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东北苏区时期开展的各项工作

2020-01-04喻晗

银幕内外 2020年7期
关键词:政权经济

摘要:赣东北苏区政权的建设是从1927年九区暴动胜利之后开始尝试建立苏维埃政权,但是由于情况恶劣在创建的头两年都没有成功,直到1929年10月,成立了信江苏维埃政府。之后赣东北苏区政府积极参与革命斗争,扩大苏区的领导。

关键词:赣东北;政权;经济

一、赣东北苏区政权发展情况

1930年方志敏主持召开的第二次信江工农代表大会,共有2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通过了《工会临时组织条例》、《信江苏维埃政府临时组织法》和《土地临时使用条例》等法令政策。同时也选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政府组织干部,成立了各种必要的委员会。

赣东北苏维埃政权建立后政府领导人就积极组织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依据之前通过的法令,将土地平均的分给农民,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生产积极性积极性。1932年赣东北苏区的农业就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以上。不仅是农业各样的工厂也顺利的开办了起来。

1934年为了应对第五次反“围剿”的接连失利,赣东北苏区决定派遣北上抗日先遣队,但由于敌众我寡,地形不利等一系列劣势,作战最终失败了。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字军团的失败给赣东北苏区带来了极大的打击,苏区建设一路陷入最低谷。但在战斗中幸存下来的革命军依旧扎根在赣东北苏区,为后来的革命斗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政治思想建设

苏区政府认为要保证革命斗争的胜利,必须要建立一个人民群众信任支持的政府,所以苏区政府大力推进廉政建设。领导人方志敏提出了“清贫”的廉政思想,认为领导必须要克己奉公,清廉执政。方志敏本人也一直这样严格要求自己,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这种思想也影响到了政府的其他工作人员,苏区从上到下都盛行清廉执政之风。

但苏区政府深知单单只靠宣传廉政的思想是不能完全遏制贪污腐败的现象的。必须要建立民主的政权建立工农联盟,要克服“以党代政”的错误思想。虽然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但中共对苏区的领导不能是包办一切的工作,还必须要充分发挥苏维埃的政权职能。为此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党团”,通过“党团”队苏区的工作进行指导。

虽然中国大部分的人口在农村但城市的工人阶级依旧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一环。苏区政府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苏区早早的就开始积极地开展工人阶级运动,让无产阶级牢牢地掌握革命的领导权。他们保障工人阶级的利益,提高工人阶级的文化水平,提高工人阶级革命的积极性。

三、经济政策方面

在中国自古以来的国情中,土地一直是农民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的根本要求,只有保证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更好的调动农民参与战争的积极性。在当时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苏区政府深刻认识到了这点,所以十分重视农业,颁布一系列有关农业的的法令、条例等来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在弋阳暴动的过程中,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苏区积极发动农民群众进行没收地主土地,封建祠堂土地,销毁剥削农民契约的运动。并且从1928年开始,陆续制定了《土地分配法及平债法》等一系列关于土地的法案,解决几千年来压在广大农民身上的问题,使得被压迫的农民得到了土地。

除了在农业方面的政策,在贸易税收方面也开展了很多工作来促进商业的发展。首先发行了统一的货币,减轻了贸易流通中的障碍。其次为了保证财政收入,苏区发行了红色股票和建立银行。红色股票有固定股息,并且可以分割红利。此举成功吸收了农民手中的闲置资金,保证了苏区的财政收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虽然对农业采取了减免税收的政策,但苏区设立了船舶局制定贸易处,对外收取货物税重视对外贸易。不仅如此苏区还建立了消费合作社,农民可以在合作社优先出售自己的农副产品,买日用品等其他物品。

四、军事工作

当时的苏区正处在“反围剿”的斗争中,所以军队力量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想要一个强大的军队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当时的赣东北苏区并没有有经验的革命军队,于是苏区政府就大力发展农民革命军。“当时苏区成立脱产土地革命正规军,变成一个连;把一些脱产干部组成武装工作队;解散农民革命团,组织不脱产农民军。”这样就增强了革命的力量,更好的对抗敌人。

想要夺得抗战的胜利,只拥有强大的军队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这样才可以调动军队的所有力量,发挥出最优的水平。而赣东北苏区政府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当时红军的任务就是“配合广大群众的斗争,冲破敌人的围攻,击溃敌人的军队,瓦解敌人的军队,是红军成为苏维埃政府的支柱,是苏区能巩固地扩大,彻底实行土地革命。”

在拥有了军队之后还需要的就是充足的武器装备,为此苏区政府建立兵工厂。兵工厂虽然设备十分的简陋,但它的发展很快。

五、文化教育

苏区十分重视教育,他们建立了一套完整教育政策方针,组织了相应的办事机构。为革命战争输送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同時也提高了苏区当时整体的受教育水平。苏区的的教育体系基本分为两部分,有干部教育和群众教育。干部教育主要是军校、干校和各职业类学校等。群众教育主要是识字班和工农夜校。

因为对于教育事业如此大的投入,所以当时苏区的文化产业也是蓬勃发展的,革命文学是当时的主流。为了更好地宣传革命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红军部队成立了化装宣传队。用话剧的方式来宣传革命,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肯定。

除了话剧和诗歌,散文等文学创作方面当时的苏区政府也是深受欢迎的。当时苏区政府创办了《红色东北》、《青年实话》、《工农报》等一系列的宣传革命的报刊。方志敏也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散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精品。

参考文献:

[1] 张志荣.试析赣东北苏区对疫病的防治[ J].学术交流,2007(10).

[2] 江西省档案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第一版[M].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喻晗(1997—),女,江西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史。

猜你喜欢

政权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韩国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与现代化模式研究
中国经济
蔡英文“政权”下两岸关系的走向
治权层面国家政治安全实现的法治路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政权的理论和实践
经济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