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2020-01-04郝园园

中国市场 2020年32期
关键词:能源消费经济发展

[摘 要]能源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体现民生生活水准的重要资源,且能源和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1988—2018年的时间序列中,通过安徽省能源消费总量、能源产业资本投资、第二产业劳动力投入量、第二产业对GDP贡献率以及省内生产总值(GDP)等时间数据建立相关的VAR模型,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对各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进行预测和分析。

[关键词]能源消费;经济发展;VAR;Granger因果检验

1 引言

在复杂化的国际地位中,经济是体现一个国家发展的最有力的凭证。在21世纪的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安徽省的经济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在国内各个领域中占有重要的经济战略地位。能源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中枢,是人类生产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同样经济的发展以能源为核心,能源也是经济发展的物质保障。在党的十九大以来,安徽省一直提倡能源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坚持能源节能减排,低碳绿色发展与环境共存和谐发展方针。实现能源产业化结构改革及优化能源产业结构,降低能耗与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在未来对安徽省能源的发展之路将面临不小的挑战,这也成为更具有意义的研究性课题。

2 数据变量选取

本文将通过向量回归模型(VAR)中的实证分析与时间数据相结合,对1988—2018年时间序列数据中,分别对能源消费总量(EC)、能源产业资本投资(K)、第二产业所需劳动力投入总量(L)、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CS) 、省生产总值(GDP)等时间序列变量建立VAR模型,分析能源消费对各个变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3 实证分析

3.1 ADF检验与VAR模型建立

根据平稳性需要对时间序列的各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推测每个变量是否平稳,避免因伪回归而导致一些错误的结果。通过ADF检验可知,在一阶差分后的时间序列在5%显著性水准的临界值下却是稳定性的存在。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理论为基础,对时间序列LNEC、LNGDP、LNK、LNL和LNCS等变量建立VAR模型,因为VAR模型在不受到任何约束条件情况下,对时间序列中各个内生变量的动态关系进行预测与分析。一般性VAR(P)模型为:

通过模型内生变量与其他滞后项的R2、AIC以及SC进行比较确定模型的最优滞后期。所以VAR模型估计方程式如下:

由模型3可知,以能源消费(LNEC)为因变量,构建时间序列VAR模型,对LNGDP、LNK、LNL以及LNCS等变量进行分析检验。由R2=0.99可知,VAR模型的拟合度达到99%。其中,AIC=-19.04,SC=-17.55,那么由于AIC和SC的值相对于较小,所以构建的模型相对稳定。

3.2 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是以AIC和SC为基础的验证方法与LR、FPE以及HQ等方法相结合的检验过程。利用估计与多个协整关系变量的协整检验相结合,检验各变量间是否存在稳定性关系及协整方程,从而分析各变量间某种线性关系。通过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准下拒绝原假设存在至多两个协整方程,即协整方程如下:

3.3 Granger因果检验

由表1可知,在1988—2018年时间序列中,能源消费总量对GDP、第二产业中劳动力投入以及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等变量之间都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且能源消费总量与GDP互为Granger因果检验。

4 结论

能源产业在安徽省第二产业以及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是未来产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近年来安徽省能源消费总量呈增加趋势,消费总量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安徽省能源(煤炭资源)相对匮乏,其中对于能源资本的投入远小于全国平均水平,使得安徽省各产业链的能源利用率呈下降趋势,使得经济发展与环境、产业与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其结果表明对于能源消耗的问题上需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能源产业结构以及产业转型。目前,安徽省能源主要以煤炭产业为主,绿色清洁能源占有率较低,不能有效地实现经济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省内经济与环境的发展增加负面影响。所以未来需大力发展低碳可持续清洁能源代替以煤炭、石油等矿石能源为主的新型产业链,同时还可以缓解安徽省内的煤炭和石油不足,实现产业替代。同时以合肥省会都市为经济中心,健全经济发展体系、完善产业设备以及实现清洁能源产业转型。致力于打造以农业、工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经济带,保证安徽省社会经济的绿色健康可持續发展,共同建设和谐美好安徽。

参考文献:

[1]林伯强.中国能源需求的经济计量分析[J].统计研究,2001,18(10):34-37.

[2]段志英,斯琴.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9,17(1):33-36.

[3]展迎夏.河北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实证研究[J].河北企业,2017(7):88-89.

[4]范亚宣.河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2020(1):33-34.

[5]陈向阳,李奕君.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8(5):98-108.

[6]刘琼芳.福建省产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其预测研究[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8,8(3):9-20.

[7]马舒曼,吕永波,韩晓雪.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4, 20(1):6-10.

[8]韩智勇,魏一鸣,焦建玲,等.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4(12):17-21.

[9]汪旭辉,刘勇.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分析[J]. 资源科学,2007(5):57-62.

[10]贲兴振,杨宝臣.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分析[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05,10(4):117-119

[作者简介]郝园园,男,韩国檀国大学,助教,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应用经济、能源经济学。

猜你喜欢

能源消费经济发展
能源革命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