改革。
4.3 政府政策支持,推进国资公司市场化经营
地方政府要着眼于国资管理整体和全局,充分在政策上支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协调出台扶持措施,逐步形成“国资监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出资企业”的总体框架。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不再与实体公司保留出资人关系,厘清国资监管机构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责权边界,更容易实现政企分开目标。通过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市场化经营,规范国有股的股权运营和资产管理,强化资本运营能力,使国有资本流向国计民生更关切的流域,引导国有企业不断减量,优化国有资产的合理布局。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引领作用,更有利于提高国企运行效率,推动国企改革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辛宇.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与国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基于国企系族的视角[J].财会月刊,2019(11):3-8,178.
[2]戴晓栋.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9(5):55.
[3]田振兴.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国有企业改革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