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时代电视的进路:载体重构、文本创新与融合传播

2020-01-04李亘

传媒 2020年23期
关键词:云端受众融合

李亘

摘要: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发布4张5G牌照,标志着5G商用的开始。5G技术开启了信息传播的新纪元,更给传播媒介本身带来结构性变革。电视媒体的信息生产与传播生态在5G技术的影响之下也发生了重构。从技术赋能的视角观察,5G技术已融入电视行业采编播各个流程,对电视内容生产、传播渠道、受众体验产生深远的影响。5G时代的电视媒体具有高新视频传输、云端制作、双屏联动等传播方式,兼具智能生产、沉浸式体验、互动连线等创新特色。同时,电视与5G技术在未来会以深度融合的方式呈现出新形态。

关键词:5G 电视媒体 技术驱动 融合传播

5G技术的诞生为人类社会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保障,更对传统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G网络除了具有大带宽、低延时、低功耗、高速率等技术特性外,还能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进一步应用。随着我国5G技术商用落地,一场以5G网络为基础的信息革命悄然而至,给媒介生态环境带来结构性变革推动力量。以视听业务为产业支柱的电视媒体,在5G商用以后将发生更加深刻的变化。

一、技术驱动下的载体重构

5G时代电视媒体的变革动力主要源于技术赋能,技术的持续发力会将电视媒体推入下一个发展历程。目前出现的新兴传播形式多以5G网络为依托,并且符合当下传播活动规律。

1.高新视频的技术创新与实时传输。“高新视频”是近年来视听行业兴起的新概念。原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张宏森曾指出,高新视频包含“高格式”与“新概念”两部分。高格式是指视频融合高码率、高分辨率、高色域、高动态范围、沉浸式声音等高新技术。“新概念”是指具有新奇的影像语言和视觉体验的创新应用场景,能够引发观众兴趣并促进消费。简言之,高新视频是契合当前媒介生态环境应用,兼备高新技术及创新理念的综合体。

过去,制约高新视频发展的部分原因是网络。以7680×4320分辨率的8K电视信号为例,其每分钟所需的存储空间约为194G,相当于普通高清存儲的20倍以及标清视频的100倍左右。传统的4G网络受到时延、速率、带宽等条件限制,很难完成超高清视频的传输任务。自5G技术进入商用后,能够凭借增强型移动带宽应用场景,在现有基础上大幅提升传输速率,给予超高清视频传输更多的想象空间。2019年3月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印发的《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明确指出:按照“4K先行、兼顾8K”的总体技术路线,大力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和相关领域的应用。同时,探索5G应用于超高清视频传输,实现超高清视频业务与5G的协同发展。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鼠年春晚采用8K与4K并行拍摄的方案,打破场景、机位的限制,全方位、多角度拍摄,并通过5G网络实现数字信号的实时传输。

高新视频不仅是技术革新环境下的产物,更体现了媒介融合环境下视频生产理念的创新。在某种意义上,技术与理念并重的高新视频更能够满足受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期待。未来,高新视频将成为电视媒体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

2.云端体系的异军突起与持久存续。电视节目制作、存储、传输遵循着一整套严格的工业化逻辑。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电视媒体却在逆境中突破了传统范式的约束,走出一条开拓进路。我国主流电视媒体综合运用5G、云端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节目形态、传播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从云直播到云录制,再到云综艺,电视媒体将云端体系融入节目之中,成功博得受众关注。2020年4月14日,中国电信联合央视频道推出“云登顶”5G慢直播项目。该项目全部采用4K超高清画面直播,用户能以VR视角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沉浸式的体验珠峰雄伟壮丽的景象。这是继2020年2月“5G云监工”后,又一鼓励网友广泛参与的超高清5G云直播项目。此外,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的“云对话”和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打造的“云访谈”,均可实现完美的采访云端连线,与嘉宾隔空对话。

当前,电视媒体基于云端体系,不断形成新兴传播形态,获得不俗成绩。究其原因,其中既有非常时期的偶然性,亦有契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必然性。其一,疫情倒逼下,各大电视媒体为应对库存危机,在生产环境高度受限的条件下借力信息与传播新技术,不仅突破了原有的技术制约和传播思维定式,还化困境为机遇,步入电视媒体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其二,5G网络建设日益成熟,为云端节目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云端节目诞生于非常时期,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传播生产无法脱离技术,云端节目的传播形态因而有可能持久存续,成为电视媒体常态工作的构成。

3.双屏联动的良性互补与辩证统一。5G时代的电视媒体在技术驱动与受众需求的双重影响下,必然能够产生更优质的收视体验,尤其是大型体育赛事、电视纪录片等领域。各类受疫情影响而延期举行的体育赛事,如东京奥运会和欧洲杯等,均有采取8K电视直播的预期。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采取全程4K超高清直播,同时提供部分8K内容。8K节目在传输过程中必须全部使用5G信号,并且需要支持超高清影像的大屏幕呈现。这意味着受众要享受更好的视听效果,就不得不放下智能手机、平板的“小屏”,重新回归电视机“大屏”。这折射出小屏去中心化与大屏中心化传播机制的冲突,更体现了电视精英化和大众化趋向的分歧。电视媒体一贯以平民化、大众化的传播为主导,受众往往不需要花费过多成本,便可享受其中便利。技术赋能的超高清8K电视对收视终端有较多要求,而且预计会产生额外的收视费用。这对超高清电视的社会化带来了更多的成本障碍。

从长远来看,无论“大屏”还是“小屏”,都是电视媒体产业链中并存的播出终端,绝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关系。“大屏”与“小屏”之间应该形成良性的互补共生、协同发展关系。双屏联动为媒体传播增添了一种选择,亦为受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权。“大屏”与“小屏”在未来电视媒体的播出格局中将长期依存。

二、超还原现实的文本创新

5G技术的商用为电视行业整体注入新活力。在传输速率提高、网络时延降低、超低功耗、海量接入的多重作用下,电视媒体内容生产环节的变革成为该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特色之一。

1.虚实结合,沉浸体验。目前,“5G+VR+电视直播”的组合已经是电视常态化的播出手段,更彰显了电视媒体的竞争力。5G商用为电视和VR的完美结合提供了技术支持。5G不仅能解决VR相关直播业务的技术痛点,如降低网络荷载时间、提高视频码率和帧数等,还可以改善用户体验、提升用户黏性。可以说,VR视频拍摄、编辑、传输等一系列生产播出过程将不再受网络条件的制约。VR的优势在于能够建立一个沉浸式的观影空间,让观影人身临其境。2019年在重庆举办的马拉松比赛直播正是采用5G+电视直播+VR的组合形式。不少现场观众走进5G体验厅,通过VR眼镜,以第一视角沉浸式地感受选手们的赛场激情。2019年CCTV“风云球王五人足球争霸赛”采用VR进行录制和全景直播,并借助5G网络传输内容,观众可通过电视机、VR穿戴设备观看赛事。

融入5G、VR技术的电视媒体不仅提升了受众的观影感受,更重要的是,这种传播形式能够助推内容传播向场景传播转型,而这在传统媒体时代是无法实现的。在此基础上,电视媒体视频生产的专业优势愈发得到加强,尤其是呈现体育赛事、自然风光等内容。5G时代,电视与VR的组合将会成视频领域的一个关键竞争点。

2.智能生产,云端编辑。5G崛起为电视内容生产带来革命性变化;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其他交叉技术,在内容生产端呈现出以智能生产为主导的鲜明特色。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顺利完成首次“5G+8K”和快速剪辑的集成制作。通过5G终端将拍摄的8K信号传至云端,利用“AI云剪辑”技术对传回的多路8K信号进行分析、评测,以预先设置的算法作为剪辑准则,完成成片。央视在国庆70周年阅兵盛况中,在直播过程中利用智能剪辑技术,将每个机位传回的信号完美组接,同时生成上百条短视频,从各个细节充分展现了方阵经过天安门的面貌。

内容生产智能化不仅能够提高内容生产的时效性、交互性、趣味性,同时也能解决设备成本与物理空间存储的问题。从电视节目的前期策划到拍摄录制,再到后期编辑,都逐步向智能化、一体化迈进,最终达到“信息采集从人工化化到智能化,后期编辑从硬件化云端化”的内容生产流程。由此观之,5G时代的智能化生产布局将进一步解放人力资源配置问题,从业人员或可将更多精力投入节目创作。

3.视频连线,一体互动。“连线互动”是我国电视发展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在3G网络商用之前,演播室互动以及采访嘉宾的实时互动主要依靠电话、短信形式,直到进入3G、4G时代才逐步以视频连线取而代之。但早期的连线效果不尽如人意,受众往往能看到以下画面:主持人提问数秒后,被采访对象才有回应,音画的卡顿、不同步更是家常便饭。5G网络的研发应用,为演播室与外景现场之间的互动连线敲开“破局之门”。“5G全息异地同屏”“5G全息虚拟影像”等新技术开创了5G时代远程同屏互动的先河。被采访对象能够实时“进入”演播室场景,动作表情真实、自然,能毫无障碍地与主持人互动交流。

5G全息影像互动的传播方式打通了演播室壁垒,与外景现场连为一体。视频互动连接质量和呈现方式随之出现结构性变化。从最初的语音、文字层面的连线互动,到如今的“虚拟在场”;从点对点互动,到多人参与互动。可见,技术迭代是促使从业人员推陈出新的动力源泉,给予受众更优质的创新体验是媒体服务的永恒目标。

三、迭代升级中的融合传播

5G技术的研发、商用革新了电视行业的发展模式,电视媒体也因而“变轨”进入更具发展前景和创新能力的新阶段。5G技术将对电视媒体带来持久影响。

1.消解媒体边界,加速融合发展。当前,我们正处于媒介发展的快速变革时期,媒介生态环境的主旋律是融合。自2014年来,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一直得以在国家战略工程层面践行。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形式发展,坚定不移推动媒体深度融合。随着以5G为代表的多种新技术与电视相融,让电视媒体的边界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消解。媒体融合不仅是不同领域的技术相融,更体现于思维方式的相融。在此形势下,作为传统媒体典型代表的电视媒体也应立足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中,打通与新兴媒体的壁垒,实现加速融合的发展进路。

2.挑战机遇共存,提升自身实力。5G时代,网络性能得到了飞跃式提升,无论是信息传播的发展程度、还是万物互联的数量规模,皆是4G時代无法匹敌的。反观4G时代,随着数据业务井喷式增长,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传播形式应运而生,对传播生态产生巨大冲击。以此推断,5G时代的信息传播也存在更多的可能性。电视媒体必须未雨绸缪,以更开放的胸怀拥抱科技,迎接未来的机遇与挑战。这也直接关乎电视媒体能否改变近年来已经出现的收视下滑局面。

3.技术驱动创新,媒体迭代升级。5G技术得天独厚,为电视媒体发展带来更多的技术可能性。以5G为主导并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交叉技术,为电视行业的创新带来强力驱动。无论是内容生产,还是传播方式,以及受众体验,电视传播的各个环节与技术之间的互动将愈发广泛、频繁。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作为传统媒体代表的电视需要主动拥抱不断涌现的新技术,用技术推动创新,不断迭代升级,实现信息需求与服务的精确匹配。这也是传统媒体在新传播生态环境中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结语

纵观电视媒体发展史,其发展从来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5G时代的到来让电视媒体进入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新纪元。电视媒体应当与技术主动相融,以技术优势弥补自身不足,以技术理念驱动创新,抓住机遇迎难而上,进一步深挖新时代电视传播的价值与特色。随着5G应用在未来不断普及,电视与5G的融合也会从当前的技术融合转向技术思维的深度融合,实现各个环节的融合创新,开拓5G时代电视传播新生态,在新一轮的行业洗牌中重塑昔日辉煌。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自由探索项目资助“媒介技术变迁视域下蒙汉边际地区信息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18TS01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孙苏川,潘国林,何剑辉,等.面向5G高新视频应用的思考[J].影视制作,2019(08).

[2]胡正荣,李荃.深化融合变革,迎接智慧全媒体生态[J].传媒,2020(03).

猜你喜欢

云端受众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刚柔并济
在云端永生
云端旅行
破次元
融椅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在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