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苹果价格风险对冲与果农扶贫策略研究

2020-01-04邢戬史艳蕊朱圣意雷雅涵韦杨宇周硕

中国市场 2020年32期
关键词:保险期货精准扶贫

邢戬 史艳蕊 朱圣意 雷雅涵 韦杨宇 周硕

[摘 要]近年来,苹果产业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并且稳步发展,地区分布也逐渐趋向集中发展,产量也有明显增加,但随之也带来很多的问题。本项目团队对中国苹果价格风险对冲与果农扶贫策略研究进行了基本的理论研究和数据收集工作。文章通过对我国苹果状况的概述引出苹果价格风险对冲与果农扶贫策略的解决方法,基于对农业部网站数据、苹果期货数据和各种苹果零售价格等数据的整理分析判断苹果价格的波动特征,从而根据波动特征设计套期保值产品,来为苹果价格的风险对冲,能够更好地为农户提供保障,促进整个中国苹果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果农扶贫;“保险+期货”;精准扶贫

1 引言

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量,每年苹果的产量较为充裕,一部分进行国内市场上的销售,另一部分进行对外出口。我国苹果产业发展迅猛,年产值逐年递增,截至2019年,我国无论是在苹果的种植面积上还是产量上均位于世界第一。据统计,在过去的41年中,我国苹果产量从227万吨(1978年)增加到4139万吨(2019年)[1]。我国一部分地区的农户主要收入来源是苹果的种植与出售,然而一旦出现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农户的损失将十分惨重,为减少当地农户损失以及改善当地贫困情况,本团队研究的重点是中国苹果价格风险对冲与果农扶贫策略,通过设计相关产品,以保障农户收益稳定,实现苹果主产区脱贫攻坚战略目标。

2 我国苹果概况

说起苹果,每个人都不陌生,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水果,尤其是在圣诞节前夕的平安夜,大家都会送出苹果寓意着平平安安,然而大家相对陌生的是我国的苹果市场,我国的苹果贸易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如今每年的苹果产量占世界的56%,但在定价权方面,却与大豆相似,我国出口的苹果主要以低价产品为主[2]。

由于我国出口的苹果价格偏低,即便我国苹果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较高,但依旧不如其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虽然拥有了较高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但并不代表我国的苹果对外出口没有竞争,价格一味地降低反而降低了我国苹果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反观苹果进口市场,据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显示:1993—2016年我国苹果进口量由1048.76吨增长到6.71万吨,进口金额由132.86万美元增长到1.23亿美元。也就是说在20多年的发展中,我国苹果进口量增长了63.98倍,而进口额增长了92.74倍[3]。

我国苹果种植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辽宁等地[4],主要是家庭联产承包制,想要种植3000多万亩的苹果,需要众多家庭参与其中。然而在当前的国内苹果现货市场,没有固定的苹果售价标准,苹果价格浮动较大,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如冰雹、虫害、大旱等,将会对众多家庭带来一定冲击,没有一个稳定的苹果售价,这也是我国苹果市场的一项弊端。然而,国外一些国家会针对此种情况作出一系列方案,国外一些国家对苹果市场有着一套明确的评价标准,该标准会对苹果出售以及出口作出一系列评价指标,除了对一些最基本的规定进行控制外,还对苹果的大小、重量、外观、色泽度、成熟度、是否虫蚀、是否机械损坏和病害程度都有明确的评价指标。美国对于苹果等水果出台专门的《出口苹果和梨》标准[5],其作用是:在苹果出售前通过严格的检验标准,为苹果进行估值,此种做法可保证果农的产品价值,同时有利于美国商品的出口。在果贱伤农的现实状况下,本研究针对苹果价格风险对冲和果农扶贫策略问题,具有以下两条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降低农户的收益风险,使农户获得稳定的收入,从而达到苹果种植区的脱贫问题;二是有助于改善苹果产业链较短,产业架构单一的情况,使得苹果产业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以及降低一些储存运输带来损失的风险。

3 “保险+期货”为果农提供保障

3.1 利用“保险+期货”扶贫的必要性

第一,根据调研,山东省农产品市场中苹果的价格时刻存在着波动的风险,并且波动范围较大,这也就决定了果农会承担一定的风险,价格是对果农努力培育一年果树的肯定,因此果农的避险措施也越来越迫切地被需要。近年来,随着期货公司的价格逐渐被果农们接受,对冲技术也越发成熟了起来,果农们都会选择一定的方法来进行有效的风险对冲保障收益,因此果农们会需求更高的避险方法。目前,国内的农产品避险方法是利用“保险+期货”这一新兴的金融产品。

第二,市场上常见的保险对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上存在不足,而“保险+期货”这一跨界创新是国内较流行的避险方式,同时作为扶贫的新兴手段,得到了果农们的密切关注,传统农产品保险市场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有兩点:一是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金额较低;二是农产品价格保险理赔的概率远远高于其他保险类型。

第三,期货市场的庞大往往与较小的农户主体对接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一是一般果农缺乏对金融知识的理解并很难直接进行期货交易来规避价格上的风险; 二是只依靠农业生产信息很难对苹果的市场价格进行预估; 三是现如今针对农村的各类金融保险类产品存在过多的局限性。

3.2 以山东菏泽调研为例

通过对山东菏泽曹县走访调查发现,由于果农在出售自己的苹果时,往往会受到地域的限制,如自己的苹果只能在该区域出售,缺乏向外销售的渠道,同时果农对一些市场上的保险知识匮乏,一些果农完全不清楚这些期货方式。这些因素导致了果农的苹果销售过慢,出现积压,苹果滞销的现象频出,果农深陷贫困的囹圄。针对此情况,本团队研究了“期货+扶贫”相关资料和试点项目,期间通过对文献的参考发现,我国部分地区针对橡胶、棉花、鸡蛋等农产品都有“保险+期货”的扶贫成功案例,因此本团队结合“保险+期货”的扶贫政策对苹果进行探究。

苹果期货是一个创新的期货品种。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设计,在产业深度上已经达到一定程度。而如今,在运行上又多次进行补充规则而达到相对完善,使苹果期货最终可以实现初步运行。我国大部分苹果生产地区都处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因此,苹果期货与生俱来存在着扶贫特性。据统计,2018年全年我国共有10家期货公司对果农进行了项目保障,这些针对苹果的保险项目都得到了相应的立项与资金的支持。截至2019年年初,这10项针对苹果的项目已经完成7项,仅仅这7项就包含了我国苹果种植区域的1.5万亩,获得利惠的果农高达2511户,其余3个项目也已初步完成。通过一年的试实行,苹果的“保险+期货”方式不仅给果农带来了收益上的保障,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政府的扶贫措施。这种出现并走进农户生活的产品,是多方努力的共同结果,也是社会上诸多力量的统一结合,该方式是对其苹果价格风险对冲与果农扶贫策略的综合考虑,对出现在果农初期种植到后期出售多方面的保障,也是对其中出现各种问题的规避与解决方式。

然而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果品都具有“季节性”,也就是说,应季水果会大量涌入果品市场,以致供大于求,最终导致该果品的价格比以往下降一定程度。在此時间,本项目所提出的方案可以有效的解决此问题,保障果农即便在此环境下,依然可以获得可观的利润,保证果农种植苹果的收入。

4 果农精准扶贫政策建议

4.1 加强政府引导力度和政府补贴

在试行果农通过“保险 + 期货”的方式降低价格风险,首先要考虑不同地区的果农对这种新兴金融工具的认识、接受程度。而在其中政府起到引领与推动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加强政府的引导力度是十分有必要的,具体实施方案可以由主管农业保险发展的农业保险联席会议统筹制定试点方案,并组织开展宣传工作。还要考虑到地方政府对高于普通指数保险成本的承受能力,可在发展初期制定“保险 + 期货”保费补贴倾斜政策,给予地方财政适当高于普通特色农业保险的省级财政补贴比例支持,充分调动地方党委、政府和保险公司的积极性。

4.2 建立合理而完善的“保险+期货”监管制度

建议建立银保监和证监相互协同的监管机制。首先,共同制定详细的“保险+期货”模式运营管理制度,包括金融机构的经营资质、市场准入、偿付能力和承保理赔标准等。根据期货产品随行就市的特征,制定更加灵活的保险产品报备制度;其次,应提出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完善这一制度,法律法规应明确指出各方在整个模式运行中的权责利,严厉严禁在制度中出现内幕交易以及虚假的承保信息等违法行为,由于是新兴的金融产品,更应注重管理方面,避免发生一些制度问题而影响果农利益。

4.3 加快开发农业保险产品特色化

我国种植苹果的区域跨度较大,政府的政策相对不同,面对单一的农业保险,不能有效针对每一户果农,因此,农业保险的特色化必须综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确保真正为果农的切身利益所思考,真正去解决果农们的问题,保险产品为的就是保障果农的利益,因此保险所设的金额应合理,让果农们接受并有能力去承担。保险要做到为每一位果农提供便利与支持,如果只对某几位或某一些果农服务,那么农业保险将失去特色。

4.4 积极推动银行、互联网协同合作

“保险+期货”模式下的参与者为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然而政府应该积极鼓励第三方企业,可以引入互联网和银行,将该新型模式扩大、创新。其中因为引入三方为主体,因此建立的模式也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保险+期货”演变为“保险+期货+银行”模式与“保险+期货+互联网”模式,这两种模式的发展,主要是方便果农,通过第三方的引入,果农可以更加方便地去完成投保流程,互联网更可有效促进果农产品的出售,银行则更大限度地保证了果农的利益。因此多方合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邢雁飞.河南省“保险+期货”金融扶贫的实践探索[J].中国市场,2019(24):4-5.

[2]李梅华,卯寅.农业“保险+期货”模式的应用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9(5):100-103.

[3] 新湖期货. 天然橡胶“保险+期货”走出精准扶贫新路子[N].期货日报,2019-09-02(3).

[4] 闫东东.新疆棉花“保险+期货+银行”模式探析[J].山东纺织经济,2019(7):51,63-65.

[5] 浙商期货. “保险+期货”助力阿克苏棉农增收[N]. 期货日报,2019-08-05(3).

[作者简介]邢戬(1982—),男,汉族,吉林四平人,经济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宏观金融计量,港口经济;史艳蕊(1999—),女,蒙古族,内蒙古呼伦贝尔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金融学;朱圣意(1998—),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保险期货精准扶贫
美棉出口良好 ICE期货收高
国内尿素期货小幅上涨
生猪期货离我们还有多远?
中粮期货 忠良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